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服务 > 最新服务

社会治理 人人参与人人尽责

  • 听全文
  • 2018-03-11
  • 来源:广州日报
  • 分享到
  • -

近日,在海珠湖嬉戏玩耍的孩子们。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广东要在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国前列。

共产党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人民群众什么方面感觉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我们就在哪方面下功夫,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

今天的广州,900多万登记在册的来穗人员在各领域发挥着生力军作用,日渐成为支撑城市发展的中坚力量,“老广”“新广”共治议事化解难题;立足超大城市社会治理需求,“平安广州”“法治广州”在探索社会共治方面再登新台阶;以文明育人,用“软法”调节社会关系,广泛参与带动全民治理,让广州日益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社会治理局面,广东、广州要在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国前列。

社会融合:外来人口服务管理的“广州经验”

最新数据显示,广州市登记在册的来穗人员达900多万人,他们在各个领域发挥着生力军作用。2016年1月,广州出台实施“融合行动计划”,计划用5年时间,稳步有序地全面推动来穗人员在人文关怀、思想认同、心理悦纳、政治参与、乐业奉献等领域的全方位社会融合,有效促进来穗人员“个人融入企业、子女融入学校、家庭融入社区、群体融入社会”。

“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大胆实践。”这是市委、市政府对融合行动提出的要求,也是行动指南。目前,广州探索融合工作的镇(街)试点单位增至16个。这些试点在举办融合学堂、引导来穗人员参与社区治理、组织关爱来穗人员活动、开展来穗人员志愿服务等方面取得有益经验,在融合行动计划中勾画出了自己鲜明的特色:有的以“一带一路”海丝文化为点睛之笔,有的以广府文化或西关民俗风情为媒介,有的以高新技术产业或自贸区发展为依托……示范区和试点镇(街)、试点社区的示范作用、孵化作用、带动作用正在将融合行动计划渲染成外来人口服务管理的“广州经验”。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广州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手段服务来穗人员,先后建立完善了来穗人员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大数据应用系统、积分制入户网上申请系统等一系列信息化项目,通过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今年,市、区正联合在来穗人员超过15万的海珠区凤阳街和增城区新塘镇,以及来穗人员超过户籍人员的“倒挂村”——白云区太和镇大源村和花都区狮岭镇合成村,实践探索共建共治共享格局新路子。

社会议事:首个共治议事会填补“制度空白”

2016年4月,作为融合社区创建试点之一,三元里街道成立了广州首个共治议事会——三元里社区共治议事会,探索填补外来人口参与属地社区自治共治的“制度空白”。怎样让“外来人”变“自家人”,拥有话语权?在“第一个吃螃蟹”的松柏岗社区,组建成立的共治议事会里,13名代表中来穗人员代表6人,占比达46%。这个基层的群众性组织,按照“一事一议”的原则发动居民参与社区管理,共同协商解决社区社会性、区域性、群众性、公益性事务,并协助配合居委会、街道开展相关工作。

目前,街道辖内13个社区全部成立了社区共治议事会,居民早已习惯通过议事会解决社区内大大小小的问题。“参与是融入的最高层次,由本地人与外来人共同组成的议事会充分调动社区居民的公共参与意识。”白云区三元里街来穗人员党总支书记吴治平说,党总支正计划对13个社区共治议事会的代表进行培训,提高其参政议政、参与社区治理的能力。

搭建议事平台,共建共治共享,让“外来人”变“自家人”。除了三元里社区共治议事会,增城区下围村“民主商议、一事一议”、越秀区五羊社区分层议事等基层治理经验也被进一步推广。去年以来,广州社区治理成效明显增强。全市建成街(镇)、社区(村)两级议事厅2267个(村级议事厅实现全覆盖),累计开展协商议事12199次,形成决议17290项,已落实16295项,办结率达94.25%,解决了一批如集体资产管理、土地确权等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一些如宠物管理、小广场管理等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民生实事。

全民治理:文明育人以“软法”调节社会关系

外化于行源于内化于心。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州市积极健全完善、大力宣传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软法”性质的社会规范,充分发挥这些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使之与国家法律法规一道,有效调节社会治理中的各种社会关系。

广州市的一些区或行政村,根据社会发展和本地实际,组织村民共同讨论制定或修改完善村规民约,以此约束村民行为,达到善治目的。比如白云区118个行政村将涉毒惩戒写入村规民约,村民涉毒扣除或停发股份分红;番禺区的一些村针对外来人口多、房屋租赁管理任务重的特点,把房屋租赁的有关规定纳入村规民约。

今年,广州将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修订广州市文明公约大讨论活动,在此基础上修改广州市文明公约,同时推动全市健全完善和广泛宣传村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并积极推动《广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立法工作,推动市民行为纳入法治轨道。

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尤其是关注下一代的心理成长,与社会治理的良性发展存在密切联系。以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为例,目前,广州市、区均建立了未成年人心理咨询与援助中心,同时整合市、区资源,联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社会共治:打造平安广州、法治广州

中山大学城市研究中心调查数据显示,2017年广州群众安全感和治安满意度达98.2%和98.7%,为历年最高。

广州市立足超大城市社会治理的需求,推进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全力打造国家“雪亮工程”建设示范城市,并推进“公安网+盘查”工作模式,紧扣“公安网+大数据”应用和全市治安实际,全面优化巡逻盘查机制。与此同时,广州警方优化地铁勤务机制,推进地上地下联勤防控一体化,提高地铁辖区见警率;强力推进地铁实施X光机、安检门、炸药探测器安检措施,全面提升地铁安检水平;并于去年成立警务航空支队,提高治安防控整体实力和政府应急管理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雪亮工程”建设中,广州探索社会参与,共建共治共享: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村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和维护,试点社会共建;搭建“雪亮工程”移动平台,将部分公共视频信号端口向辖区群众开放,试点居民共治;通过“雪亮工程”建设,有效为市民群众营造了更加平安更加有序的城市环境,实现成果共享。尤其是首创“视频图像紧急查看权”,让市民群众共享“雪亮工程”建设成果。

在平安广州、法治广州建设中,除了群众安全感与治安满意度进一步提升,广州还致力于打造全国公共法律服务最便捷城市。2017年以来,广州构建了覆盖城乡的法律服务网络,依托全市司法所,建设公共法律服务市级平台1个、区级平台11个、街(镇)平台170个,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站2676个。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