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完全支持公共自行车项目,最好明天就在我家楼下设个点”、“自行车不能骑太长时间,夏天广州太热”、“广州的慢行系统应与已有绿道进行系统设计,让公共自行车系统和人行道作为旅游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15日召开的公咨委座谈会上,广州市多个部门“局座”,与市公咨委委员们一起就广州推行慢行系统“热辣对话”,碰撞出很多“火花”。
广州情况
5千辆车3年租用1800万次
广州自从2010年推行BRT沿线公共自行车系统以来,共投放5000辆公共自行车,设有110多个服务点,多布局于公交、地铁、BRT车站、商业区、公园、学校等地区。据了解,自2010年6月22日广州公共自行车投入运行以来,截至2013年,三年时间服务1800多万人次,日均租车辆最高为2.4万人次,平均出行距离4.3公里。
目前广州城区不少两车道马路没有自行车道,不少人行道宽不过1米。通行难、停车难、不方便、不安全等诸多问题制约了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发展,记者前日下午走访了地铁车陂南站附近的一处自行车租赁网店,大约30多辆统一的单车用电子锁锁住,但是却找不到管理人员。在中山大道另一处网点,下午三点至三点半之间,没有一个人租用自行车。
他山之石
杭州7年租用逾5亿次
杭州公共自行车系统创建于2008年5月,由政府投资,依托杭州公交集团公司建设运营7年多来,其规模已从试运行初的61个服务点、2800辆公共自行车发展到2014年12月底,已有3131个服务点、8.11万辆公共自行车、累计租用达到5.07亿人次。由于其便捷、经济、安全共享的特征,公共自行车已经成为杭州中外游客和市民出行必不可少的城市交通工具。2014年11月,杭州公共自行车代表杭州获得“广州国际城市创新奖”等荣誉。
截至目前,杭州建成了覆盖全路网近2100公里,覆盖河道超过620公里,以及37公里环湖、16公里沿江、近200公里沿山的慢行交通系统,主次干路两侧均设置有独立、连续、安全的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非机动车宽度一般不小于3.5米,人行道宽度一般不小于2.5米;对于支路,则划线分离自行车道,并设有独立的人行道。
杭州主城区路网密度5.36公里/平方公里,慢行道面积分担率达到41.2%,无论是建设的标准还是建设的规模,已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在良好的慢行环境下,即使私人小汽车保有量大幅增长,杭州主城区近年来慢行交通分担率基本保持在65%左右,仍占据主导地位。
据统计,广州目前步行占整个出行的35%,作为地铁、公交接驳的最后一公里,近年来,自行车出行比例逐年降低,从1984年的30%左右降到了现在的8%。
广州自2010年以来共投放5000辆公共自行车,负责公共自行车运营的市交委主任陈小钢表示:“在5年的实际运营中,公共自行车项目首先需要解决骑行环境的问题。”目前,中山大道自行车系统存在路段不连续、不安全的问题,与中山大道相连的支路、内街内巷则普遍存在自行车道缺失、过窄或挤占人行通道空间的问题,这个问题在全市普遍存在。
陈小钢介绍,接下来,广州市交委将联合市国土规划委、市住建委、市城管委优化建设城市慢行系统。市国土规划委开展慢行系统的总体规划研究,研究制定慢行设施建设的规范体系标准,市交委开展公共自行车的专项研究,市住建委开展人行道、自行车道、过街设施的专项研究,市城管委负责人行道管理等。
在座谈会上,陈小钢透露,广州将选取一些地区进行慢行系统的试点,目前确定了三类地区,第一个是市中心成熟的居住区或者商业区,主要任务是构建完善的步行环境。其次是金沙洲,主要是为了构建系统的公交+公共自行车网络。第三是黄埔区大沙地,主要是为了提升骨干通道+公共自行车系统的网络。
委员发言:建议减少免费时间
范绍佳
要做好统一规划
来自中大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公咨委主任范绍佳说,我赞成广州建设慢行公交系统,但要做好统一规划及与地铁、公交车站的接驳工作。还要充分考虑广州的生态、人文风貌,也不能一刀切,有条件的地方先建。
王则楚
最多免费30分钟
公咨委副主任王则楚表示,我完全支持建设城市慢行系统,最好马上就在我们小区搞公共自行车点。
建议公共自行车项目免费时间最多30分钟,免费时间不能太长,自行车不是锻炼,而是生活具体的方式。
刘惠萍
要继续严控电动车
律师、公咨委副主任刘惠萍表示,慢行系统很有发展的必要,但建议不能一刀切,希望主要在地铁、公交、居民住宅接驳处推广,在一些交通繁忙的路段比如天河北,就不适合搞,估计作用也不大。此外,对电动自行车仍要严格限制。
邓兴栋
打造人文慢行系统
来自市交通规划研究院的公咨委委员邓兴栋建议,在推行过程中要突出重点,广州历史城区大,市级文物两百多处,还有36条骑楼街,加起来接近20公里,是非常适合骑行的地方,要打造人文慢行系统。
刘莲香
网点引入移动支付
来自广州建材企业集团的公咨委委员刘莲香表示,非常赞成推进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建设,可以赋予项目更多的人性化、智能化的元素,比如可以在网点设置一次性雨衣、水龙头等;在网点里,可以引入移动支付,使得运行更便捷、智能。
严凯
结合绿道突出岭南文化
公咨委委员严凯建议,结合绿道激活绿道功能,突出岭南文化。当前广州正在申请世界遗产,可否将世界遗产与慢行交通系统结合起来,营造社会氛围,作为广州向全世界推广的本土文化的旅游方式。
黄镇城
在有条件的地方推行
公咨委委员黄镇城建议,在有条件的地方推行,不要太大面积推开,优化公交与慢行系统结合起来,解决市民出行的问题。公共自行车要点对点,同时要充分利用绿道开辟自行车道。
何勇
争取盘活闲置资源
公咨委委员何勇表示,推行慢行公交系统时,可以考虑部分地区免费,部分地区收费。高架桥下可以划定区域作为公共自行车停车场,盘活闲置资源。
陈舒
听到这个消息挺感动
律师、公咨委委员陈舒说,广州现在寸土寸金,拿出土地建人行道、自行车道,听了以后挺感动。在城市交通规划里,核心是路权问题。慢行系统就是通过路权分配,把人行道、自行车道保留下来。
张小宁
要考虑城乡结合部的问题
公咨委委员张小宁建议,在推进中要注意规划好自行车道、步行道,还市民一个安全的步行、骑行环境,此外还要考虑在城乡结合部能否大力推行公共自行车系统。
梁炳南
要考虑怎么方便市民出行
公咨委委员梁炳南说,小时候和爸爸出去玩,自行车停在哪里都很方便,现在停车的地方基本都没有了。非常同意广州大力发展公共自行车。推行慢行交通系统,要考虑怎么方便市民出行,设好网点给民众停车。
谈锦钊
对发展商业有很大好处
公咨委委员谈锦钊表示,慢行交通系统对广州发展商业有很大好处,广州是购物天堂,在商业步行街,就应该慢行优先,公共自行车、步行系统,都要为商业人群服务。在推广过程中,要引入互联网+的概念,免费时间应该缩短到半小时。
曹志伟
替代非法运营的五类车
公咨委新闻发言人曹志伟说,慢行系统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的有效手段之一。因此,慢行系统应由交委来统筹建设与营运,公共自行车、人行道的线路要紧紧围绕公交站场、地铁站场建设,使其配合现有公共交通替代非法运营的五类车,解决群众出行的最后一公里。
马小毅
做到安全、舒适、连续
来自市交通规划研究院的公咨委委员马小毅建议,慢行系统建设要做到六个字:安全、舒适、连续。安全就是要保证非机动车与行人的安全出行,目前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隔离措施比较缺乏。而自行车道的连续性与使用舒适性会影响慢行系统的推广,所以在建设与优化过程中必须要注意这三个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