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印发通知,将17种抗癌药纳入医保,零售价平均降幅达56.7%,社会各方均为此欢呼不已。记者了解到,在广州地区各大医院,这17种降价纳入医保的抗肿瘤药均已在临床应用中,目前正在等省医保部门执行,医院即可在相关系统上调整价格,患者即可享受相关医保报销。
以大肠癌靶向治疗药全自费月均花费5~6万元为例,降价并纳入医保后,可望每月减少花费约3万元。
抗癌靶向药会否
入了医保却难进医院?
“国家最近将17种最新抗癌药降价纳入医保,这对肿瘤患者、相关行业人员来说,都是极大的鼓舞!”日前,参加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政策研究应用分会成立大会暨2018全国精准医学政策研究高峰会,并在会上作主题分享报告的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院长、所长、国家新药(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中心主任徐瑞华如是说。
他认为,此次国家将肿瘤病人的救命昂贵药品价格下调,并且纳入医保,让更多病人用得起,这对改善民生,扎实推动医疗改革,减轻老百姓负担,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不过,也有不少担忧之声:“抗癌靶向药降了价还是很贵,医保控费又很严,医院会不会减少甚至不采购降价医保抗癌药?”
记者了解到,根据国家医疗保障局要求,各统筹地区要采取有效措施保障谈判药品的供应和合理使用。因谈判药品纳入目录等政策原因导致医疗机构2018年实际发生费用超出总额控制指标的,年底清算时要给予合理补偿,并在制定2019年总额控制指标时综合考虑谈判药品合理使用的因素。
对此,徐瑞华说,起码中山大学肿瘤医院不会存在“抗癌靶向药入了医保,难进医院”的情况。
按照以往的经验,抗癌药纳入医保后,整个用药的患者人数会大量增加,病人每个月总支付明显下降,疗效获益显著。当然,医保总额有限,大量创新药物、贵重药进入到医院,确实会增加医保方面的压力,因此需要协调好医保、医院、病人之间的步调,才能让这项惠民政策的优势发挥出来,以至于医院不要背太大负担,医生治疗不太受束缚,医保兜得住底。
正研究纳入抗肠癌药
患者每月少花3万
17个降价纳入医保的最新抗癌药,包括12个实体肿瘤药和5个血液肿瘤药,均为临床必需、疗效确切、参保人员需求迫切的肿瘤治疗药品,涉及非小细胞肺癌、肾癌、结直肠癌、黑色素瘤、淋巴瘤等多个癌种,与平均零售价相比,这些药品平均降幅达56.7%,大部分进口药品谈判后的支付标准低于周边国家或地区市场价格,平均低36%。
记者了解到,国家医疗保障局通知要求,各省(区、市)药品集中采购机构要在2018年10月底前将谈判药品按支付标准在省级药品集中采购平台上公开挂网。医保经办部门要及时更新信息系统,确保11月底前开始执行。
广东的肿瘤患者何时才能享受新政策、新价格?记者获悉,目前广东已在研究相关执行工作。
徐瑞华指出,在广州地区各大医院,这17种降价纳入医保的抗肿瘤药均已在临床应用中。以大肠癌靶向治疗药物为例,原来是需要全自费的,一个月需花上5~6万的药费,降价后价格只需2万多,月均药品花费可望减少约3万元。
据悉,各医院已经做好准备,目前正在等省医保部门执行,届时会以国家公布通知的时间,以“0时”为节点,在相关系统上调整价格,患者即可享受这17种药品的医保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