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携手对口帮扶对口支援地区共同迈进全面小康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脱贫攻坚是一场必须打赢打好的硬仗,是我们党向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按照中央和省的部署,广州强化担当、真抓实干、奋力攻坚,举全市之力高质量推动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落实,政策保障、资金支持和工作力量持续增强,脱贫攻坚成效显著。
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是时代赋予广州的历史使命,脱贫攻坚越往后,遇到越是难啃的硬骨头。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省会城市,必须一鼓作气、再接再厉,以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信念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攻克最后贫困堡垒,奋力交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优异答卷。
数看脱贫
2016年至2019年,广州市累计向受援地投入财政帮扶资金93亿元。2020年投入东西部扶贫协作财政帮扶资金达9.92亿元,对毕节3个未摘帽、2个贫困人口超万人的贫困县定向增加1亿元帮扶资金。
广州先后引导186家企业落地毕节黔南,实际投资95.51亿元,带动9.23万多名贫困人口增收。2020年,新引进13家企业到毕节黔南投产,新增投资12.13亿元。
广州先后选派1664名扶贫干部到受援地开展对口帮扶工作。广州先后帮助受援地区实现贫困人口转移就业约3万余人次、就近就业30多万人次,其中毕节黔南到广东就业人数为1.3万人,就近就业4.6万人。
截至2019年底,毕节、黔南减少贫困人口逾209万人,14个贫困县摘帽,贫困发生率分别降至1.54%、0.68%;对口支援的新疆疏附县,西藏波密县,四川甘孜州炉霍县、色达县、新龙县,重庆巫山县全部实现脱贫摘帽;梅州、清远两地8.15万名贫困人口先后脱贫,脱贫率达99.98%,477个贫困村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9万元,较2015年末帮扶前提高了2.6倍,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1.64万元,较2015年末帮扶前提高了5.6倍。
广州的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在2018年、2019年的国考中综合成效考核结果均为“好”;省内精准扶贫工作走在全省前列,连续3年被评定为“好”。
发力
闻令而动 尽锐出战
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省会城市,面对脱贫攻坚的艰巨任务,责无旁贷。
按照中央和省的部署,从2016年起,广州承担了对口帮扶、对口支援全国8个市州44个县(市、区)的脱贫攻坚任务:包括对口帮扶贵州省毕节市、黔南州22个县(区)的扶贫协作任务;对口支援西藏波密县、新疆疏附县、四川省甘孜州3个县(炉霍、色达、新龙)及重庆巫山县任务;省内清远市、梅州市16个县、477个相对贫困村的产业帮扶和新时期精准扶贫任务。
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开展对口帮扶对口支援以来,广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去年先后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书记专题工作会、全市工作推进会等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扶贫工作共30余次。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头,市、区各级领导多次深入扶贫一线调研和现场督导。
闻令而动,尽锐出战。3月中旬,广州市召开贯彻落实全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推进精神工作会议,强调绝不能因为疫情而降低脱贫攻坚的质量和标准,必须咬定目标再加把劲,以更高站位、更强决心、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进落实,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扛起广州责任、体现广州担当、发挥广州作用、作出广州贡献。
3月17日,广州市党政代表团赴清远市调研对口帮扶和脱贫攻坚工作。近日,广州市党政代表团再次赴贵州省毕节市和黔南州对接推进扶贫协作工作,并分别与毕节市政府、黔南州政府签订扶贫协作稳岗就业协议。
打赢脱贫攻坚收官之战,本就有许多“硬骨头”要啃。广州帮扶地方多,且都是积贫之地。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境外输入风险,给扶贫工作带来了风险与挑战。
越是遇到艰难险阻,越能体现干部的责任担当。广州先后选派1664名扶贫干部到受援地开展对口帮扶工作。疫情暴发后,广州组织休假的扶贫干部提前返岗,派出多位医疗专家支援对口帮扶地区抗疫,向毕节、黔南及对口支援的4个地区捐赠口罩,积极动员社会各界为受援地捐款捐物。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打赢脱贫攻坚战,继续攻坚与防止返贫同等重要。广州对2020年后解决相对贫困的目标任务、扶贫标准、工作对象等提前进行谋划,出台《广州市全面加力东西部扶贫协作十三项举措》《2020年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要点》等政策文件,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多措并举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提速
全面帮扶 攻坚克难
“广州妈妈”:为12000名大山孩子铺就“出山之路”
詹雯是来自广州市天河区的教师,也是12000名大山孩子的“广州妈妈”。2017年,她第一次到贵州省纳雍县支教后,被孩子们对山外世界的渴望所打动。她不满足于一个星期的短暂支教,在次年又找机会“回”到大山。
詹雯与她的贵州省纳雍县学生
“从一星期到三个月,再到两年,如今我已被派驻纳雍开展教育帮扶两年多,我的身份一变再变。”詹雯告诉记者,“我从孩子们的保安、铁人到超人,从天河好人、广州好人到贵州好人。其间,我收获最大的是孩子的笑脸,最爱的称号还是‘广州妈妈’。”
去年学期末,詹雯成为纳雍天河实验学校的校长。这是广州天河区投资4250万元捐建的学校,能解决2393户、12000名易地搬迁贫困户子女的上学难题。在帮扶的两年多时间里,詹雯组织了不下一百场教师培训,提高了当地学校的教育质量。去年7月,当地一所中学高考二本上线率就提升了10个百分点。“广州妈妈”詹雯正为孩子一步一步蹚出充满希望的“出山之路”
过去几年里,广州不仅派出了像詹雯这样的优秀教师,还以医疗、教育为重点,开展组团式帮扶,选派教师、医护专家到毕节黔南挂职和支教支医,运用“互联网+”思维,开展异地一课两讲、远程会诊等丰富活动。
涓涓细流汇成大海,无数双手挽做长城。广州还深入发动区、街道(社区)、企业和社会组织与贫困地区一对一结对子,组织开展“百间学校结对”“百所医院帮扶”活动,结对双方签订对口帮扶协议,实打实帮难解困。
“广汽班”:就业培训模式实现订单入学、定向就业
清晨8时,卢加发准时来到课室,等待上课。高中毕业后,他考入了广汽集团和毕节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开办的“广汽班”,主修汽车检测和维修技术专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贫困群众增加收入、摆脱贫困的根本途径。“我家里人口多,父母务农养家,生活比较艰苦。”卢加发说,一家人的所有希望都寄托在他们几个孩子身上,只有他们学有所成,找到一份好工作,全家人才能慢慢过上好生活。
“我在‘广汽班’的学习,不仅有更加精品化、标准化的课程设计,还会有实操课程,能让我们学到更实用的知识。”卢加发说,他的成绩一直是全班第一,因为他知道,在国家相关减免贫困学生学费政策的基础上,广汽集团还设置了每年8万元的奖学金,奖励给“广汽班”的优秀学生,基本上能够解决他们学习的后顾之忧,“只要我肯用功、学得好,将来就可能进入广汽集团工作,这是全家的荣耀。”
广州在尽心尽力推动产业帮扶的同时,也在竭力推动劳务协作。“广汽班”“雪松班”“广州港集团班”“广州酒家班”等就业培训模式得到大力推广,实现了订单入学、定向就业;“扶贫车间”“扶贫作坊”“扶贫农场”加快建设,通过“订单+车间+贫困户”模式,吸纳更多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就业;“粤菜师傅”“锦绣计划”等工程持续开展,累计培训贫困劳动力5万多人次。
产业帮扶:用产业链串联起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用产业链把群众联结起来,把专业合作社成立起来。”崔英魁站在半山腰的撒拉溪镇眺望远方感慨道:“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崔英魁是毕节市七星关区委书记,他所在的撒拉溪镇海拔约1700米,空气水质优良。广州风行集团发挥农业优势,产业帮扶的汇兴畜牧养殖有限公司生猪养殖建设项目就建在此处。
这座青山,未来三年里将拔地而起现代化的生猪生态链养殖场。项目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配套饲料加工厂、屠宰厂、冷链物流等环节,将在毕节市建设年出栏100万头生猪的养殖全产业链项目。
扶贫需扶根,“输血”更“造血”。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汇兴畜牧项目只是广州推动产业帮扶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广州引导186家企业落地毕节黔南,投资95.51亿元,带动9.23万多名贫困人口增收。2020年,新引进13家企业到毕节黔南投产,新增投资12.13亿元。越秀集团的生猪养殖、广药集团的刺梨汁生产、广建集团的产业园区等重点项目纷纷落子贵州,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重要支撑。
省内产业帮扶同样成效显著。广梅产业园吸引广汽集团、广药集团、珠江啤酒、广州酒家以及伊利等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落户;广清产业园累计签约工业项目149个,投(试)产企业48家,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5%;广佛产业园基础设施全面铺开,签约项目42个,总投资180亿元;广德产业园承接工作全面完成;中国南部物流枢纽园区首期开业。
“菜篮子”:整合资源打通产销供关键节点
消费扶贫,一头连着贫困地区,一头连着广阔市场,它的最大特点是运用市场机制,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到扶贫过程中。
优质农产品纳入广州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配送中心项目。
广州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作用,统筹将毕节、黔南以及梅州、清远等优质特色农产品纳入广州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配送中心项目,支持受援地建立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配送中心,大力整合资源促进线上线下产销对接,通过设立消费扶贫专区、专馆、专柜,打通产销供关键节点。
去年以来,广州在毕节、黔南建设11个“菜篮子”生产基地;动员1000多家连锁超市聚约销售贵州鸡蛋、茶叶、火龙果、高钙苹果等产品,累计销售毕节、黔南扶贫产品17.6亿元。今年以来,广州成立消费扶贫专班,组建广州消费扶贫联盟,通过电商引流、直播带货等举措,1月~4月累计销售毕节、黔南扶贫产品6.44亿元。
不仅如此,省内贫困地区的优质农业资源逐渐被盘活。广州对口帮扶清远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大湾区“菜篮子”产品清远配送中心一期投入试运营,广清农业众创空间与500多家服务机构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广州设立“清远农家”门店及品牌专区70余个,经平台销售清远农产品约1.3亿元。
为帮助梅州农产品“带货”,广州市专门出台政策支持梅州扶贫产品进入广州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饭堂,举办各类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100多次,带动梅州农产品销往广州近12.6亿元,梅州的“陈小鸽”肉鸽、高山红薯、梅州柚、客都米、嘉应茶等品牌擦得更亮,受益企业达到250家,惠及贫困人口达到4.3万人。当前,广州正慎终如始推进各项措施落地落实,奋力书写脱贫攻坚“考卷”。
梅州“陈小鸽”品牌借助直播平台带货。
冲刺
慎终如始 发起总攻
脱贫是拼出来的,致富是干出来的,美好生活是用智慧和汗水换来的。去年,广州全年累计投入帮扶资金25.5亿元,主要考核指标居全国前列,多项工作取得新进展。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连续2年在国考中综合成效考核结果均为“好”,受到中办、国办通报表扬;省内精准扶贫工作走在全省前列,连续3年被评定为“好”。而这背后都离不开无数“扶贫人”的辛勤付出。
截至2019年底,毕节、黔南14个贫困县摘帽,贫困发生率分别降至1.54%、0.68%;对口支援的新疆疏附县,西藏波密县,四川甘孜州炉霍县、色达县、新龙县,重庆巫山县全部实现脱贫摘帽;梅州、清远两地8.15万名贫困人口先后脱贫,脱贫率达99.98%,477个贫困村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较2015年末帮扶前提高了2.6倍,村集体经济收入较2015年末帮扶前提高了5.6倍。
行百里者半九十,越到关键时越要铆足劲。今年,广州脱贫攻坚政策举措、资金支援再升级,投入东西部扶贫协作财政帮扶资金较去年增长20.1%。今年脱贫攻坚要全面收官,原本就有不少硬仗要打,现在还要克服疫情影响,必须坚持一刻不能停、一步不能错、一天不能耽误,全力发起最后总攻。既要一鼓作气攻城拔寨,又要多措并举巩固成果,确保脱贫成效经得起检验。特别是面对脱贫成本极高、难度极大的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唯有坚持靶心不偏、焦点不散、标准不变,方能决战决胜,赢得脱贫攻坚“关键之役”。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冲锋号角已经吹响,广州聚焦重点地区、重点人群、“两不愁三保障”持续发力,突出就业帮扶,推进消费扶贫,深化产业帮扶,做实结对帮扶,全力攻克最后堡垒,携手对口帮扶对口支援地区共同迈进全面小康。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决战脱贫攻坚之年,如何做好疫情防控这道加试题,如何跑出中国减贫的“加速度”,牵动全国人民的心,更是广州体现担当所在。
广州将慎终如始,以钢牙啃硬骨,承前启后,关心今后长远之计。广州将继续攻坚,防止返贫,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加快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持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扛起广州责任、体现广州担当、发挥广州作用、作出广州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