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山链”一脉枕三轴
近日,《基于风貌保护的广州市历史城区西北廊道城市设计(越秀山—流花湖—广三铁路—珠江)》终期成果专家审查会召开。其中提出,将打造广州市历史城区西北廊道——“云山链”,串联白云山等10余处重要蓝绿空间和沿线历史文化街区,盘活沿线45.9公顷低效用地与待更新区段,以线带面激活约230公顷潜力空间。
“云山链”一脉枕三轴,是广州传统中轴线、新中轴线、活力创新轴的共同北部发端,北系云山、南链花地、西续佛山,通江达海,契合与拓展“一带一轴、三核四极”广州城镇空间结构,支撑广佛全域同城化战略空间关联。
“云山链”城市设计将白云山、越秀山、流花湖、荔湾湖、珠江等10余处重要蓝绿空间和沿线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等92处各类历史文化遗产,以及广三铁路、粤汉铁路等历史铁路线路串珠成链,整合盘活周边低效用地,贯通形成长度5公里文蓝绿共融、舒朗大气的城市景观轴,通过盘活沿线45.9公顷低效用地与待更新区段,以线带面激活约230公顷潜力空间。
整条“云山链”提供了约25.7平方公里的城市公共空间,构筑城市生态本底,彰显新时代广州“青山半入城,六脉皆通海”的山水格局。
广州是千年商都,特别是近百年来“一口通商”都在这一带。云山珠水廊道整体规划设计的思路非常有远见。这个区域基本是老城区,把西北廊道规划好、实施好,对于完善广州的发展,实现老城市新活力,作用和意义重大。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名誉院长、建筑设计研究院首席总建筑师,教授、博导何镜堂
成果以城市更新为价值目标和工具手段,有很高的站位。广州老城区的山水背景需要再生的空间,把一些既有的低效空间串联起来,通过适应性再生设计的方式,该留的留,该改的改,该添的添,落地实操性强。
——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城乡历史环境再生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常青
整个成果脉络清晰。广州作为水网城市,要更聚焦场地岭南水乡的生态特征,从白云山到如意坊,创造一系列连接点,形成一条“云山珠链”,进一步强化了“青山半入城,六脉皆通海”的城市意象。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广州市城市规划协会会长潘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