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确该项目总建设量13.8万平方米 将配建社会停车场、公交首末站
位于白鹅潭核心区的省级文化工程“三馆合一”(即广东当代美术馆、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广东文学馆)项目又有新进展。昨日,“三馆合一”项目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正开始征询意见公示,明确了该项目的总建设量为13.8万平方米,同时将配建社会停车场、有轨电车终点站、公交首末站等。随着这三大省级标志性文化设施的建设,未来白鹅潭、沙面、洲头咀的交汇区域将成为珠江后航道形象提升的锚点,广州新的城市名片!
三大文化建筑地上独立地下相连
省级文化工程“三馆合一”项目(即广东当代美术馆、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广东文学馆)选址荔湾区白鹅潭产业金融服务创新区的核心区。此次规划研究范围为AF0201、AF0202规划管理单元,总面积106.2公顷;拟控规修正地块位于AF0202规划管理单元内,面积7.09公顷。
“三馆合一”项目位于AF0202规划管理单元内,为落实“三馆合一”项目13.8万平方米的总建设量,该规划管理单元内总建筑量随之增加。同时将三馆选址范围的西侧部分从现行控规商业商务设施混合用地、广场用地、公园绿地、调整为文化设施用地,沿江预留慢行公共空间;将原控规AF020207文物古迹用地调整至鹅潭路对面绿地中。将原控规AF020216广场兼容文化、商业设施用地的建设量从3784平方米调整至1.2万平方米,并划定可建设范围。
根据此前发布的招标公告,“三馆合一”地上建筑面积约9.9万平方米,其中广东当代美术馆总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总建筑面积2.347万平方米,广东文学馆总建筑面积1.553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3.9万平方米。三个项目采用地上建筑独立,地下室共享的模式,项目总投资人民币229970.14万元(不含建设用地费)。
此外,“三馆合一”项目西边的AF0201规划管理单元建设总量与原控规保持一致。在原控规AF020124绿地内增加一块宜建设区用地性质由绿地修正为绿地兼容文化商业用地;原控规AF020136绿地修正为商业商务办公用地。
鹅潭路具有贯通必要与场馆同步建设
据悉,“三馆合一”项目定位为彰显广东特色、具有国际水平的重大标志性公共文化设施。在珠江后航道滨水天际线的设计上,以高度达到500米的白鹅潭商务中心为制高点,打造富有韵律的天际线。同时延续珠江岸线开发策略,设置滨水开放空间,建立建筑与水岸的联系,保证庞大观展人流与滨水空间的可达性,提高滨水空间的活力和利用度。传承珠水文脉,打造珠江后航段的标志性节点,创造广州城市新名片。同时增加旅游交通联系,利用河口特色打造白鹅潭-沙面-洲头咀三位一体的滨河景观,成为珠江后航道形象提升的锚点。
本次规划调整中提出,将现状芳村码头用地纳入文化设施用地中,调整后的文化设施用地还将配建社会停车场、公共厕所、有轨电车终点站、公交首末站。此外,同时进行道路调整,结合三馆建设需求,优化部分城市支路道路线位,优化细化文化设施用地周边的地块划分与交通组织,增强交通疏导能力;鹅潭路优化为地面平交贯通,具体线位需结合建筑设计方案予以落实。
规划中的鹅潭路北与南海大沥北环路对接,南至南环高速,双向4~6车道,长约10.4公里;既是芳村大道的平衡疏解通道,也是贯通后航道滨江沿线的重要道路,向北延伸至佛山南海、向南沿江边延伸至医药港,串联多个重点发展地区。本次规划提出,鹅潭路具有贯通必要,道路计划与场馆同步设计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