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挂图作战消灭近万污染源
从去年底开始,广州按照网格化治水新理念,强势推进源头治污,精准消灭污染源。
记者昨日从市河长办获悉,截至6月下旬,全市2724个村(居)均已完成污染源摸查、上报工作;全市19660个网格污染源上报总数已达55612个;今年以来开展的两轮网格化源头减污挂图作战工作,全市已经完成整治销号任务9492个。
绘制卫星地图:首轮挂图作战整治率100%
根据《广州市总河长令》第3号的要求,广州市河长办按照“流域为体系,网格为单元,挂图作战,销号管理”治水思路,大力强势推进网格化源头治污,采用“点、线、片、面”紧密结合的方式,找准目标,精准治理,逐个消灭水污染源。
2018年底,广州市河长办组织全市各村(居)以网格为基本单元,以“广州河长APP”为平台,开展污染源摸查、上报工作。截至6月下旬,全市2724个村(居)均已完成污染源摸查、上报工作;全市19660个网格污染源上报总数已达55612个,其中水体10477个,“散乱污”场所13887个,临河违建3348个,畜禽养殖场779个,排水口7664个,垃圾黑点19457个。
2019年1月,在各级卫星影像地图上分别标示“散乱污”场所、临河违建、垃圾黑点等涉水污染源,形成市、区、镇(街)、村(居)、网格五级源头减污作战图。截至6月25日,第一轮网格化源头减污挂图作战(1月10日-4月9日)整治销号量5826个,已完成所有整治销号任务,整治率100%;第二轮网格化源头减污挂图作战(4月10日-7月9日)整治销号量3762个,全市已完成3666个整治销号任务,整治率97.45%。
明确考核措施:污染源上报量增31273个
针对近期不达标考核断面总磷项目超标的情况,持续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一是完成畜禽养殖场所污染源整治工作;二是强化化肥、农药、饲料使用量统计与减量控制措施,指导农户优化生产种植结构;三是加密对农田、鱼塘排水水质的检测频次,防止因排水与河涌交互时影响考核断面水质。
针对涉嫌违法排污无照经营户占排污经营户比例高达27.68%的情况,各区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按市河长办的要求,正在对辖区内无证无照或证照过期等排污户开展专项整治工作。
此外,广州市河长办对各级河长、网格长、网格员履行职责提出了指导性、操作性的要求,明确了考核措施。4月以来,针对污染源未报率较高和典型排污户巡检率较低的村(居),通过现场抽查和交办督办,全市污染源上报量从3月31日的24339个猛增到6月25日的55612个。
巡查不间断:平均每天查处1宗严重污染案件
随着挂图作战任务的展开,自今年5月1日起,市河长办组织突击队以7×24小时不间断突击查处严重污染案件的方式带动各区主动查处重要污染源头。仅市河长办就主导查获了双桥味精、确能氏化工、鼎盛复合材料等50余宗重大工业违法排污案件,最严重的石滩镇上围村无照电镀厂实施行刑结合,已经刑拘6人。平均1天查处1宗严重工业污染案件的频率,对违法排污经营户产生了极大的震慑作用,涉案村级工业园区周边的工业园区纷纷自觉开展整改、达标工作。
此外,市河长办还以国家和省里考核断面劣Ⅴ类一级支流为明线,组织流域查控专项工作组,开展网格化污染源现场查控工作。2019年4月19日至6月14日,流域查控专项工作组对荔湾、海珠、白云、黄埔、南沙、增城、花都7个区的14个镇(街)、52个村(居)、345个网格的污染源进行了摸查,发现临河违建、垃圾黑点、“散乱污”场所等共计934个污染源,其中922个未在“广州河长APP”上报。
海珠区正在排查暗渠暗涌,目前已查明56条暗渠暗涌,总长达22.73公里。增城区对山羌涌实施揭盖复涌,揭盖长度270米,整治盖下排污口达44个,平均每6米暗涌就隐藏1个排污口。
广州网格化治水
网格化治水以小切口入手,更容易落实河涌治理工作,目标是建立全覆盖、无盲区的治水网络体系。
截至6月下旬,全市19660个网格污染源上报总数已达55612个。
其中水体10477个,“散乱污”场所13887个,临河违建3348个,畜禽养殖场779个,排水口7664个,垃圾黑点19457个。
截至6月25日,第一轮网格化源头减污挂图作战整治销号量5826个,整治率100%;第二轮网格化源头减污挂图作战整治销号量3762个,整治率97.45%。
4月以来,全市污染源上报量从3月31日的24339个增到6月25日的55612个。
4月19日至6月14日,流域查控专项工作组对345个网格进行摸查,发现934个污染源,其中922个未在“广州河长APP”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