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云区有279条河涌,7条广佛跨界河涌,白云区连续多年推进的河流治理,成效如何?近日,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省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省环境保护厅等联合举办了“跨界治水·美丽广东”网络建言会,白云区副区长周立东介绍,白云区强化源头减污,白海面涌正在推进建设都市农业观光园建设,有望一改“臭涌”形象。
白云区河涌污染来源复杂,其中生活污水占了很大比例。据介绍,白云区目前的污水处理能力有限,每天产生的生活污水达120万吨,但实际上污水处理能力每天只有58万吨,缺口62万吨。加上截污系统不完善,如流溪河(白云段)沿河截污率仅约37%,导致有部分工业污水、生活废水混合直排河涌,远远超出了河涌的自净能力。
同时,白云区共有河涌279条(含3米宽以内的30条),其中流溪河流域面积529平方公里(共有支涌43条)。多、散、细的河涌很多都流经“城中村”、农村,保洁难度大,巡查、保洁力量相对薄弱。
周立东认为,强化源头减污是白云区当前治理河涌污染的最主要手段之一。
在源头减污整治中,石井河所面临的现状颇具代表性:石井河起于均禾街白海面水闸,最终流入珠江,主河道全长约19.4公里;流经17个行政村,流域内总人口将近80万人。从近期水质监测报告看,该河涌属于劣Ⅴ类水体,超过Ⅴ类水体的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总磷,这两种污染物均为生活污水的特征污染因子。
由于石井河干流及支流流经区域广,流域内人口众多,而沿线市政污水处理管网未实现完全覆盖,生活污水截污率低,沿线居民的生活污水大部分直接排入河涌,是造成河涌污染的一个主要原因。
与石井河类似,白海面涌也饱受污染的困扰。该河涌发源于永平街五雷岭处,流经永平街、嘉禾街、均禾街、太和镇,最终流入流溪河,干流全长12.3公里,流域内总人口约30.7万人。白云区环保局主要对白海面涌南岭村沿线、该涌流域内的大排档、无证照小工厂及茶园岗支流开展专项执法。
今年8月,白云区环保局联合太和镇环安办全面排查白海面涌(南岭村)段,发现该段共有45家企业(个体户)。下一步白云区环保局还将对45家企业(个体户)的环保违法行为进行立案查处。
通过源头减污举措,流溪河流域有925间养殖场被清拆,为了较为彻底扭转白海面涌“臭涌”形象,白云区在起此高起点、高标准建设1.3万亩的白云(流溪湾—白海面)都市农业观光园,目前园区一期基础设施建设正在推进中,已经有2家意向企业对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