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越秀荔湾海珠“优秀”黄埔白云天河花都南沙番禺从化增城“合格”
广州推行“河长制”近两年来,终于有了首份“河长制”考核结果。昨日,广州市水环境整治联席会议办公室发布了2016年全市河长制年度考核结果通报:纳入考核的区一共有11个,越秀区、荔湾区、海珠区考核档次为“优秀”;黄埔区、白云区、天河区、花都区、南沙区、番禺区、从化区、增城区考核档次为“合格”。
据悉,目前广州各区均成立了区治水办,配备了专职人员;全市落实河长1938名,其中区级河长80人,镇(街)级河长444人,村(居)级河长1414人;设立河长制公示牌3141块,培训河长2935人次;年度考核按约10%的比例抽查全市河长电话222个,有效接听187个,接听率84.23%,其中越秀、荔湾、花都等区河长全部接听;南沙区31人中有11人未有效接听,番禺区30人中有9人未有效接听。
考核结果:越秀第一增城最低
年度考核得分为90分及以上的,考核结果为优秀;得分为60分及以上至89分的,考核结果为合格;得分低于60分的,考核结果为不合格。而2016年度的考核排名从最高分到最低分依次是:越秀区、荔湾区、海珠区、黄埔区、白云区、天河区、花都区、南沙区、番禺区、从化区、增城区。
今年计划:设置区河长制办公室
市治水办要求,2017年各区要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为契机,压实各级党政领导责任,全面对接国家、省、市关于河长制各项工作要求,抓紧修订完善本区河长制实施方案;健全区、镇街、村居三级河长组织体系;由区委书记担任总河长,强化党政领导责任;设置区河长制办公室,抓好各项工作落实;细化考核办法,建立河长会议制度、信息共享制度、工作督查等配套制度。
此外,要以河涌为单位,继续清查工业废水、生活污水、餐饮业、农业畜禽养殖、水面垃圾等污染源,分类整治,销号管理。实施污染物排放量化排名,倒逼河长履职。按时完成治水工程征地拆迁工作,大力推动黑臭河涌治理工程、城中村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力争全面完成2017年度各项治水任务。
存在问题:
城中村治污进展缓慢
市治水办在通报中也指出,考核结果也反映了各区“治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河道问题整改落实不够和水污染防治亟待加强。首先,市治水办及市水务局交办问题办结率,除越秀区外,其他区普遍偏低。海珠、从化区市治水联席会议交办问题办理率较低。增城、番禺、花都等区水闸及河道测评发现问题整改率偏低。违法建设清拆推进难。
此外,水污染防治任务仍然很重。黑臭河涌两岸工业和生活排污现象仍大量存在,排污口整治进展缓慢;农业畜禽养殖污染屡禁不止,河道水域乱倒垃圾现象时有发生。白云、天河、花都、番禺、增城等区城中村治污进展缓慢,污水直排严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进度缓慢,全市完工率仅为22.8%,从化区91个工程仅完工1个,增城区39个工程完工4个,南沙区26个工程均未完工。征地拆迁任务完成率偏低,中心城区大部分污水治理工程未能按计划交地给市水投集团。在河涌水质方面,花都区大陵河、雅瑶涌、雅瑶支涌、兴华涌、白云区白海面涌、沙坑涌,天河区车陂涌、棠下涌,荔湾区河沙涌,黄埔区珠江涌、乌涌,增城区永和河,流溪河白云、从化、花都段劣V类一级支流等河涌污染严重,须加快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