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广州市环保局公布了今年5月份广州全市重点整治河涌水质监测结果。数据显示,今年5月份广州53段河涌中黑臭河涌有23段,相比4月份减少了4段。此外,从水质指数(WQI)来看,上月水质最差的河涌为大陵河,WQI为342,比4月份水质最差的猎德涌WQI指数上升了近50%。5月份水质最佳的河涌是增江河,WQI仅为26,而5月平均WQI数值也比4月份低。
监测显示,今年5月,全市53段重点整治河涌中,黑臭河涌23段,无黑臭30段;I~III类河涌3段,V类河涌2段,劣V类河涌48段,没有Ⅳ类河涌。水质最佳的前3位河涌分别是增江,WQI为26;流溪河太平段,WQI为36;流溪河李溪坝段,WQI为47。水质最差的前3位河涌则是:大陵河,WQI为342;兴华涌,WQI为198;雅瑶支涌,WQI为189。
从去年7月开始,广州河涌水质监测体系改版,引入水质指数WQI,对河涌水质进行更细致和全面的评价。10个月以来,黑臭河涌数量一直维持在20段左右,去年9月的监测数据中黑臭河涌数量甚至达到了30段。而今年2月黑臭河涌数量只有10段,是其中最少的一次。值得一提的是,从广州河涌水质监测体系改版开始,增江河的水质指数就一直维持在较低的水平,WQI数值一直维持在80以下。
根据广州市政府4月底印发实施的《广州市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广州市水污染防治主要指标为:到2017年底,全市城市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到2020年底,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稳定达到或优于Ⅲ类,农村饮用水水源水质基本得到保障;全市地表水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达到省下达广州市的目标要求;划定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的水体消除劣V类等。目前重点整治河涌黑臭河段数量一直在10—30段之间摆动,随天气变化摆动幅度较大。按照《广州市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广州还有一年半的时间去改变这种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