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服务 > 最新服务 > 就业服务

广州全面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 听全文
  • 2016-06-22
  • 来源:南方日报
  • 分享到
  • -

广州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再打组合拳。21日,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中共广州市委组织部印发《关于全面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2016—2020年)》的通知(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这五年,广州将以转换用人机制和搞活用人制度为核心,以健全聘用制度、岗位管理制度和公开招聘制度为重点,全面深化改革、突破重点领域、建立制度优势,到2020年,形成健全的管理体制、完善的用人机制和完备的政策法规体系。

聚焦一:聘用合同管理不能流于形式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铁饭碗”将全面打破。《指导意见》提出,广州将全面推行聘用合同制度。事业单位应当与工作人员签订聘用合同,通过聘用合同规范单位和工作人员的人事关系,建立起以合同管理为基础的用人机制。

根据《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的要求,广州将制定广州市事业单位聘用合同管理办法,着重规范聘用合同的订立、变更、续订、解除等关键环节。

《指导意见》还要求,要抓住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契机,对签订劳动合同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合同期满后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改签聘用合同。

事实上,自2002年至2010年,通过提出推行聘用制度,全国90%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已签订了聘用合同。但仍有媒体报道指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聘用合同签订工作存在大量“死角”,不少单位的合同管理流于形式、作用还没有真正发挥,聘用合同还没有充分体现行业、岗位特点。截至2014年年底,全国事业单位签订聘用合同人员的比例是93%。也就是说,推广4年,比例仅提升了3%。

反观广州,早在2004年5月26日,广州召开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试点单位动员大会,当时已提出,广州启动相关人事制度改革,到2005年底全市19万事业单位职工将全部变为合同制职工。推行至今,记者未能从相关部门得知执行情况。

广州再次提出“啃”硬骨头,专家分析,在事业单位中试行人员聘用合同制度,可有效解决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中长期存在的“平均主义”“大锅饭”“铁饭碗”“终身制”等积弊,促使事业单位及职工们实现六大转变:由固定用人制度向合同用人制度转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由单纯行政管理向法制管理转变;由行政依附关系向平等人事主体转变;由国家用人向单位用人转变;由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

然而,记者也注意到,以公办中小学为例,目前广州公办中小学是属于事业单位,而由此类单位招聘的老师属于事业编制。在事业编制下,老师们可以一直当教师直到退休,并享受公费医疗。但由于编制有限,不少学校还会招收编制以外的临聘老师。临聘老师属于聘用合同制,有的学校跟编制老师同工同酬,但更多的无法跟编制内老师同日而语。如今,不少老师选择生二胎,学校需要招收更多临聘老师代课,怎么解决编制内教师与临聘教师之间的矛盾,也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此外,《指导意见》也提出,健全领导人员选拔任(聘)用制度,改革考核方式,把考核结果作为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对领导人员选拔任用、培养教育、管理监督、激励约束的重要依据;完善竞聘上岗制度,研究制定广州市事业单位竞聘上岗办法,完善事业单位专业技术、管理、工勤技能三类岗位之间交叉竞聘制度,畅通内部人才交流渠道。

聚焦二:探索更灵活工资制度

长期以来,事业单位员工收入分配都是社会关注的话题。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早前对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调整确定落实时间表,今年6月底前,近4000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可得到调整。

《指导意见》要求,建立健全以多劳多得、优绩优酬为导向,符合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的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分配制度。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工资总量核定指标体系和评估办法。

广州将探索更为灵活的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提高事业单位的人才吸引力和竞争力;建立健全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激励机制,继续加大主管部门调控绩效工资力度,完善主管部门、事业单位两级绩效考核。健全完善符合高校、医院和科研院所特点的薪酬分配制度。

记者向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方面询问广州事业单位人员工资调整是否将按此时间表执行时,相关负责人表示,广州执行时间表将密切根据国家与广东省的工作安排推进。而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此前则透露,已为工资改革预留资金。

同样值得关注的还有人才评价制度的变化。一定程度上,人才评价制度影响着事业单位员工的收入与晋升空间。《指导意见》明确,探索发挥政府、市场、专业组织、用人单位等多元评价主体作用,完善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才选拔评价机制;提高职称评审科学化水平,研究调整评委会设置,指导广州市新型研发机构、大型骨干和高新技术企业等开展职称评审工作,突出用人单位在人才评价中的主导作用,还将加强专业技术职称制度改革与聘用制度改革的衔接,对实行评聘合一、以聘代评的国内重点院校、科研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试行直接聘用制度。

聚焦三:鼓励科技人员离岗创业允许人才兼职兼薪

过去,高层次人才往往有个“身份”,要么属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编制内”,要么是在私企、民企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编制外”。《指导意见》给“编制内”的优秀人才创业“松绑解套”。

《指导意见》提出,鼓励科技人员离岗创业。符合条件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科研人员,经所在单位同意,可离岗创业,离岗3年为一期,最多不超过两期。

离岗期间,事业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在常设岗位中设置创新创业岗,签订离岗协议,作为保留人事关系、任职资格、连续计算工龄的依据;离岗创业科研人员的人事档案由原单位管理,与原单位其他在岗人员同等享有参加职称评聘、岗位等级晋升和按规定参加社会保险等方面的权利。建立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人才联合聘用机制,允许兼职兼薪。

“允许事业单位科研人员离岗创业是人才措施的进步。”人社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李凤亮建议,下一步仍需更多的细则和配套措施才能形成科技人员“大众创业”之势。

李凤亮指出,目前高校科研人员对离岗创业大多持谨慎态度,更多人还在观望。“主要因素包括:第一,是科技创业难度大;第二,已经担任行政职务的科研人员顾虑多,万一3年后创业失败回来,职位没了;第三,科技人员办公司,单位是否收管理费?专利之外未确权的知识产权算谁的?校办企业与校方如何利益分配?这些都是制定细则和配套措施要考虑的问题。”

聚焦四:南沙自贸片区试点公招国(境)外人员

作为广东自贸试验区的组成部分,南沙自贸片区也将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中担纲重要角色。

《指导意见》称,鼓励南沙自贸试验片区先行先试,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大胆改革创新。探索法定机构实施职责法定、以事定费、用人自主的人事管理新政策,开展公开招聘国(境)外人员的试点工作。

南沙自贸片区的人事制度改革创新远不止这些。今年初,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文件已透露,今年将在南沙自贸片区探索试行公务员聘任制。

就“探索试行南沙自贸片区公务员聘任制”,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试点聘任制一是补充南沙公务员队伍,支持南沙开发;二是想做些改革尝试,尝试打破公务员“铁饭碗”,激发人事制度活力。“南沙现在大开发,比较缺人,如果一开始就招很多公务员,后续人员供养成本就比较大”。

上述负责人说,这项工作今年将在南沙推行,不针对已入编人员,具体政策还有待与省里、南沙区方面衔接。初步思路:一是待遇与公务员一致,进来时统一签订合同,并根据应聘者学历、能力等给予相应待遇。比如,本科学历给予科员待遇,硕士学历给予副主任科员级别待遇,博士学历则给予主任科员级别待遇,聘任期间待遇与相应级别公务员完全相同;二是人员能上能下,打破铁饭碗,合同到期后根据聘期内表现等决定是否续聘,续聘需重新走程序。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