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最新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717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71.7%。二季度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5%,6月份全国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这些就业核心指标说明,目前全国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经济形势稳定系根本原因
“就业总体形势平稳,最根本的原因是经济形势稳定。”人社部劳动科学研究所所长郑东亮说,当前我国经济还处于中高速发展阶段,而且GDP增量和以前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他说,2006年我国GDP增长10.7%,当年GDP增量为3万多亿元。而2015年我国GDP增长6.9%,当年的GDP增量则达到4万多亿元。也就是说,虽然增速放缓,但增量仍然不减,对就业的拉动效果依然强劲。
据人社部国际劳动保障研究所所长莫荣分析,2015年我国平均每天新注册企业都在1万户以上。简政放权、深化改革,大大激发了市场活力,成为解决就业压力的一大新动能。
更难得的是,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也向着有利于就业增长的方向转变。
重点群体就业形势稳定
应届大学毕业生和农民工是就业的两大重点群体。人社部副部长信长星近日表示,2016届高校毕业生签约率保持稳定。另据人社部对10省500个行政村的监测情况显示,二季度末500村外出务工人数29.7万人,同比增长1.2%。
此外,根据人社部对3万多家企业动态监测显示,6月末监测企业岗位总数为2006万个,比上年末减少2.0%,流失幅度同比收窄了0.4个百分点。
郑东亮分析,大学生就业渠道不断增加,就业形式日渐丰富,新经济的发展、新的就业形态、新的就业模式都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应多渠道分类安置
尽管上半年我国就业形势总体保持稳定,失业率保持在较低水平,但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的总量矛盾依然存在。
从供给看,随着城镇化加速推进,“十三五”时期每年还会有近300万的农业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从需求看,受国际国内各种因素影响,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困难,加之技术进步和“机器换人”,生产方式变革和劳动生产率提高,这些都会直接或间接导致劳动力需求相对减少。
郑东亮说,解决这些问题,人社部门要按照多渠道分类安置的思路,从市场化就业、政策扶持、就业能力培训、就业服务、提供公益性岗位、社会保障兜底等多方面提供服务和支持。专家还表示,除了目前推出的各项措施,我国还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更多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