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钱学森班”到“华罗庚班” 从“西浦班”到微信小程序班
各中学推出多种特色班型 致力培养适应未来的创新人才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当下,广州市各中学积极探索特色教育之路,纷纷推出独具匠心的特色班型。这些特色班型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多元化的发展路径,更是广州教育创新的生动实践。从注重科技创新的“钱学森班”,到聚焦国际教育衔接的“西浦班”,再到各具特色的微信小程序班、“华罗庚班”等,每一个班型都承载着学校的教育理想,致力于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广州市第十六中学“华罗庚班”:弘扬科学家精神 构建特色教育体系
广州市第十六中学副校长余文艾介绍了学校即将于2025年秋落地的“华罗庚班”特色教育体系。“华罗庚班”具有独特的分层定位,设立“华罗庚精英班”和“华罗庚科创班”。精英班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科创班侧重培养学生科创专长,形成多元融合的特色。班级规模上,精英班约35至38人,实行小班化教学;科创班约50人。
在课程建设方面,“华罗庚班”以特色课程群为支撑,助力学生成长为拔尖创新后备人才。招生录取方面,“华罗庚班”学生来源涵盖自主招生、名额分配和统招三个批次。考生须第一志愿填报广州市第十六中学,学校综合参考学生学业情况、综合素养、个性爱好和特长等因素编班,自主招生中具有相关特长的学生也会被优先考虑。
对于选择学校的学生和家长,余文艾建议综合评估学生学业情况,关注成绩发展轨迹,而非仅看单次成绩。选择学校也是选择一种教育,应综合考量学校课程设置、文化氛围和师资力量等,不能仅关注最低录取线。
余文艾特别提醒,选班过程中,学生和家长不应“唯成绩论”,要充分考虑自身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因为合适才是最好的。
广州市第九十七中学特色班:创新育人模式 助力中段生“逆袭”
广州市第九十七中学副校长吴晶晶详细介绍了学校特色班的情况。学校成立的绿英学院包含绿英创新班和绿英实验班,以高效实施国家课程为核心策略,为高校输送人才,致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广州市第九十七中学微信小程序班
吴晶晶表示,2024年秋季设立的微信小程序班是学校的一大特色。该班实行小班化教学,每班仅35人,能给予学生更充分的关注。课程设置别具一格,除国家课程外,还系统实施与微信合作开发的课程,如“数学建模×微信小程序”课,每周安排4个课时。在师资方面,除本校优秀教师外,还聘请北京师范大学曹一鸣教授团队、广州大学及华南理工大学相关人员,以及微信小程序团队技术人员,为学生提供全方位专业支持。
今年,微信小程序班将开设两个,新增文史类方向,重点打造语文整本书阅读课程,并尝试赋能其他科目。
在招生方面,学校虽无自主招生,但会在学生注册报到后进行微信小程序班的遴选。去年以二段线以上为报名标准,学生自愿报名。
对于选择学校和特色班,吴晶晶给出了实用建议。她建议学生和家长不要仅关注学校特控率,应重点关注学校的增值水平,因为特控率受多种因素影响。中段学生选校时,若仅看特控率容易吃亏。在选择特色班时,学生应结合学业成绩定位、自身性格特征和学习性格进行选择,家长也应开阔视野,全面分析孩子情况,选择适合的学校和班级。
广州中学特色班:融合多元理念 培养拔尖人才
广州中学课程教学中心主任郭海明介绍了学校特色班的相关情况。
广州中学
2024年,广州中学高一年级首次成立“钱学森班”,招生30人左右。该班除完成国家课程外,还开设航空航天主题课程、思维方法导论等专修类课程。教师团队采用项目式引领、层级任务驱动的授课方式,注重深度思维打造,致力于培养有家国责任担当、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均衡发展的爱国创新型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校从2005年开始成立创新人才实验班,课程设置充分考虑高中生实际情况,通过融合课程,不增加学生额外学习时间。
在师资配备上,学校集合了一批高素质专业教师,同时聘请周边高校和研究单位的教授专家,确保教学质量。教学中采用项目式学习、翻转课堂等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充分利用校内外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学习体验。学校还建立了多元化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估学生学习成果。
郭海明建议学生关注学校硬件设施,家长则应更多关注学校软实力,如师资厚度、课程设置、培养目标等。在选择特色班时,学生应思考自己的兴趣特长和未来规划,关注自己平时最愿意投入时间的事情,以及未来想从事的职业方向。同时,要了解特色班的具体情况,避免只看名字,最好实地考察,向在读学生了解真实情况。
广州市培英中学“钱学森班”:传承科学家精神 培育创新人才
2024年,广州市培英中学在搬迁至白云区白云新城后的第三年,引入广州市首个“钱学森班”。学校旨在满足白云区内优秀学子对科技创新、数理特色发展的诉求,同时也是参与探索广州市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实践。
“钱学森班”一经落地便备受关注,在2024年中考进入第一批次自主招生。其第一次资格报名人数突破800人,最终录取分数线达到704分,超第一梯度线2分,平均分更超过720分,成为培英中学新校区录取分数最高的班型。
“钱学森班”秉持着独特的教育教学理念:以科学家精神培养未来科学家。教师教学的核心在于思维引导,学生学习的核心则是深度思考。为保障教学质量,该班配备了强大的师资团队。钱学森长子钱永刚教授担任顾问,培英中学党委书记袁闽湘、校长林泽权担任副班主任。科任教师团队更是汇聚了清北导师、奥赛教练、省市骨干名师,以及拥有博士学位、正高级职称的优秀教师。
对于有意报考“钱学森班”的中考考生,学校有着明确的要求。除了中考成绩要优异,考生还需具备家国情怀,且数理基础扎实。学校老师特别提醒,考生应基于兴趣爱好选择班型,充分考虑班型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避免盲目跟风。报考时,要综合个人优势、兴趣爱好、承压能力等因素,作出最优选择。
广州市花都区秀全中学“西浦班”:衔接国际教育 培养兴趣驱动、自主探索的人才
今年1月,广州市花都区教育局与西交利物浦大学携手,在秀全中学共建“西浦班”。
“西浦班”的培养目标是塑造兴趣驱动、自主探索的未来社会创新者。秀全中学党委书记郭飞红介绍,该班将引入先进教育理念和方法,围绕花都区“1+9+N”教育发展计划,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能借助人工智能驾驭未来新发展的行业精英乃至业界领袖。这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升学选择和发展赛道,满足不同潜能学生的差异化需求,还能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搭建广阔平台。
在招生方面,“西浦班”纳入本校自主招生,面试和中考成绩占比为3:7,并按总分排序。遴选流程严谨规范,包括网上申报、线下面试、家长访谈、公布面试成绩和资格确认。学生毕业后的升学路径十分多元,可依据高考成绩选择国内公立大学,也能通过“631”综合评价考核升入国内中外合办大学,还可选择中外“2+2”联合培养大学或直接出国留学。
“西浦班”在课程设置上独具特色,在开足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开发了“西浦班特色课程”。这些特色课程引入国际化教育理念和先进教学方法,通过创设兴趣导向的探索任务,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创新、解决问题、数智技能以及全球视野。课程涵盖英语素养、自我探索与管理、科学素养和项目研究、数智素养、研学和比赛等多个类别,由西交利物浦大学教授研发,部分课程由大学教授授课,部分由其培训指导的秀全中学教师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