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广州市招办数据,去年广州共有65872名考生参加高考,最终有6725人被省外高校录取,占比超过10%。而出省学子的首选地中,湖南、北京、江苏位列人数榜单前三,均超过600人。今年高校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仍在编制中,但省外高校已经按捺不住,大举“杀入”广东开展各种招生资讯和宣传活动,预计全国各有关高校在粤招生计划将比去年有所增长。
记者从近日举行的“2017年广东高考咨询会”上获悉,不少省外名校都对广东生源伸出橄榄枝,如浙江大学首次在广东进行综合评价录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新增两个联合培养项目,华中科技大学去年在粤录取排位激升2000名……有招生负责人表示:“只要肯走出去,天地非常宽。”
浙大在粤试行综合录取,要求学考3A
记者了解到,今年在广东实行综合评价录取的试点高校由7所增加到9所,其中之一就是浙江大学。据了解,今年浙大在粤试点综评录取的专业包括生物医学和工科专业,共招收15人,属于浙江大学-伊利诺伊大学联合学院(UIUC)和浙江大学-爱丁堡大学联合学院,均位于海宁国际校区。
据了解,浙江大学海宁国际校区距离浙江大学主校区80公里。浙大招生办副主任金涛表示,想读这样的国际学院,考生要明确三点:一是有进行国际化培养的想法,二是有一定的家庭实力,三是英语好,因为基本上是全英教学。
和中大、华工去年综评录取最低门槛仅为CCC相比,浙大的门槛可不低,想申请的考生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一是符合2017年广东省高考报名资格;二是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达到AAA及以上。
浙大综合评价网上报名时间6月9日-6月28日17:00。浙大将在广东省教育考试院提供的填报志愿考生名单中,根据考生高考投档成绩排位从高到低排序,结合材料审核情况,按照不超过专业招生计划3倍的比例确定考核通过名单,预计名单公示时间为7月2日。
根据综合评价录取的原则,届时考生总分按照60%高考成绩+30%面试成绩+10%学业水平测试成绩构成。浙大表示,总分至少要达到浙大的投档线才可能被录取。录取结果将在7月10日公布。
浙江大学广东招生组组长柯越海透露,去年海宁国际校区在约一半省份投档线均高于浙大本部在该省的投档线,在全国共录取超过或持平清华、北大的投档线分数的考生7-8人。
记者了解到,今年浙大面向广东招生170人(不包括国际校区的学生),比去年增加2人。其中,提前批招30人,包括工科试验班(海洋)、海洋科学、应用生物科学(农学)、应用生物科学(生工食品)四个大类。考生需注意,提前批转专业有一定限制,只能在提前批所包括的专业之间转,不能转去其他专业。
中科大在粤拟招90人,保研率达40%
中科大每年只招1860名本科生,坚持不扩招。今年中科大计划在广东本科第一批招生35人,提前第一批本科招55人,包括理科实验班、理科实验班的英才班以及工程的英才班、核工程、环境工程等。
据了解,中科大学生进校后有三次自主选专业的机会:一是大一结束后,可以在全校范围内自由选择学院和学科的大类,例如在大一下学期可以从数学学院转到物理学院,从工程学院转到经管学院;二是大二结束后,学生可以在学院或者学科内自由选专业;三是大三结束后,学生还有一次调专业的方向或按个性化修课计划学习的机会。
在交叉学科学习方面,中科大推荐了两个项目。一是金融与商务英才班,学生先在中科大读三年本科,然后在英才班进行一年的定制化学习,主要是接触金融和商务的课程,之后学校会把学生送到合作的3个国外高校学习1年,总共5年(3+1+1)的时间拿到两个学校共同颁发的金融与商务方面的毕业证和学位证(中科大本科和国外高校硕士学位)。
二是和北京协和医学院开展生物医学交叉学科人才培养计划,本科前三年,学生在中科大进行理工科的学习,第四年在北京协和医学院学习基础医学,研究生阶段和博士阶段可以选择在中科大,也可以选择在协和医学院进行硕博连读,最后拿到医学的博士学位。
针对家长关心的学生本科后的流向,中科大招生办老师王浩波也给出了近年的数据:2014-2016年,本科毕业生中,31.6%全额奖学金出国留学,46%国内深造,22%直接就业。出国留学的本科毕业生中,约45%前往世界排名前50名的大学。本科保研率为40%左右,位列全国高校前三甲。2016年广东籍本科毕业生中,超过58%选择了出国留学,超过26%选择了就业。
华中科大去年在粤招生排位激升2000名
华中科技大学每年在广东有200多人的招生计划,随着该校近年在各类大学排行榜的上升趋势,在广东的招生排位也发生较大变化——2015年,该校在广东省理科最低排位约7500名,去年激升至5000多名。该校招生办老师鲍立泉表示,今年的情况还未可知,全省排位的规律可能失效。
据了解,华中科大今年按院系大类招生占35%,每个专业暂时不细分方向,比如,新闻学院的学生大二时再根据个人的情况、兴趣爱好,选学新闻、广播电视、广告学、播音主持等。按院系招生的学院,自行制定规则并选择时间节点(第一或第二或第四学期末)进行专业分流。
关于转专业,该校提出“转出无门槛,转入有要求”。所有院系都可以转,由转入院(系)对拟申请转入的学生进行考核。转专业时间节点各不相同:第一学期初,各类实验班、卓越班可转;第一学期末,全校范围内可转;第四学期末,学科大类内可转;第五、六学期,可自主选择专业方向,等于整个本科阶段学生有多达4次自主选择专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