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本、平台、人才、科技环环相扣 新兴产业力量迅速崛起
全国“两会”刚闭幕,广州市政府在北京的一场签约活动成为全国焦点。
规模达到1500亿元的中国国新央企基金、银河金控、中证报价系统南方总部、中国华电能源项目、亚信数据全球总部以及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以下简称“华工广州国际校区”)等枢纽型、创新型项目相继落户广州,分别落子国际金融城、国际创新城和南沙区。
这是继思科、微软、中远海运散运等500强后,又一批枢纽型项目到来。
从思科到富士康再到中证报价南方总部,从国际金融城到国际创新城再到南沙自贸区;广州的资本、平台、人才、科技环环相扣,新兴产业力量迅速崛起,新的动能正在聚合。
巨头进驻
国际金融城加快崛起
上月底,广州市住建委公布,琶洲和珠江新城区域今年将开建两条通道,分别是车陂路-新滘东路隧道,马场路-海洲路隧道。这意味着,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珠江新城、国际金融城三者的“黄金三角”间联系将更加紧密,成为以金融和互联网融合一体的中央商务区。
数据显示,去年广州金融增加值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实现金融业增加值1800多亿元,成为全市第五大支柱产业,居全国大城市第四位。广州金融业占全市GDP比重为9.2%,比2015年提高0.2个百分点。金融业拉动GDP增长1个百分点,成为广州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之一。
在广州金融业的版图中,珠江新城和国际金融城地位显要。据天河披露的数据来看,天河金融企业数量达1168家,比2014年增长43%。金融业增加值占全市金融业增加值比重从35.9%提升至47.4%,接近广州市的“半壁江山”。而该区金融企业主要位于珠江新城。
今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谋划建设以国际金融城——黄埔临港经济区为核心的第二中央商务区。第二中央商务区的建设对金融城未来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广州与银河金控、中证报价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确定在国际金融城分别建设南方总部,建设报价系统私募股权市场和大宗大众商品市场,以及一个创投基地。
中证报价是中国证监会主管的全国性资本市场“两所、两系统”之一(两所指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两系统指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和中证报价系统),集聚了我国资本市场的主要机构参与者,其股东单位包括沪深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40家券商等。
目前,国际金融城已经迎来绿地、联鸿实业、平安保险等企业进驻,起步区28块商业用地已出让大部分,受地项目已开工或即将开工。而此次战略合作有效补足了广州缺乏全国性金融市场平台的短板,更能够完善广州现代金融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促进全省产融结合发展的服务能力。
有金融业人士指出,如果广州国际金融城开发建设进展顺利,10年后该片区产值预计将达到2868亿元(起步区将达到1004亿元),很有可能将再造一个珠江新城及天河北,实现中央商务区经济总量翻番,在全市乃至全省的金融业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
配对“智核”
知识转化创新生产力
今年1月,番禺区发布消息称,拟投22亿元建金光东隧道,广州大学城和广州国际创新城将通过这条隧道直接连通。过往大学城往南与新造镇、南村镇之间的交通联系,其一是通过南沙港快线,其二是通过轮渡。
继巨头思科后,中国华电和华工广州国际校区两大项目也“锁定”大学城和国际创新城。
华电项目涵盖电力热力生产、清洁能源供应、金融产业、智能装备制造等4大领域。华电将投资12亿元建设广州大学城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计划建设二期工程,服务广州国际创新城等区域,并带动广州市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投资近100亿元,其中增城和番禺的项目将在“十三五”期间完成。
华工广州国际校区已完成6个学院国际合作外方大学签约,组建了先进材料、大数据与空间网络安全、生命科学与生物智造、微电子与人工智能等学科方向的五个骨干团队,其中四个团队是院士牵头,全职进入。按照计划,该校区将形成10个二级学院共20—30个科技专业,逐步实现约12000人的办学规模。
现在,广州国际创新城一幅热火朝天的场景,思科(广州)智慧城项目作为创新城的启动区,分三期进行,首期面积508亩已基本完成征地拆迁,将打造为思科的总部经济。围绕思科项目建设,番禺区引入浪潮集团、怡亚通供应链、东华软件、城云科技等思科全球合作伙伴,搭建万物互联和智能制造云平台,推动上下游产业集聚发展。
“华工国际校区到来,大学城的‘智核’效应进一步凸显,”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助理邓江年认为,大学城叠加华工国际校区具有庞大的集聚效应,而思科能提高人才、资本、技术等高端要素聚合,从大学城到创新城意味着知识经济加快转化为创新生产力。
数据显示,华南地区科教资源最为集中的区域——广州大学城聚集了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12所高校、20多万师生以及一大批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重点学科。大学城内还建有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运算速度曾获全球6连冠,在云计算、大数据处理等产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金光东隧道的打通,坐落国际创新城的思科(广州)智慧城项目与“智核”有了直线联系。
“思科(广州)智慧城项目与广州大学城仅一江之隔,大学城逾20万大学生对于项目发展来说,是很好的人才储备。这是我们落户的主要原因。”在思科大中华区合作伙伴峰会上,思科大中华区资深副总裁张力表示,思科已经开始推进思科(广州)智慧城精英人才项目,计划未来3年将培养10万名大学生,通过提供持续的系统培训和创新实践来满足珠三角产业升级所带来的人才需求。
借力南沙
吸引硅谷企业“带土移植”广州
坐标广州南沙,央企运营投资基金与亚信集团双双落子,前者为央企“走出去”搭建桥梁,后者为全球企业“引进来”提供导引。“走出去”与“引进来”虽有不同,却双双指向广州全球资源配置中心的角色。
此次落子广州南沙的央企运营投资基金项目,总规模将达到1500亿元,将吸引中央企业资本来穗投资,并引导其所属的中央企业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中央企业财务公司、商业保理公司、互联网金融网平台及其他金融持牌公司落户。
瞄准广州在“一带一路”中的枢纽地位,央企近年来纷纷南下,并将广州南沙作为“走出去”的“桥头堡”,发力全球业务。2016年,中国中铁在南沙建设包括区域总部基地、国际结算中心、高端制造业基地和专业服务基地等项目的综合平台,打造国家高铁“走出去”基地。同时登陆的还有中国铁建“走出去”综合平台项目,其目标则是建成集南方总部基地、结算中心、物流枢纽、装备制造业基地、专业服务基地等项目为一体的中铁建大型“走出去”基地。值得注意的是,央企运营投资基金项目的发起方之一,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国新”),也正是中央企业“走出去”的支持者。
“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驾齐驱。作为全球领先的通信行业IT解决方案和服务提供商,亚信时代科技集团更凭其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优势,将为广州带来硅谷的顶尖资源,引导更多国际企业到穗投资。
根据亚信集团与广州市政府签署的协议,亚信集团拟投资30亿元,在南沙区建设亚信数据全球总部,形成约3000人的大数据技术团队。凭借其在硅谷的资源网络,亚信计划发起设立规模为1000亿元人民币的海内外双向人工智能产业基金,引导全球、尤其美国硅谷最有潜力的人工智能企业“带土移植”到南沙发展,打造一个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产业园区。未来,亚信还拟引入世界顶级人工智能专家科研团队进驻,并与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世界一流大学合作,为广州人工智能产业提供“最强大脑”。
就在央企运营投资基金、亚信与广州签约的同一天,广州在美国波士顿与硅谷联络办事处也宣告成立。从央企运营投资基金、亚信落户到广州在美设立海外办事处,广州建设全球资源配置中心的步伐不断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