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服务 > 最新服务 > 科技创业

以科技创新之进 拓产业升级之路

  • 听全文
  • 2024-02-28
  • 来源:广州日报
  • 分享到
  • -

  ‍‍‍广州科技与产业界代表开春共谋创新驱动发展新思路

  2月27日,广州市政府礼堂里,全市11区政府代表逐个上台,在百余名政界、学界、业界代表的见证下,从市领导手中郑重领取了各区2024年科技企业培育任务书。

  全市上下集中树标、公开亮诺,全力支持企业做创新主角的这一幕,发生在广州市高质量发展大会“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分会场会议上。

  聚焦促进产业和科技互促双强,这场会议邀请来自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智能汽车等多个前沿领域的企业家和科学家,他们围绕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痛点难点堵点,挖掘新思路,探讨新举措,更对广州推动科技和产业融合发展建言献策,共辟“再造新广州”的创新驱动之路。

  促进成果转化 把创新落实到企业上产业上发展上

  如何将科技创新的“变量”,转化成实实在在高质量发展的“增量”?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在会上表示,关键是要把创新落实到企业上、产业上、发展上,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强化以企业为主体是广州接下来打通成果转化链条的主要着力点。广州将建立以企业为主体、需求为牵引、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加快出台科技成果转化“1+N”政策,并将新增十个概念验证中心、百个成果应用场景。

  一系列推动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举措,架设起从“大院大所”到“龙头企业”的桥梁。2023年,广州出台《关于促进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鼓励各机构探索引育一批人才、打造一批共性平台、设立一只基金、建设一个园区、孵化一批企业、组织一家专业联盟的“六个一”成果转化路径。同时,为了让科研成果“活”起来,开展“龙头企业—科技创新平台”精准化对接活动,推动企业和平台全方位技术研发合作,完成了120项技术成果的对接,30余项技术已达成合作。

  瞄准问题靶心,畅通科研成果向市场“有效供给”的通路。据了解,广州市正在研究制定科技成果1+N政策,并推动成立全市科技成果转化联席会议。相关政策将实现一定的突破,如推动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尽职免责各项制度扎实落地,建立高校院所成果转化项目的首轮投资机制等。

  聚焦重点产业、重点区域,推动科技“有效供给”和产业“有效需求”的供需对接转化,实现科技成果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广州市今年最重要的工作之一。直面科技成果转化的真问题,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需求为牵引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推动科技成果需求端、供给端、服务端“三端”同向发力。科技创新揭榜领题、赛龙夺锦的生动局面正在加快形成。

  助推产业向“新” 创新平台力撑产业现代化

  一批重大创新平台的争相发力,正推动广州走在新质生产力的最前沿。近日,广州颠覆性技术创新园开工建设。在首批国家颠覆性技术项目中,广州以4个项目入选居全国第二。广州实验室组织研发4款药物疫苗并获批上市。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简称“大湾区国创中心”)推动成立全国首家开源CAE技术产业化公司。冷泉生态系统、人类细胞谱系2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获批立项。“人体蛋白质组导航”国际大科学计划国际总部落户广州。

  攻克“卡脖子”技术,锻造“撒手锏”技术,以支撑和保障产业需求为使命,加快把科技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的胜势,是广州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道路上的坚定方向。

  大湾区国创中心是全国三大综合类技术创新中心之一。其副主任王德保在会上表示,大湾区国创中心将坚决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以关键技术集群式突破和产学研协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使命,打造集“有组织科研+有组织成果转化”于一体的大湾区科技创新枢纽。

  稳步向“上”持续向“新”,产业结构升级进行时。“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是广州当前的发展思路。

  去年,广汽埃安入选全球唯一新能源汽车“灯塔工厂”,其孵化的巨湾技研建成投产全球首家超快充动力电池专业工厂。从开创广州汽车工业发展新纪元,到抢跑新能源浪潮,广汽集团是透视企业如何以科技之“新”提升发展之“质”的最佳案例之一。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冯兴亚介绍,广汽集团正加快覆盖充换电、储能、座舱、智能驾驶等一体化产业链的布局,自主技术的“护城河”正逐步成形。

  当前,全球城市都在竞相抢跑低空经济“黄金赛道”,广州也凭借前瞻布局进阶“头号玩家”。

  2020年9月成立并落地广州的小鹏汇天就是赛道上的一员。公司副总裁仇明全表示,2023年,小鹏汇天技术研发投入占比超过总投入的80%。“如今正是广州利用好前期积累的产业优势和先进经验,抓住低空经济领域发展机遇的大好时机。”

  赢得新赛道先机,产业集聚效应逐步形成,新质生产力已成为广州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营造创新生态 “科学家敢干、企业敢闯、资本敢投”

  2023年,广州科技型企业培育成绩出色,高新技术企业当年拟认定数量首次突破5000家,总量突破1.3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增量居全国第一,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实现翻倍增长,纳入“四上”统计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至6195家,连续4年保持快速增长。

  会上,广州市各区领取了2024年科技企业培育任务书。任务书也是承诺书,是广州惠企、暖企,尊重、爱护企业家的郑重承诺。

  据悉,新的一年,广州将继续深入实施“高企26条”,持续开展“一区一机构”支撑服务工作,发挥独角兽、硬科技企业、拟上市高企百强等榜单“风向标”作用,推动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支持企业积极运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提升产品品质,提高生产效率。

  在尊重人才方面,会议强调要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让各类人才在研究探索创新时拥有足够舞台,让每一个创新行为都得到市场尊重。

  此次参会,尹良红身兼企业家和科学家两个角色。作为暨南大学附一院肾内科医生,她通过产学研结合,于2003年研制出中国首台JH-血液透析机;作为广州市恩德氏医疗制品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技术总监,她带领团队再次研制出透析器生产线,又一次打破了国外透析耗材的垄断。“广州确实是想做事、能做事的科学家们能够不断永攀科技高峰的创新沃土。”她以自身经历为例分享道。

  去年,广州产投2000亿母基金的设立,在创投圈激起了不小的波澜。千亿规模的决心之下,广州构建创投生态圈的思路也越加成熟稳健。政府性基金以投早、投小、投科技为使命,同时,通过出资扩充资本的方式,吸引更多专业性、技术敏锐度强的市场化基金来实现这个目标,也是平衡效益和风险管控的出路。接下来,广州将加强这方面机制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

  以投资促创新,已经成为科技创新界的共识。云从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姚志强表示,“新质生产力要充分发挥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链主企业的力量,并充分发挥资本的作用,尽量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即通过投资拉通生态产业链。”据悉,该公司将投资成立产业发展基金,通过投资、并购等方式孵化培育产业链生态,带动粤港澳大湾区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春发南国,潮涌珠江。把握“创新”这个特点勇攀科技高峰,把握“质优”这个关键优化产业结构,把握“先进生产力”这个本质深化改革开放。广州,正坚定不移向着“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这条“必由之路”阔步前行,以科技创新之“脉”,壮高质量发展之“骨”,挺立起现代化产业的民族“脊梁”。

  透视

  透视“Sora热潮”,瞭望广州机遇

  从ChatGPT到Sora,人工智能大模型掀起新浪潮。如何参与这场科技竞赛?多位与会代表分享他们对形势和机遇的观察和建议。

  “我们现在处于一个全新人工智能产业的开端。高端光芯片、模组及子系统是人工智能时代最核心也是最基本的技术,且年复合增长超过30%,具有成为支柱产业的禀赋和条件。”光为科技(广州)有限公司董事长、联合创始人宋云鹏判断。

  但是,当前国内高端光芯片领域情况不容乐观,广州市在光芯片及模组这一至关重要的领域几乎是空白。“因此,我们建议广州打造高端光芯片及模组产业,将高端光芯片及模组产业打造成为广州新经济增长点,助力再造新广州。”他说。

  云从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姚志强直言,Sora的推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震荡。“不可否认,我国的AI行业在资金密度和人才密度上,都与美国存在一定的差距。”有什么办法追赶?他建议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中借鉴经验。中国拥有巨大市场,在市场侧先打开局面,可带动社会资金,最终实现对全产业链的拉动。

  工业软件作为典型的数字化高技术生产工具,是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抓手,也是被“卡脖子”的一个领域。如何突破?广州中望龙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玉峰同样看到了超大规模市场带来的优势。

  他建议,广州应积极拥抱先进技术,利用超大规模市场和丰富产业资源的优势,全力加强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进一步向国产工业软件开放优质应用场景,推动工业软件关键共性技术攻关突破,“以软促硬”,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助推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互促双强,支撑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