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区老年人服务、残障服务、家庭服务、企业及外来务工者服务、志愿者服务……如今,城乡社区服务正不断满足市民的日常公共服务需求。记者查阅广州统计年鉴发现,在过去的十多年间,广州的社区服务发展可谓突飞猛进。
截至2014年,广州拥有城镇社区服务设施2301个,而2003年仅为1643个,十年间增加648个,增幅为40%。不过,城镇社区服务设施的数量并非一直呈增长态势,此前连续数年的增长在2012年达到最多的3888个,当时比2013年还多出1587个。
市民身边的社区服务中心数量,一直保持着增长态势。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年末广州拥有社区服务中心1496个,相较于2003年的96个增加了1400个,十年之间数量增长了14.6倍。如果按2013年年末广州常住人口1292.68万人(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计算,每万人拥有1.16个社区服务中心为其服务。
随着时间的推移,城乡社区服务的内容将越来越丰富、功能越来越完善。根据《广东省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到今年末,广东的大多数社区建有社区公共服务站、文体活动中心、健康计生服务中心、家庭服务中心、综治信访维稳工作站、小广场或公园等“六个一”基础设施,市民将能享受到更多的便民利民服务。
小编点评
提到社区服务中心,小编第一个想到的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今年春季,为方便报销医药费,广州市民都在忙着定就诊的大小点,不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成为了“小点”。因为就诊环境、医生素质不错,且和大医院建立了医联体,转诊比较方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受到了很多市民认可。这种切实的便利还在扩大范围,在方便市民就医、分担大医院的就诊压力上,还能进一步发挥作用。除此之外,社区服务中心还有什么功能?小编发现,有的社区服务中心承担了部分社区养老服务,有的帮忙做精神康复或心理治疗,还有的在做安全知识、自救技能的普及。服务内容五花八门,也比较贴近民生。
小编脑海里还蹦出另两个词:居委会和网格化管理。这三者有什么关系?居委会是一种居民自治组织,现在推行的网格化管理是比居委会管辖范围还更小的自治管理形式。而社区服务中心也是一种自治组织,但其工作往往与政府有所关联。它们都是为市民服务,但不可否认,它们三者既有人员配套的区别,又有工作内容的联动和重叠。因此,在呼唤增加社区服务中心的同时,也应优化这些服务组织的配合,形成更好的联动机制,做到高效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