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服务 > 最新服务 > 医疗服务

广州医博会“港澳药械通”举行专场会议 引进高质量药械破解临床痛点

  • 2025-08-24
  • 来源:广州日报
  • 分享到
  • -

  8月23日,2025广州医博会的核心议程——“港澳药械通”专场会议在广交会展馆举行,香港卫生署、澳门药物监督管理局、医疗机构代表和医药企业代表等350多人参会。会上,“港澳药械通”政策介绍、医疗服务价格政策解读,药械进入港澳地区准入机制介绍等内容备受关注。

  “港澳药械通”落实案例公布

  卵巢癌是中国妇科肿瘤中死亡率居首位的恶性肿瘤,70%患者确诊时已属晚期,五年生存率低于30%。其中铂耐药的复发卵巢癌是临床最大挑战:传统非铂类化疗单药有效率不足10%,患者一般生存期只有数月。索米妥昔单抗作为全球首个靶向叶酸受体α的抗体偶联药物(ADC),通过精准识别肿瘤细胞实现高效杀伤。通过“港澳药械通”引进该药后,截至今年6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使用该药的患者有80例,患者用上该药的时间较全国上市提前了2个月,为她们争取到了宝贵的生存时间窗口。

  肺栓塞是高危心血管疾病,急性大面积栓塞患者常常快速出现呼吸衰竭、休克,传统溶栓治疗存在药物用量大、出血风险高、起效慢等问题。“港澳药械通”引进的超声波辅助溶栓控制系统(EKOS系统),能让药物更深入血栓内部,1—2小时药物吸收率最高提升84%,保证疗效,降低风险。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EKOS系统首例手术成功实施,后续心外团队还牵头开展亚洲人群真实世界研究,提供更多循证证据,让技术惠及更多患者。

  这些案例是广东省药监部门在专场会议上介绍“港澳药械通”落实情况时披露的,反映高质量药械的引进,大力支持了临床难点、痛点问题的解决。

  120种药械让1.3万患者获益

  专场会议披露了“港澳药械通”政策实施的最新进展。

  临床急需药械方面,“港澳药械通”共批准指定医疗机构45家,发布了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临床急需进口港澳药品医疗器械目录(2024年),动态管理急需进口港澳药械共71种。至今共审批药械120种,其中药品53种,医疗器械67种,获准患者1.3万余人次。

  指定医疗机构方面,“港澳药械通”第一批包括了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广州现代医院、广州和睦家医院、珠海希玛林顺潮眼科医院、中山陈星海医院等5家;第二批包括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等14家;第三批包括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南沙)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江门市中心医院、肇庆正大国健康复医院等26家,目前“港澳药械通”指定医疗机构已全面覆盖大湾区内地九市。

  据介绍,目前“港澳药械通”审批的药械目录包括67个器械,涉及心血管、耳鼻喉等10个临床领域,其中心血管领域器械产品数量占总数的49%;53个药品覆盖了肿瘤、血液肿瘤等13个临床学科,其中肿瘤科药物数量接近总数的1/3。

  而在广州地区,纳入“港澳药械通”指定医疗机构达20家,截至2025年7月31日,已获批药械88个品种,包括药品38种、器械50种,累计惠及患者超过8000人次。

  “港澳药械通”拟增指定医疗机构

  记者从专场会议上获悉,“港澳药械通”拟新增指定医疗机构,开展粤港澳大湾区内地第四批指定医疗机构申报工作。

  指定机构扩容,除了开展自评、地市评估、审核确定等程序外,还将考虑两大关注点。首先是香港长者医疗券在大湾区内地城市的指定医疗机构已增至‌20家,其中还有7家机构不在“港澳药械通”指定医院机构范围内,当中的6家是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这将是新增重点考虑的对象;其次还考虑将专科医院纳入“港澳药械通”指定医疗机构的布局,更好满足大湾区内地居民和港澳同胞用药用械需求,提升健康湾区获得感、幸福感。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