穗府办〔2009〕18号
印发2009年全市应急管理工作计划的通知
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有关单位:
《2009年全市应急管理工作计划》业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2009年,是2010年广州亚运会应急准备的关键一年,各地、各有关单位要按照《2009年全市应急管理工作计划》的要求,认真总结经验,结合工作实际,制订计划和贯彻措施,狠抓落实,进一步提高我市应急管理工作水平和2010年广州亚运会应急保障能力。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九年三月二十日
2009年全市应急管理工作计划
2009年全市应急管理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为主线,按照市委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第6调研组调研报告《广州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建设》的要求,以应急演练大比武和应急知识科普宣教工作为抓手,以亚运应急准备工作为契机,加快推进政府综合应急平台建设,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强化意识,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
强化领导干部“首善”意识和忧患意识,正确认识我市应急管理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和存在的薄弱环节,进一步把思想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关于应急管理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按照《广州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建设》调研报告的要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居安思危,不断完善符合广州特大型城市特点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专业处置、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应急管理体系,努力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切实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二、强化预案演练,提高应急管理实战能力
(一)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加强应急预案的制订,扩大应急预案的覆盖面,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预案体系。按照市总体应急预案的要求并与省专项应急预案对接,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订市级专项应急预案编制工作计划,有目的、有计划地推进专项应急预案的制订,同时,编写市级专项应急预案简本并汇编成册。督促已发布专项应急预案所涉及的部门编制部门应急预案。市应急办会同市有关部门加强对重点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编制和演练的督查工作,2009年完成重点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的编制。加强对重大活动应急预案的管理,市应急办会同市公安局完善重大活动应急预案备案机制。加强基层应急预案编制的督导工作,今年上半年,市应急办组织力量对区(县级市)、街(镇)、社区(村)、企业、学校应急预案编制工作进行随机抽查并通报。
(二)全面开展应急演练大比武活动。加强应急预案动态管理,以区(县级市)为单位,全面开展应急预案演练大比武活动,大力组织实战性强、群众广泛参与、涉及多个地区和部门的联合演练,促进各单位之间的协调配合和职责落实。市应急办负责组织力量对各区(县级市)应急演练情况进行评比。同时,市应急办将尽快编制出台《应急预案演练指南》、《应急预案演练脚本汇编》。
三、整合资源,健全应急管理体制机制
(一)加强应急管理机构建设。进一步完善各专项应急指挥机构的建设,明确职责,理顺工作关系。市应急委成员单位(中直、省直驻穗有关单位除外)要在2009年年底前完成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组建工作。进一步加强各区(县级市)应急管理办事机构建设,充实工作人员,完善工作制度。2009年全市所有街(镇)完成应急管理机构建设,同时确保社区(村)有专人负责应急管理工作。
(二)健全应急管理机制。一是建立市应急委运行机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广州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规定,制订市应急委运行规则。二是完善各级应急管理办事机构的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各级应急管理办事机构“统筹协调补不足”的作用,整合各方面应急力量和资源,强化条块之间的协调配合。三是完善突发事件信息发布与舆论引导机制,尽快出台突发事件信息发布和新闻报道预案,切实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协调,特别是注意做好事故现场的记者采访服务工作。四是建立定期社情民意分析研判和会商机制。加强对各类突发事件发生、发展及衍生规律的研究,提高综合会商、预测和预警水平,每月下旬召开情况分析会,对全市已发生的突发事件,特别是对下一月份突发事件发生的趋势和风险隐患进行分析研判,报市领导决策参考。
(三)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加强应急管理系统干部的培训学习,定期举行应急知识学习活动,强化自身素质,提高应急管理水平;加强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着力抓好人员培训和设备配置;制订加强基层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指导意见,推进综合性基层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明确职责,配备必要装备;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制订应急志愿者行动纲要,强化志愿者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应急能力;充分发挥应急专家队伍的指导作用,完善参与机制。
四、未雨绸缪,做好2010年亚运会应急准备
(一)落实亚运城市行动计划。按照亚运城市行动计划的要求,借鉴北京奥运会应急工作经验,针对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事件进行科学分析评估,制订符合实际、操作性强的亚运会应急预案并汇编。要确保应急预案的有机衔接,通过加强演练,增强部门之间的协同联动,提高亚运会应急保障能力,原则上各预案在亚运会召开前演练次数不少于3次。
(二)各区(县级市)应急管理办事机构要根据本地区参与亚运会的实际情况,做好相关工作,并将详细工作计划报市应急办备案。
五、分步推进,加快建设政府综合应急指挥平台
(一)加快建设政府综合应急平台。加快建设市政府综合应急平台,今年上半年完成市政府综合应急平台规划、立项等前期工作,并力争早日施工。积极推动有条件的区(县级市)建设和完善政府综合应急平台。
(二)加强应急平台数据库建设。以“一网五库”为基础,统一数据报送标准,加强相关人员培训,及时充实、更新应急平台数据库。
(三)建立应急平台管理制度。根据省应急平台管理制度出台情况,研究制订符合我市实际的应急平台管理制度。
六、强化科普宣教,提高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
(一)创新应急管理宣教形式。采取多种宣传方式,提高《公众应急手册》的影响力,将免费发放范围扩大到在穗的流动人口和外籍人士。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应急知识教育,确保每个学期安排至少2节应急知识课程。在5月12日国家“防灾减灾日”,由市应急办和市教育局联合举办全市应急知识学习日活动,并在全市中小学开展应急疏散演练。在广州日报、广州电视台等市属媒体开设应急知识宣传栏目,制作应急知识宣传短片,在广州电视台、政府门户网站、有关部门网站以及公交车、出租车、地铁的公共视频上进行播放。在街(镇)、社区(村)建设应急知识宣传栏。充分依托应急志愿服务队伍、基层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员队伍,开展应急知识宣讲活动。
(二)深化应急管理培训工作。与市委组织部、宣传部,市人事局、安监局,团市委等部门合作,继续做好领导干部、政府新闻发言人、企业负责人、应急救援队伍、应急志愿者等的分类培训工作。建立应急管理培训师资队伍,全面提高培训水平。依托职业技术学院(校),加强对高危行业和领域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
七、深入贯彻突发事件应对法,加强应急管理制度建设
(一)研究制订突发事件应对法配套制度。继续完善《广州市突发事件危险源管理规定》。根据省有关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地方性法规出台情况,研究制订有关配套制度规定。以减轻或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及其造成的危害为目标,把应急管理各个工作环节进行细化,制订全市应急管理工作考核办法。
(二)加强各级应急管理办事机构工作制度建设。汇编市应急办工作制度,指导各级应急管理办事机构内部工作制度建设并督导检查。建立应急管理经验总结制度,将我市近年来应对突发事件的成功案例汇编成册,开展宣传、学习。
八、继续推进应急管理“五个一”工程建设,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
(一)制订应急管理“五个一”工程建设工作规程。
“五个一”工程,即市确定一个区(县级市),每个区(县级市)确定一个街(镇)、一个社区(村)、一家企业、一所学校作为应急管理示范单位。
在征求多方意见的基础上,制订“五个一”工程建设标准并印发实施。
(二)加强对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指导。通过召开全市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现场会的形式,推广“五个一”示范单位经验,扩大示范单位的辐射作用。通过派出指导组、召开座谈会、组织基层应急管理人员参观学习等形式,提高基层应急管理水平。
九、加快突发事件防范体系建设,遏制发生重大以上突发事件
(一)深化风险隐患集中排查整治。一是进一步规范工作机制。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各区、县级市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突发事件风险隐患集中排查、整改和监控工作;市有关单位负责指导、督查和规范本行业或领域突发事件风险隐患集中排查工作;各企事业单位和基层组织是排查、评估和整改风险隐患的责任主体,负责本单位风险隐患的日常排查整改工作。二是完善工作制度。各地、各部门要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完善突发事件风险隐患分级认定标准和认定办法,加强培训指导,规范风险隐患排查工作;建立健全排查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排查工作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对隐患严重,整改工作不及时、不到位,多次整改仍未排除隐患,且事故多发的单位予以挂牌督办。从2009年1月至2010年9月,对风险隐患排查工作实行季度总结,每季度第一个工作周向市应急办书面报告前一季度总结。
(二)建立突发事件风险隐患数据库。利用信息技术,加强风险隐患排查信息化管理,建立突发事件风险隐患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逐一落实整改措施,定期检查整改情况,巩固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取得的成果,最大限度减少各类突发事件的发生。
十、完善信息报送体系,提高信息报送水平
(一)健全基层值守应急体系。建立健全区(县级市)、街(镇)值班室,设立专线电话,制订值守应急制度,由专职人员24小时值班,确保信息畅通。
(二)拓宽信息报送渠道。进一步壮大基层信息报告员队伍,建立培训制度,提高信息报送效率和水平。加强与新闻媒体的合作,拓宽信息报送渠道。
(三)制订突发事件信息报送考核办法,定期对全市信息报送情况进行通报。
十一、加强应急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应急能力
(一)加强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摸清全市应急物资储备底数,科学确定储备品种和规模,实行动态管理,建立高效调运机制。建立特殊应急物资的生产能力储备体系。
(二)加大应急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气象监测、视频监控等监测设施、设备的投入,完善监测网络;加强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平台建设,充分利用电视、广播、互联网、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等媒介和技术手段,扩大预警信息覆盖范围;制订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规划,依托广场、绿地、公园、学校、体育馆等公共设施建设应急避难场所,完善相关设施,落实责任单位专门管理。
十二、加强应急管理合作交流,提高应急管理水平
(一)加强与国内外相近城市的合作交流。适时组织应急管理人员队伍,到国内外相近城市,学习借鉴应急管理先进经验。
(二)完善与毗邻城市的合作机制。结合《广州市贯彻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工作方案》,强化广佛同城、毗邻城市和珠三角地区九城市应急联动机制,加强在信息共享、共同应对跨区域突发事件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
主题词:经济管理 应急 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