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法规公文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2014年度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市场监管体系建设工作考核情况的通报

  • 2015-06-23
  • 来源: 本网
  • 分享到
  • -

穗府办函〔2015〕66号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2014年度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市场监管体系建设工作考核情况的通报

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2014年,全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省、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市场监管体系建设(以下简称“两建”)工作部署,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细化任务,扎实推进“两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在2014年度全省地级以上市“两建”工作考核中,我市获得99.3分,排名全省第二(惠州、广州、珠海分列前三)。为进一步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市“两建”办于2015年4月牵头组织对各区(县级市)2014年度“两建”工作进行考核。经综合评定,12个区(县级市)“两建”工作考核全部合格,其中,天河区、番禺区、越秀区成绩比较显著。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各区(县级市)“两建”工作考核情况通报如下:

一、工作成效

国务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国发〔2014〕21号)、《国务院关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若干意见》(国发〔2014〕20号)和省、市“两建”规划印发后,各区(县级市)政府高度重视,迅速研究部署,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工作方案和年度计划,抓好各项工作的组织实施。大部分区均结合辖区实际,编制了相应的规划及实施意见,有力推动了全市“两建”工作的深入开展。

(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较大进展。一是加快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依托市政府信息共享平台,构建覆盖全市的公共信用信息系统。目前,共享平台共接入单位89家,累计交换共享数据量48亿条,自然人和法人基础档案库涵盖1811万人和138万家企事业单位基本信息,支撑全市各级政府部门超过30项联动监管应用。将“广州信用网”升级改版为“信用广州网”,发布2561万条记录,全年信息查询次数达796万次。二是强化重点领域信用建设。政务诚信方面,番禺区被市确定为第一批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和行政复议决定网上公开两项工作的试点单位,2014年5月在区政府门户网站开设“行政复议工作专栏”,实现在门户网站上公示行政复议决定书的创新;萝岗区政务服务中心被评为“全国青年文明号”,区政府获评广州市法治政府示范区创建单位。商务诚信方面,花都区开设“企业诚信建设与法律风险管理”论坛,专门聘请专家教授,为近百名民营企业家开设“企业诚信与法律风险管理”知识讲座。社会诚信方面,各级都加强了企业信用信息记录、共享和交换工作,从化市建立了社会组织信息平台,实现年度报告网上提交,公开在册登记社会组织信息,并指导行业协会成立廉洁从业委员会,签订《廉洁从业承诺书》、制定《信息公开制度》等;白云区出台全国首部基层行业信用管理办法《广州市白云区不动产服务行业信用管理办法》等。司法公信方面,黄埔区启动“黄埔少年审判”微信平台,成为全省法院系统首个少年审判微信公众平台,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全国法院少年法庭工作先进集体”称号。三是完善信用约束机制建设。在守信激励上,市国税局、广州海关、市财政局等22个政府部门对诚信企业提供了53项优惠扶持措施;在失信惩戒上,建立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报送和公开制度,对失信违法者依法依规实施惩戒。天河区制定了全省首份《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实施细则》,将具有执行能力却不履行义务的被执行人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向媒体公开;白云区公开通报12期“各街镇企业经营者欠薪逃匿情况明细表”,累计向社会公布欠薪逃匿企业114家,《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等媒体对该区曝光违法企业黑名单的举措作了相关采访报道和转载,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四是推动信用示范工程建设。拓宽信贷征信系统信用信息采集范围,探索纳入小额贷款公司信贷信息。番禺节能科技园以科技金融建设作为突破口,对园内企业实行“户籍化”管理,建立企业信用档案,推进企业信用评级。越秀区民间金融街开发风险监测系统,建立区域内集中统一的机构和个人基础信用信息数据库;成立全市首家民间金融征信公司和首个互联网金融产业基地,被列为全省互联网特色小贷试点。南沙区结合自贸试验区筹备建设工作要求,积极开展自贸试验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

(二)市场监管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一是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建立全市统一的商事登记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市、区两级347个许可审批部门的信息共享,前置审批事项精简比例达90%,仅保留12项“先证后照”,营业执照申领时间缩短至3天。越秀区在全市首推个体工商户注册登记“全区通办”模式,共办理“异地受理”业务601件;天河区截至2014年底,新设立各类市场主体23190户,比去年同期增长163.7%,增幅居全市前列;番禺区聘请暨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的“外脑”开展商改后续监管工作专题研究,并根据课题研究成果制定强化后续监管的实施方案。二是推进行政审批改革。对各部门实施的行政审批、备案事项进行动态调整。天河区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展权力规范公开运行试点,成为全市第一个建立权力清单的区;萝岗区率先公布全市首份区级机构权责清单,对118个区级机构的4250项行政职权进行动态管理,成为全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试点,是全国首个事业单位、群众团体“晒权责”地区。三是推进“多证联办、三证合一”改革。启动包括《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国税、地税)》在内的“三证合一”改革试点。南沙区政务办整合相关部门审批流程,推行“统一收件、内部流转、联合审批、限时办结、统一发证”的企业注册模式,进一步缩短“一照三号”办理时间为1个工作日(24小时),在全市率先上线“税码联办系统”,实现了自助办税终端镇街全覆盖。四是开通“12345”投诉举报平台。投入资金5150多万元,按照“一线接听”标准,完成全市36个市直部门、12个区(县级市)共57条专线的整合工作,并对接110紧急类服务专线,现有话务坐席444个,话务员615人。海珠区共处理投诉案件3775宗,举报案件线索2232宗,分别同比下降34.5%和37.1%,实现2012-2014年“三连降”;荔湾区在专业市场建立行政调解、人民调解及司法确认“三位一体”的“诉前联调”工作机制,在全区十大市场群“12315消费维权站”同时建立“诉前联调工作站”,有效降低行政成本。五是创新知识产权保护和服务机制。知识产权综合集聚区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协作广东中心项目已在萝岗区挂牌运营,广州知识产权仲裁院、广州知识产权交易中心相继入驻。萝岗区国外专利申请(PCT)约占全市40%,被认定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成为全省仅有的2家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之一。六是深入实施“质量强市”战略。海珠区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撰写完成《广州琶洲国际会展中心区“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申报材料》,并顺利通过省质监局材料考核,上报至国家质检总局;省首个国家级电子商务服务业标准化试点落户黄埔区,该区产品质量合格率继续以96.31%保持全市第一名,质量竞争力指数连续3年位居全市前列;花都区积极构建“狮岭国际皮具电子交易中心”,打造“中国皮具文化园”,助推企业转型、市场转型;增城区成功推动天天洗衣荣获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立项,地理标志产品增城迟菜心、增城挂绿、增城荔枝等地方标准成功发布。七是推进社会组织登记制度创新。白云区注册登记成立的各类社会组织达602家,数量位居全市各区前列,共有29家社会组织获得评估等级,挂牌成立全市首个“政校结合式”社会组织培育孵化基地。八是推进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全市共核定街镇食品药品监管人员编制1030名,170个街镇设置了169个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街镇监管所设置率99.4%;在全国率先组建独立设置的市级食品检验所,率先整合设立市一级食品药品监管执法分局(支队)。越秀区全面推进示范创建,将中华广场美食广场作为食品安全示范亮点向全市推广,打造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特色亮点工程;天河区加强智慧监管系统建设,截至2014年底,已完成592家餐饮服务单位和集体食堂视频监控安装工作,为全市餐饮企业管理树立标杆。九是推进金融市场监管。从化市为加快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成立了广州市首家区(县级市)征信中心和村基层金融服务站,积极探索建立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工作机制。

(三)专项治理工作落实到位。公安机关继续深入开展打假专项行动、价格调控目标责任制、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和打假重点区域、重点市场、警示区域、警示市场综合整治等专项工作。公安机关和物价、打假等部门认真履行牵头责任,统筹协调相关工作落实到位,全力配合“两建”考核工作。2014年全年未发生严重暴力抗法事件,未出现因产品质量问题被国家、省有关部门通报的情况,未发生致人伤亡等影响恶劣的重大制售假案件。白云区公安部门在省公安厅部署开展的“六大专项”整治行动中,破获制售假案件209宗,逮捕涉案嫌疑人288名,侦破网络涉食药案件数量在全市排名第一;越秀区对广东成人用品市场和安华美博城美妆市场两个省、市打假重点市场开展打假联合执法专项行动,开展专项整治工作58次,检查企业392家,立案31宗,抓获涉案嫌疑人3名,捣毁一批制售假窝点;各区(县级市)进一步落实价格调控目标责任制,从化市以鳌头镇西湖村、龙潭片2个万亩高产示范片和乌石村、高平村2个千亩粮食高产创建示范片等重点产粮区建设为牵头,辐射带动全市粮食生产,完成粮食播种面积、粮食总产量等指标35.2万亩和11.98万吨,超额完成市下达的总体任务。

二、存在问题

从考核情况看,个别区(县级市)开展工作过程中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有:一是个别区(县级市)子体系建设进展不够均衡,部分子体系工作量大而“两建”办专职人员少,统筹协调和督导工作力度不够,影响了体系建设进程和成效。二是个别区(县级市)一些重点工作任务的推进力度不够大,工作措施欠实,工作成效不够明显,实际进度滞后于工作方案的部署要求。三是部分子体系建设牵头单位和配合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仍不够顺畅,个别领域和行业依然存在多头管理、权责不清的问题,基层监管力量还相对薄弱,部门协作的常态化约束机制尚不够健全。四是工作创新力度不够,个别区(县级市)把体系建设工作等同于日常性工作,主动创新的积极性不高,具有辖区特色的工作亮点不多。

三、下一步工作要求

下一步,各级各部门要继续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加强统筹协调,坚持社会信用体系和市场监管体系同步建设、相互推动。以贯彻落实广州市社会信用体系和市场监管体系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实施方案为工作核心,坚持以解决问题为工作导向,注重建立长效机制,抓好各项重点工作任务建设。重点强化后续监管工作,建立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实行信用监管;加快建设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和综合利用,形成协同监管合力;进一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加快推进“三证合一”工作和登记注册制度便利化,积极探索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模式,释放市场活力;进一步完善“12345”投诉举报平台和市场监管信息平台建设,全面提升市场监管信息化水平。排名靠后的单位要针对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切实提高工作水平,推动“两建”工作上新台阶。

附件:2014年度各区(县级市)“两建”工作考核评分表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5年6月23日

 

136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新闻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