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法规公文

关于确保实现我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的意见

  • 2011-09-29
  • 来源: 本网
  • 分享到
  • -

穗府办〔2011〕39号

关于确保实现我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的意见

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我市紧紧围绕“率先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州”的核心任务,大力推进“三个突破”工作,经济社会运行总体平稳,但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主要是投资、工业增速较低,物价高位运行,经济增速有所放缓。各单位必须狠抓工作落实,凝心聚力奋战三个月,全面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实现“十二五”规划良好开局,经市人民政府同意,提出如下工作意见:

  一、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一)全力保工业增长。抓好工业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增产提速。力争年底东风日产年产60万辆扩建项目、中烟生产基地投产,船用中低速柴油机项目出样机。引导有产能潜力的企业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力争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3900亿元,增长11.5%。加快推动“双转移”,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长、质量效益好的企业(市经贸委、外经贸局负责)。

  (二)确保实现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1.5%。推动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加快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做好总部企业认定和奖励工作(市发展改革委负责)。加快建设一批高端商贸集聚区,培育大型商贸龙头企业。推进国际商品展贸城等大项目建设,提升会展业发展水平。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推动传统批发市场向现代展贸交易转型(市经贸委负责)。拓展空港、海港国际枢纽功能,加快发展物流业(市交委、广州港务局负责)。促进基金、创投、金融咨询、金融交易市场、金融数据平台等金融业务发展,延伸金融产业链(市金融办负责)。全面推进信息技术在现代服务业领域的应用,发展电子商务、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等服务业新业态(市科技和信息化局负责)。谋划后亚运时期旅游业发展,创新旅游精品,促进旅游业集群发展(市旅游局负责)。

  (三)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战略性主导产业百强项目工程,出台战略性主导产业资金管理办法(市发展改革委、财政局负责)。落实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与产业化计划,全力推进高亮度大功率芯片和新岸线CPU(中央处理器)芯片产业化基地、千亿级光伏产业基地等重大项目建设。抓好中国移动南方研发基地、中国电信广州数据中心、华南新药创制中心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平台建设。加快推进中国软件名城创建工作,重点推进天河智慧城、广州国际健康产业城、中国独联体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创新载体建设(市发展改革委、经贸委、科技和信息化局负责)。

  (四)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重点抓好从化万花园、南沙都市农业产业园、增城小楼人家、花都“花之都”等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发展农产品配送和连锁经营业务。确保实现全年农业增加值192亿元、增长2%(市农业局负责)。

  二、努力扩大社会需求

  (一)力争全年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826亿元,带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加快今年101个重点建设项目,特别是年度计划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建设。协调推进“新广州新商机”签约项目落地建设(市发展改革委负责)。

  (二)促进民间投资和民营经济发展。进一步消除民间投资进入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民生等领域的障碍,抓好100项民营投资项目建设。培育一批进入全省百强民企行列的大型民营企业,用好市财政每年1亿元的专项奖励资金,扶持发展10家中小企业创新产业化示范基地和20家中小企业服务示范平台(市经贸委负责)。

  (三)努力拓宽融资渠道。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等财政性资金,发挥财政资金对项目建设的引导和扶持作用(市财政局、发展改革委负责)。积极鼓励重点项目创新融资方式,鼓励金融机构采取银团贷款等多种方式,保障项目建设资金需求(市金融办、发展改革委负责)。

  (四)确保实现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继续组织开展各种促销活动,不断提高广货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在广州名优产品网等电子商务网站开设并运营好广货专区,大力推动“广货网上行”。培育生命健康、教育培训等消费热点(市经贸委负责)。充分发挥举办“金钟奖”、亚运场馆利用等文化、体育优势,组织开展好年末重大文化、体育活动,促进消费需求增长(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体育局负责)。

  (五)确保完成全年商品出口总值530亿美元、增长10%。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提升出口产品技术含量。继续谋划对外招商大型推介活动。加大利用外资力度,力争超额完成全年外商直接投资实际使用金额42亿美元、增长5%(市外经贸局负责)。

  三、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

  (一)加大创新投入。加快组建3个至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积极争取国家和省高技术产业化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加快推进国家级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落实企业研究开发经费税前加计扣除、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首购制度等政策措施,实施电子商务、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企业工程技术中心等专项,争取R&D(研究和开发)经费支出占GDP(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6%(市科技和信息化局负责)。

  (二)推进“万名海外人才集聚工程”。完善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注重做好引进人才的后续服务工作,着力完善多层次的技术和人才服务体系,吸引海内外高端人才来穗发展(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科技和信息化局负责)。

  四、提升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

  (一)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建设白云国际机场第三跑道、第二航站楼(市交委负责)。加快广州港出海航道三期、南沙粮食及通用码头工程、南沙集装箱码头三期、黄埔疏港道路体系等港口航道基础设施建设(广州港务局、市建委负责)。大力推进六号线、七号线、九号线等地铁项目建设,尽快启动穗莞深城际线广州段、佛莞城际线广州段等城际轨道线建设(市发展改革委、地铁总公司负责)。加快增从高速公路(含街口支线)项目建设,完成广深沿江高速公路广州段、广河高速公路广州段等高快速路项目建设(市交委负责)。

  (二)加快“城中村”和“三旧”改造。力争完成今年新增改造面积不少于10平方公里(市“三旧”改造办负责)。

  (三)加快建设完善绿道。实施《广州市绿道网建设规划》,完善已建1060公里绿道各项配套设施,完成新建500公里绿道的目标(市林业和园林局、建委、交委、城管委负责)。

  (四)做好节能工作。力争实现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以上(市发展改革委、经贸委负责)。

  (五)继续抓好环境综合整治和安全生产。减少污染物排放,实现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2.5%和1%,力争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量有所下降(市环保局负责)。抓好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努力使工矿商贸生产安全事故少于省下达的考核指标控制数(市安全监管局负责)。

  (六)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市管理格局,推进城市管理和服务创新,规范城市综合执法行为(市城管委负责)。

  五、持续改善民生福利

  (一)超额完成全年全市新增就业人数7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加大对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的就业援助(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

  (二)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实现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展改革委负责)。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市农业局负责)。

  (三)完善人口管理服务。实施《关于加强和完善我市人口调控管理的若干意见》和积分入户政策,切实加强人口调控管理,争取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2‰以内(市发展改革委、人口计生局负责)。

  (四)着力稳定物价。充分运用价格调节基金,加强居民生活必需品、大宗生产资料、能源等市场价格监管,严厉打击乱涨价等不法行为,全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控制在5%左右(市物价局负责)。

  (五)大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确保筹建8.5万套保障性住房,年底前全部解决2008年调查在册的77177户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市国土房管局、住房保障办负责)。
 
  附件1

    附件2
  附件3
  附件4
  附件5
 
 
  主题词:经济管理 指标 任务 意见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秘书处 2011年11月14日印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新闻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