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法规公文 > 市政府文件

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第1454号代表建议答复的函

  • 听全文
  • 2024-06-25
  • 来源: 广州市人民政府
  • 分享到
  • -

穗府函〔2024〕158号

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第1454号代表建议答复的函


黄山等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打造大湾区国际法律服务中心,建设全球法律服务资源配置高地》(第1454号)收悉。我市政府高度重视,积极会同省公安厅、省司法厅、省财政厅等单位认真研究办理,并于5月8日与黄山代表进行座谈沟通。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我市高度重视涉外法治服务工作,2020年起,陆续以全链条法规保障涉外法治建设,为打造湾区法律服务中心提供优质的培育土壤。目前,我市涉外律师事务所有286家,超1600名律师开展涉外法律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律师112人,具备较成熟的人才培养机制和稳定高质的人才库。我市在制度设计、多元平台和人才培养方面均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成果,是湾区法律服务中心落地实施的首选。

  一、持续强化涉外法治政策供给

  省、市不断强化涉外法治工作顶层设计。省司法厅印发《关于支持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若干举措》《关于推动涉外法律服务业创新发展的行动方案》等文件,支持广州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我市在全省率先建立涉外法治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印发《广州市涉外法治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关于进一步推进广州涉外法律服务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国际民商事争议解决优选地的总目标。

  在完善地方性法规及规章方面,省司法厅出台《广东省司法鉴定管理条例》《广东省公证行业助力新时代广东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为粤港澳大湾区法律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我市出台《广州市公共法律服务促进办法》,是全省首个公共法律服务政府规章,设专门条款强调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法律服务机构。编制《法治广州建设规划(2021—2025年)》,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同时,出台《广州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23—2025年)》,设置专章规定加强涉外法律服务。出台《关于建设广州湾区中央法务区的工作意见》和《广州湾区中央法务区建设实施方案》,将中央法务区打造成为立足广州地区、牵引广东全域、辐射粤港澳大湾区、面向世界的一流中央法务区。

  在聚焦各区提供政策支持方面,推动制定《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条例》,对南沙管理体制机制、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开放合作、城市发展、规则衔接等内容作了全面系统的规定。印发《关于支持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若干举措》《关于全面支持和推动南沙法律服务集聚区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方案》《广州南沙新区(自贸片区)支持涉外法律服务业发展八条措施》,有力促进南沙涉外法律服务业跨越式发展。印发《广州湾区中央法务区白云中心区促进法律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广州市白云区律师行业发展规划(2023—2025年)》,给予更多扶持,促进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律师行业新模式。

  二、着力培养涉外法律服务人才

  省、市高度重视涉外法律服务人才培养。在完善引进国内外人才机制方面,与广东涉外律师学院、广州大学律师学院签订培养高素质涉外法治人才合作备忘录,加大与港澳、新加坡、意大利律师行业组织的交流合作,鼓励我市律师事务所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储备专业化国际化人才,支持法律专业技术人才申报职称,全市现有人民调解员突破2万人、公证员194名、司法鉴定人442名、律师突破2.5万人,其中涉外律师1675人,粤港澳大湾区律师112名,其中入选司法部全国千名涉外律师人才库61名、全国律协涉外律师领军人才库30名、省级涉外律师领军人才175名、市级涉外律师领军人才535名,总量全省第一,涉外知识产权、海事海商业务优势明显。

  在健全涉外法律服务人才培养机制方面,积极实施广东涉外律师人才培养“粤律工程”,联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率先在全国合作共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基地,与中山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高校签订了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协议,完善协同培养工作机制。全省首创律师事务所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建成“一带一路”律师联盟广州代表处、广东涉外律师学院、湾区律师执业孵化站等重要平台,制定出台广州市优秀青年律师“凌云计划”,广州仲裁委组建国际化仲裁队伍,吸纳来自23个国家和地区近200名境外仲裁员。

  在打造专业化涉外法治工作队伍方面,我市制定《关于开展法治人才培养创新试点的工作方案》,提出打造国家级、省级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基地等目标。举办“推进全面依法治市,全力打造法治城市标杆”专题培训班,进一步增强各级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本领。不断深化公共法律服务领域职称制度改革,认真做好公证员、律师等法律服务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工作。

  在优化涉外法律服务人才举措方面,落实《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人才绿卡制度实施办法的通知》要求,瞄准“高精尖缺”人才,满足规定条件的非广州户籍国内外优秀人才可申领人才绿卡,享受购房、购车、子女入学、落户便利等待遇,截至2024年1月,累计发放包括法律服务人才在内的人才绿卡1.4万张。首创省市区“联核联签联批”模式,为外国人居留许可等出入境业务提供受理、审核、发证一站式办理,为在穗高校、企业任职的博士人才以及符合条件的永居申请人提供便利。启用广州移民事务服务中心,以“市、区、街道、重点高校”四级移民事务服务阵地各平台为支点,辐射带动全市178个街道外管服务站持续提升外国人在穗生活便利性服务工作。深入落实广州南沙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创新推出港澳居民税惠快享“规则转换桥”办税工具,推动广州南沙成为我国内地目前唯一实现与港澳个人所得税税制对接的地区。

  三、深化涉外法律科技应用

  省、市不断提高涉外法律科技应用水平。在完善数据共享机制方面,省司法厅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措施》,建立广东法律服务网,组织2000余名社会律师、公证员、司法鉴定人、法援律师等进驻广东法网网络平台。高标准建设广州市政法跨部门大数据办案平台,首次实现市、区政法单位案件跨部门网上协同办理。自2022年12月30日上线以来,通过平台共交换协同业务11万余次,案件流转总量1.8万件,案件流程量5万件。整合“广州微司法行政”小程序,优化“广州公法链”“羊城慧调解”等信息化公共法律服务产品,深化法律援助线上服务平台建设,指导推进公证行业服务创新,推出“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公证”服务模式,拓展远程视频公证。

  在提升律师行业智能化应用水平方面,依托广东政务服务网和广东律师管理平台,大力推进落实律师、律师事务所行政审批“不见面”、办事“零跑路”,持续简化内部审批环节、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办结时间,2023年共办理律师(所)行政审批网上业务1万件次。依托“广东律师微服务”小程序、“律兴APP”等数字化应用,推进完善律师管理和服务工作机制,为广州律师提供数据查询、业务进度查询、学习培训等便利化在线服务。

  在加强公证区块链技术运用和数字化建设方面,广州公证处上线粤港澳大湾区首个集合区块链证据保全公证、区块链电子公证书、现场取证公证应用(App)、区块链网络赋强公证的服务平台及小程序,全市公证机构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探索线上维权协同保护,由公证机构为线上取证快速背书来缩短维权中心侵权审查周期,解决企业维权周期长,维权成本高问题。每年办理知识产权公证超1.5万件。积极推行批量智审,实现互联网金融案件全流程线上办结,裁决文书准确率高达98%,平均结案时间为26天,比传统审理方式快1倍。先后在南沙发布互联网仲裁“广州标准”“云小仲”智能机器人,发布全球首个AI仲裁秘书“仲小雯”、完成首个无真人仲裁秘书国际仲裁庭审,“仲小雯”可提供庭前信息指引与身份识别、庭中文字记录及庭后类案判例查询等智能服务,实现仲裁流程“即交即办”、域外法律“即查即答”、裁决意见“即审即出”,提升仲裁效率近400%。

  在打造智能化大湾区法律服务中心方面,我市首创线上授权见证平台,上线全国首个“AOL授权见证通”平台,依托“5G+区块链”技术,为当事人和诉讼代理人提供线上授权见证。实现域外法查明“一站式”服务,上线首个“线域外法查明通”平台,收录全国50多家法院的域外法查明案例376件,域外法律3万余部,裁判文书7万余份,链接5个域外法查明机构和8个法律法规资源库。搭建AOL全业务线上办理体系,全时全域提供从立案、送达等40余项服务。

  四、持续加强法律服务宣传

  我市开展律师体制改革30周年系列专项活动,评选“30年30人30所”,召开广州律师行业高质量发展经验交流会、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大会,表彰一批在广州律师行业30年发展历程中作出卓越贡献的优秀律师和律师事务所,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支持引导律师担任村(社区)法律顾问,为人民群众提供各类法律服务累计超过60万件次。全面推行村(社区)法律顾问兼任村居调委会副主任,参与矛盾纠纷化解,服务村(社区)“两委”换届。选派3名律师参与“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远赴广西平乐等偏远地区点亮“法治之光”。

  积极构建“大法治+大宣传”普法格局。我市重点统筹20个政府网站及政务新媒体矩阵建设,开展普法直播74场,参与人数逾313.6万;发布短视频1740个,总播放量约11.3亿次。“广州司法”“广州普法”系列新媒体在“全国政法系统影响力排行榜”中居前列。邀请媒体记者参加各类新闻活动近200人次,在主流报纸、电视、网络媒体刊发、播出新闻报道500余篇次。依托广州市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全媒体普法基地,规范和完善广州“云普法”团队管理,建设法治直播间,推动新媒体普法持续保持全国领先。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强化粤港澳大湾区和南沙建设制度供给,贯彻落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条例》,持续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二是加强涉外法律服务人才培养。指导高等院校在学科建设、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等方面支持涉外法治建设,开展涉外法治理论和实务研究。加快即战型人才培养,注重整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专家律师库、港澳专家、高等院校专家学者等法律人才资源。三是深化法律服务科技平台应用。贯彻落实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建设工程工作方案》,持续建立健全公共法律服务标准。推动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现代科技在司法领域深度应用,提高司法大数据预警预测能力,促进科技研发与转化应用。打造广州市涉外法律服务供需对接线上线下双平台,融合全市律师、仲裁、调解、公证、域外法查明等涉外法律服务资源。四是推进涉外法律服务宣传。将普法宣传融入立法、执法、司法、公共法律服务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多渠道开展涉外法律服务典型案例的宣传,积极塑造广州涉外法治良好形象。编印《外国人在粤法律法规指南》等宣传手册,为外国人在穗生产生活提供便利。

  感谢你们对我市法律服务事业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州市人民政府

2024年6月18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内容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