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法治政府建设 > 市政府

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2019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的报告

  • 听全文
  • 2020-02-12
  • 来源:广州市司法局
  • 分享到
  • -

  2019年,我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第二次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和关于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市有关法治政府建设工作部署,加强党对法治政府建设的统一领导,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进完善制度建设,不断强化权力制约,有效化解社会矛盾,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实现新跨越。2019年,我市在2018年度法治广东建设考评中排名全省第一,成功承办了“中国法治国际论坛(2019)”,协助成功举办了“世界律师大会”。

  一、加强全面统筹谋划,推动法治政府建设提质增速

  (一)强化组织领导。组建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和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普法4个协调小组,召开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和各协调小组会议,提升依法行政工作格局。市、区政府主要领导严格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审议年度依法行政工作要点、听取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有力开展。

  (二)推进部署落实。围绕中心工作,印发《广州市2019年依法行政工作要点》,统筹部署全年依法行政工作,明确责任,督办重点任务落实。起草《广州市法治督察工作规定》,组织开展食品药品监管执法司法、政府机构失信案件专项清理、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保护民营企业发展、法治政府建设等4项专项督察。

  (三)开展示范创建。按照中央、省关于开展法治政府示范创建活动的部署,广泛深入发动,组织各单位积极申报。我市有3个综合项目、6个单项项目入围省示范创建项目。经省委、省政府同意,我市南沙区政府作为全省唯一被推荐的区级政府,申报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区,已入围示范创建单位候选名单。

  (四)加强宣传教育。大力宣传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我市法治政府建设新成就,组织开展国家宪法日系列宣传活动。落实市政府全体会议和常务会议学法制度,集中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把宪法法律和党内法规列入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内容,编写《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典型案例“100例”》。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市、区两级实现履职报告评议全覆盖。举办各类法治宣传教育活动7547场,发放普法宣传资料94万册(张)。

  二、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深化营商环境改革。出台《广州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若干措施》和《广州市推动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出新出彩行动方案》,着力推动“四减一优”(减流程、减成本、减材料、减时间、优服务),助力广州营商环境改革“再提速”。积极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在商事制度、要素流动、行业监管等方面率先推出52项规则衔接任务清单。

  (二)全面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对7815件涉及市场主体经济活动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其他政策措施进行公平竞争审查,调整修改6件。聚焦民生领域,查处垄断协议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开展价格专项治理,强化价格社会监督。严厉打击查处虚假宣传、市场混淆等不正当竞争行为。

  (三)持续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印发《广州市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提出7个方面19条深化改革举措,明确2019年开办企业时间全流程压减至1个工作日,广州企业登记数据已与税务机关实现准实时共享。2019年,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44.26万户,同比增长7.66%,全市实有市场主体232.91万户,同比增长13.24%,持续高位增长。

  (四)大力加强信用监管机制建设。出台《广州市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实施方案》,实现全市联合奖惩“一盘棋”。开发联合奖惩应用系统,已连接39个市级部门及11个区,定期通报共享信用信息数据归集情况,初步构建信用联合奖惩格局。2019年,累计归集信用数据超过45亿条、“双公示”(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公示)信息2203.45万余条,分别同比上升20.29%、52.9%。积极开展“诚信建设万里行”等活动,在“信用广州”网站公示各类型信用承诺书70余万份。

  三、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升政务服务效能

  (一)持续推动简政放权。结合全市机构改革,组织市直单位完成认领6284项行政权力事项。开展市级行政权力事项大幅精简工作,组织审核7000余项市级行政权力事项,初步计划精简一半。

  (二)创新便民利企审批服务方式。印发《广州市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工作方案》,公布2批“花城事好办”事项清单,涉及政务服务事项11449项,依申请行政权力事项100%可网办。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成果,将电力、用水等16项行政审批事项纳入“一窗受理”,提供“一站式服务”。

  (三)优化“窗口”服务,提升办事服务效率。市政务服务大厅37个进驻审批部门共1220项政务服务事项纳入“一窗”综合受理,基本实现企业、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只到一扇窗”。实现政务服务“好差评”在全市3239个政务服务大厅(服务站点)100%全覆盖。

  (四)推进建设全国公共法律服务最便捷城市。出台《广州创建全国公共法律服务最便捷城市实施方案》,全国首推“手机秒办公证”“羊城慧调解”等便民微信小程序,“线上30秒、线下半小时”公共法律服务生态圈基本形成。建成穗港合伙联营律师事务所2家、境外分支机构14家。举办“第二届中国广州法律服务交易会”,“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实现线上线下全覆盖,1550名律师为全市所有村(社区)提供各类法律服务51569次。

  四、充分发挥制度优势,提高制度保障水平

  (一)坚持党对立法工作的绝对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立法全过程,在立法项目中坚持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法治相统一。起草《广州市人民政府规章制定办法》,明确制定政治方面法律、法规的配套规章和重大经济社会方面的规章,应按规定及时报告市委。

  (二)聚焦重点领域制度建设。推进立法项目27项,其中地方性法规正式项目18项(含8项废止),政府规章年内审议项目9项(含1项废止)。出台《广州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规定》和《广州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修订《广州市法律援助实施办法》《广州市养犬管理条例》等。

  (三)健全科学民主依法立法机制。在立法项目中创新并实践“线下+线上”(现场+网络直播)的听证方式,加大立法政治协商力度。各立法项目共计召开座谈会、论证会50余次,收集意见建议600余条,集中研究修改80余次。清理现行有效85件地方性法规、117件政府规章。

  (四)提升规范性文件管理科学化水平。前置审查市政府及部门规范性文件,出具审查意见489份。修订《广州市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发布规则》。上线运行全国首个行政规范性文件智能管理系统和数据库,2019年共入库管理行政规范性文件4731件,清理149件市政府规范性文件。

  五、规范行政决策程序,推进决策科学民主合法

  (一)深入推进决策目录制度。组织编制2019年市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和听证目录,将8项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和1项听证事项列入目录并向社会公布。修订公布《广州市重大行政决策听证办法》,评估修订《广州市重大行政决策专家论证办法》等重大行政决策制度,加强制度保障。

  (二)加强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2019年,共审查206份市政府合同,涉及金额2798亿元。对政府重大投资、招商引资等项目出具合法性审查意见共378份,涉及金额9069亿元。

  (三)完善政府法律顾问管理机制。印发《关于推行法律顾问制度和公职律师公司律师制度的实施方案》,完善全市各级党政机关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制度,推动国有企业全面推行法律顾问和公司律师制度,从制度层面构建具有广州特色的法律顾问、公职律师、公司律师制度体系和工作格局。

  六、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实现行政权力阳光运行

  (一)深入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按照机构改革统一部署,重点推进市场监管、生态环境保护、文化市场、交通运输、农业等5个领域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市级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已于2019年3月底全部完成。市本级共向区下放行政执法专项编制997名、事业编制19名,充实加强基层执法力量。

  (二)健全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制度。进一步巩固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试点成果。2019年,全市各级行政执法主体统一通过“广东省行政执法信息公示平台”向社会公开各类行政执法信息40万条,公开进度居于全省前列。

  (三)强化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基准制度,逐一审查相关执法部门的882项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标准。全年共计审核515个行政执法主体、6186名行政执法人员,组织1419人次参加行政执法综合法律知识考核。

  七、强化权力制约监督,保障公众合法权益

  (一)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严格执行政府领导牵头领办督办重点建议制度,推动全市各级政府领导牵头领办督办重点建议全覆盖。持续开展建议办理“回头看”工作,确保答复落到实处。市政府系统共承办人大代表建议420件、政协提案424件,均已答复完毕。

  (二)主动接受司法监督。2019年,全市办理一审行政应诉案件5902件。持续推进和完善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起草《广州市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规定》,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的指导意见》。6月13日,时任市政府副秘书长邢翔、市司法局局长廖荣辉代表市政府出庭应诉广州互联网法院审理的首宗行政诉讼案件。

  (三)强化审计监督。严格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审计全覆盖”部署要求,制定专项审计全覆盖方案。组织对全部127个一级预算部门(机构改革前数量)及445个下属单位进行2018年度部门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审计。按要求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审计工作情况,并及时向社会公布。

  (四)加强行政复议监督力度。2019年,全市共受理行政复议申请8280件。制定出台《广州市行政复议调解暂行规定》,在全省率先成立行政复议调解中心,目前已有150余件行政复议案件实现和解。大力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实施20周年系列宣传活动。选送的“方某不服《关于旧楼加装电梯提取住房公积金的复函》案”入选“推进中国法治进程十大行政复议案例”,被人民网、南方日报等广泛报道。

  八、大力推进政务公开,有效加强政务宣传

  (一)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组织我市各媒体和市政府门户网站对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进行宣传解读。及时修订《广州市人民政府信息公开指南》,要求市直各部门、各区政府及时修订本单位信息公开指南并对外发布。

  (二)推进主动公开和政策解读工作。制定《广州市2019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分工方案》,确定18个领域共57项公开任务,明确评价标准和责任单位。组织开展重大政策措施宣传和解读工作,梳理31个单位宣传解读事项142项。

  (三)规范政府网站与政务新媒体建设。严格落实网络意识形态责任制,印发《广州市政府网站管理办法》《广州市政府网站建设规范》《广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信息管理规范》,常态化监测全市56个政府网站。整合全市政务新媒体,账号从原来的1054个减少至311个。

  2019年,我市法治政府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新时代法治政府建设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在法治理念思维、法治化营商环境、文明执法、行政监管质效、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力度、行政机关应诉水平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提高。

  下一步,我市将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基层基础,补齐工作短板,推动法治政府建设上新台阶。一是加强法治宣传教育,牢固树立法治理念。努力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二是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持续推进公平竞争审查和信用体系建设,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方便快捷。三是强化行政执法监督,提高执法水平。进一步理顺综合执法监管体制,加强综合执法队伍建设。四是探索推行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监管,构建企业信用风险分类指标体系和分类标准,实现差异化、精准化、智慧化监管。五是加大规范性文件监管力度。提升文件审查能力水平,主动开展政府层级监督,加大抽查和纠错力度。六是进一步规范行政应诉工作。加强督促指导,进一步落实行政机关出庭应诉制度,持续推进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不断提高行政机关出庭应诉能力和水平,促进依法行政。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