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办社会福利企业(以下简称福利企业),发展社会福利生产,促进残疾人就业,是残疾人事业和社会保障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社会公平、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残疾人事业,近年来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残疾人就业、促进福利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使我市相当一部分福利企业得以快速、健康、持续发展,对于促进残疾人就业、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加快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等,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
但是,随着我国经济改革进程的日益加快,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各种深层次矛盾的日渐显化,我市福利企业也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严峻考验,福利企业数量有逐年下降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是国有福利企业的历史包袱沉重,人员结构特殊,整体素质较低,经济效益较差,难以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福利企业布局不合理,发展不平衡,有些区(县级市)的福利企业为数极少,难以就近安置残疾人就业;对福利企业的扶持力度仍显不足,面向福利企业的服务体系尚不健全,福利企业仍然存在着融资难、上项目难、引进人才难等问题。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发展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重点的社会福利。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发展残疾人事业,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战略部署,进一步加快发展残疾人事业,推进我市福利企业改革,为残疾人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主线,以最大限度地解决好我市残疾人安置就业、保障好我市残疾人合法权益为目的,进一步落实福利企业政策,深化福利企业改革,发挥福利企业优势,打造福利企业品牌,均衡福利企业布局,在各方面大力支持配合下,全面提高福利企业的自主创新发展能力和适应市场竞争能力,积极促进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集中就业,为我市社会和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基本原则
(一)落实政策,促进就业。广泛宣传和贯彻落实福利企业税收优惠新政策,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企业合作、社会关心的福利企业发展机制;大力兴办多种类型、多种层次、多种所有制形式的福利企业,积极促进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集中就业。
(二)突出重点,树立典型。重点解决福利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弱、布局不合理、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及时发掘和树立福利企业中的典型,以典型引导全市福利企业的健康发展。
(三)深化改革,完善管理。通过新建、引入、转制、重组等形式,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促进福利企业自我完善、自我改造和自我发展;以福利企业税收优惠政策为依据,严格审核,加强监管,规范福利企业行为。
(四)加强协调,争取支持。加强与本市各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之间的联系沟通,协调各方面力量,建立起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福利企业发展的长效机制,推进福利企业可持续发展。
三、总体目标
在今后5年内,通过加快福利企业的改革发展,扩大残疾人集中就业,将我市福利企业办成展示我市“三个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窗口。
(一)精心打造示范工业园区。整合现有资源,发挥积聚优势,以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为主,初步建成市一级的上元岗福利企业示范工业园区;完善园区内设施、服务、生产、信息等基础条件,优化发展环境,吸引企业合作;通过引入资金、引入产品、引入人才、引入管理,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做强做大上元岗示范工业园区,争创企业典型,形成品牌效应。同时,在全市福利企业中发掘和树立先进典型,带动全市福利企业的发展。
(二)大力兴办社区福利企业。在巩固提高现有的多种所有制福利企业的基础上,根据我市各区(县级市)残疾人数、残疾类型,以及残疾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充分发挥社区的地缘优势,大力推进社区福利企业的兴办和发展,综合平衡福利企业布局,实现残疾人就近就便集中就业。
(三)全面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坚持福利企业发展方向,营造适合福利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促进福利企业自我完善、自我改造和自我发展,培育出一批企业制度完善、管理水平先进、创新能力较强、适应市场竞争的福利企业,使我市福利企业的工业总产值及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有较大提高,主要经济指标进入全省福利企业前列和全国福利企业先进行列。
四、主要任务
(一)重新核定现有福利企业。以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民政部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联合下发的《关于调整完善现行福利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试点实施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6〕112号)等文件为依据,对全市现有的福利企业进行重新审核认定,摸清全市福利企业的基本情况,为调整完善现行福利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全面推进我市福利企业的改革发展奠定基础。
(二)开展福利企业改革试点。对国有福利企业进行改革试点,采取多种形式,对制约福利企业发展的管理、产权、融资、技术创新、发展战略、信息系统等环节进行诊断与咨询,提出对策和建议,积极探索适合福利企业发展的新路子。
(三)建设福利企业示范园区。重点抓好上元岗示范工业园区的建设。全面规划设计,在妥善安排好现有福利企业职工就业的基础上,实行企业兼并重组,创新企业管理体制,采取与适宜残疾人生产和福利企业发展的企业、单位合资或合作等形式,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把上元岗示范工业园区做强做大,为全市福利企业发展树立典型。通过示范效应,吸引更多的资金、技术、人才进入福利企业,推动全市福利企业的发展。
(四)推进社区福利企业发展。加强对社区举办福利企业的政策指导和投资引导,将适合残疾人从事的、符合环保要求和国家产业政策的生产项目引进社区,促进社区福利企业的兴办和发展,以利于各类型的残疾人就近就便集中就业。
(五)多种形式兴办福利企业。充分运用政策、场地等优势,鼓励其他企业通过参股等形式将国有福利企业改造成股份制福利企业;鼓励其他企业整体或部分地转化为福利企业,或鼓励福利企业通过与社会团体、个人实行多种合作方式兴办福利企业;鼓励社会团体和个人兴办福利企业。
(六)完善福利企业管理服务。着手制定《广州市社会福利企业管理办法》,争取于2008年正式实施。编写《福利企业政策指南》,做好福利企业有关技术经济指标的统计,积极为福利企业的兴办运营提供政策指导和信息指引,营造有利于福利企业发展的环境。同时,指导帮助福利企业不断探索和运用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提高竞争能力,增强责任意识,创造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劳动条件,维护残疾职工的合法权益,使我市福利企业切实成为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的有效途径。
(七)争取政府部门支持配合。力争把国有大、中型企业一部分适合福利企业生产的产品交由福利企业生产或合作生产;争取国有大、中型企业将部分适合残疾人从业的分厂或车间转化为福利企业;把适合福利企业生产的、属于政府招标采购的产品以及由财政资金支付生产的某些公共产品交由福利企业生产,或向福利企业实行政府定点采购等。
(八)发展福利企业民间组织。筹建本市福利企业协会,充分发挥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使协会成为全市福利企业加强联系、交流信息、反映诉求、疏通渠道、提供服务、促进发展的有效载体。
(九)加强福利企业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福利企业管理队伍和技术人才队伍,使企业的管理水平、技术水平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相适应。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残疾职工的岗前培训和专业技术培训,提高残疾职工适应岗位的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同时,积极引进人才,以人才促技术、促管理、促发展。
(十)建立福利企业文化体系。坚持以人为本,以文化为引导,将福利企业文化渗透到落实福利企业工作目标、经营决策、运行机制、劳动管理制度、推进技术改造、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之中,建立起支撑福利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文化体系。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充分发挥市社会福利生产管理服务中心对全市福利企业实施统筹管理的职能作用,采取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开展现场调查、邀请专家咨询等形式,及时有效地解决实施本规划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加强各区(县级市)民政部门对所在区域福利企业的管理和指导,积极推进本规划的实施。
(二)加大资金投入。积极争取政府财政支持,对老企业陈旧的设备、厂房实施更新、改造,为老企业减轻负担。同时,吸引社会各方广泛参与本规划的实施,建立社会、企业、个人的多元化投资、融资新机制。
(三)加快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开发建设“广州市社会福利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全市福利企业基础数据、资料、信息等的及时传送、统计和共享,为运用现代科技管理福利企业提供技术支持。
(四)加强政策法规体系建设。不断研究福利企业的新情况、新问题,着手制定《广州市社会福利企业管理办法》和相关配套政策措施,为福利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法制保障。
(五)加大福利企业工作宣传力度。以调整完善福利企业税收优惠新政策为契机,通过新闻媒体开展系列宣传活动,扩大福利企业的影响,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争取财政、税务、工商、国土房管、规划、环保、金融等部门和机构的配合,不断推进本规划的有效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