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份,我市工业企业努力克服电力供应紧张以及连续强台风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工业生产继续保持平稳增长,但增速低幅回落。7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58.7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9 %;1-7月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1028.0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4%,增幅比上半年回落0.7个百分点。(以上数据未经省统计局核实,为初步核算数)
1.工业生产继续保持平稳增长,但增速有所回落
7月份,相继而来的台风虽然没有正面袭击广州,但随之而来的连场暴雨造成不少工厂厂房受浸;此外连日的高温天气,使我市电力供应更为紧张;加上工业品销售市场竞争的加剧,对工业生产造成一定影响。1―7月累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821.5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4%;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1.9个百分点,但比今年1-6月累计增速回落0.7个百分点。从经济类型分组看,我市各种经济类型工业企业除股份制企业和其他企业外,增速均比1―6累计有不同程度的回落。其中三资企业、国有企业分别实现工业总产值2589.47亿元和260.63亿元,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7.2%和18.4%,增速分别比1-6月累计回落1.3个和2.4个百分点。从轻重工业看,全市规模以上重工业实现产值2373.45亿元,增长21.8%,增速比1-6月累计回落1.2个百分点;轻工业实现产值1448.11亿元,增长10.8%,增速比1-6月累计回落0.1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7月份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90.31亿元,同比增长11.9%,增幅比上月回落了5.9个百分点,总量减少15.99亿元。工业增速回落的原因主要是部分产值大户生产放缓。在全市工业产值百强企业中(截至今年7月止,下同),有近五成(共47家)的企业减产(与上月比,下同),合计减少产值46.34亿元;其中产值前10名的企业中有8家减产,合计减少产值22.66亿元。产值大户出现较大面积减产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促使产值大户生产快速回升。由于下半年我市工业总产值的对比基数逐月扩大,因此未来的几个月广州工业增长的压力将进一步加大。1-7月累计,全市新增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96.78亿元,月均新增产值85.25亿元。
2.民营工业增势喜人,增速居全市各种经济类型分组之首
今年以来,我市民营工业充分发挥灵、活、快的特点,工业生产保持快速增长,经济效益总体水平同步提高。1-7月累计,全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74.88亿元,同比增长23.1%,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幅5.7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市各种经济类型分组之首(分别比股份制企业、国有企业、三资企业增速高4.2个、4.7个和5.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19.6%,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3.4个百分点。在全市工业百强企业中,民营工业企业占了8席,比上年同期翻了一番,合计完成工业总产值98.58亿元,同比增长41.2%。
民营工业在生产快速增长的同时,盈利能力同步提高。1-6月止累计,全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合计实现利润12.73亿元,同比增长40.8%,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32.0个百分点;亏损面为22.2%,低于全市平均水平6.4个百分点。
3.南沙区发展迅猛,月度产值实现翻一番
在丰田汽车的拉动下,南沙区工业发展令人瞩目。7月份,南沙区完成工业总产值41.93亿元,比上年同期翻了一番,达1.1倍;1-7月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96.57亿元,同比增长50.0%,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32.6个百分点。随着南沙港、南部快速路等的建成,大型船舶、石化等现代装备工业将陆续进驻,南沙区将成为我市工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4.三大支柱产业增速回落
7月份,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电子产品制造业、石油化工制造业三大支柱产业合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32.6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5%,单月增速自今年以来首次跌破10%,总量比上月减少16.23亿元。其中,电子产品制造业、石油化工制造业分别完成工业总产值60.15亿元、88.74亿元,分别增长5.6%和19.2%。丰田汽车的正式投产使广州汽车工业呈现三足鼎立的局面。7月份,我市汽车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3.79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6.0%,月度增幅自1998年广州本田汽车投产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
从三大支柱产业对全市工业的拉动情况看,1-7月累计,三大支柱产业合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620.8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2%,拉动全市规模上工业增长8.0个百分点,即三大支柱产业平均每增长2.4个百分点可以拉动全市工业增长1.0个百分点(反之亦然)。因此三大支柱产业必须保持持续快速增长势头,才能保证我市工业持续快速发展。
5.产销衔接保持较理想水平
1-7月累计,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产销率为98.4%,比上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产销衔接保持较理想水平。从轻重工业分组看,轻工业产销衔接比重工业好,产销率为99.1%,高于重工业1.1个百分点。从行业大类分组看,在全市35个大类行业中,有11个行业产销率超过100.0%,分别是饮料制造业(110.8%)、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107.3%)、造纸及纸制品业(104.1%)、纺织业(102.4%)、化学纤维制造业(102.2%)、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101.4%)、专用设备制造业(101.2%)、通用设备制造业(100.5%)、农副食品加工业(100.0%)、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00.0%)和有色金属矿采选业(100.0%)。
7月份,部分工业产品产量出现下降。在纳入统计的全市60种主要产品中,有25个产品产量比去年同期下降,有22个产品产量比上月下降。其中,汽车4.2万台,比去年同期下降1.6%,比上月下降13.0%;中成药3350吨,比去年同期下降7.4%,比上月下降29.7%;摩托车25.47万台,比上月下降15.8%;柴油24.1万吨,比上月下降10.5%。
6.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稳步提高
全市工业经济在保持快速增长的同时,运行质量与效益同步提高。1-6月累计,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89.1,比上年同期提高9.9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5.2点。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190.5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8%,扭转了去年利润负增长的趋势。全市实现利润超亿元的企业26家,合计实现利润154.55亿元,同比增长25.9%,占全市利润总额的81.1%。在全市35个大类工业行业中,赢利的行业有31个;其中,有16个行业实现利润增长,3个行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和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实现扭亏。有1个行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减亏,1个行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亏损增加,2个行业赢转亏,分别是燃气生产和供应业以及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利润总额超过10亿元的工业大类行业有6个,分别是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63.82亿元)、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45.94亿元)、食品制造业(11.9亿元)、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11.9亿元)、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10.70亿元)和烟草制品业(12.18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我市亏损工业企业亏损额继续攀升。1-6月累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面为28.6%,比上年同期扩大0.7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46.67亿元,同比上升81.6%,上升幅度较1-5月累计提高2.8个百分点。从分行业的数据看,亏损大户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2.80亿元)、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7.52亿元)、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4.98亿元)、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3.06亿元)、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2.25亿元),以上五个行业合计亏损30.61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亏损工业企业亏损额的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