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来,我市工业在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实现生产、效益同步提高,但经济运行过程中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不容忽视。1-9月累计,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1541.3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3%;对全市GDP贡献率达40.5%,拉动全市GDP增长5.8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370.4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3%,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2.2个百分点(以上数据未经省统计局核实,为初步核算数)。
一、工业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1.工业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新增产值近800亿元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市工业经济在“十五”时期快速增长的推动下,总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十五”时期全市工业年均增长18.3%,增速仅低于“一五”时期和“八五”时期,居第三;工业总量比“九五”时期翻了近一番)。今年三季度,全市工业经济在上半年较高的增长平台上,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运行态势,增速高于上年同期,但与上半年相比略有回落。1-9月累计,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094.4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3%,高于上年同期增速2.1个百分点,但低于1-6月累计增速0.8个百分点;新增工业总产值799.63亿元,比上年同期的新增产值多163.63亿元。截至今年9月止,全市产值超十亿元的企业63家,比上年同期多9家;实现新增产值385.02亿元,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48.1%,拉动全市工业增长8.3个百分点。产值大户成为全市工业发展的领头羊。
(图1)
1-9月累计,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447.9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5%,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27.3%,拉动全市工业增长4.7个百分点。
三季度,在汽车制造业产销两旺的推动下,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各月增幅由低逐步走高。继今年6月份首次超过600亿元大关后,8、9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再创历史新高,分别达到619.46亿元和653.3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6%和17.4%(7月份为11.9%)。9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新增产值106.41亿元,比上年同期多48.36亿元。
(图2)
2.重工业发展继续快于轻工业,比重超六成
近年来,在我市机械装备制造业和重化工业核心项目加快发展的带动下,重工业发展速度比轻工业平均快10个百分点以上。1-9月累计,全市规模以上重工业实现产值3174.44亿元,同比增长21.6%;轻工业实现产值1919.97亿元,同比增长10.7%。轻、重工业产值的比重从2005年的39.4:60.6调整为今年1-9月累计的37.7:62.3,重工业比重再提高1.7个百分点。
机械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有力推动我市重工业化进程。1-9月累计,全市规模以上机械装备制造业企业957家,合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291.15亿元,同比增长25.3%;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贡献率为34.0%,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5.9个百分点。其中产值超亿元的机械装备制造业109家,占全市产值超亿元企业的17.8%;合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118.51亿元,同比增长26.3%,高于全市平均增速9.0个百分点。
3.三资、股份制工业企业主导全市工业发展
1-3季度,全市各种经济类型工业企业协调发展,实现全面增长。三资企业规模稳居全市各种经济类型工业企业前列,股份制企业快速发展、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比重逐步加大成为一大亮点。1-9月累计,全市规模以上三资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455.38亿元,同比增长17.3%,增速与全市持平;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67.8%,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1.7个百分点。股份制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127.32亿元,同比增长19.7%,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4个百分点;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2.1%,比上年同期提高0.4个百分点。以上两大经济类型企业合计完成工业总产值4582.7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的90.0%。此外,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合作企业和其他企业分别实现工业总产值342.10亿元、51.11亿元、19.23亿元和99.27亿元,分别增长14.0%、0.7%、6.0%和13.4%。
1-9月累计,全市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552.7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0%。
4.汽车制造业快速发展,支柱作用尤为突出
在汽车制造业快速增长的带动下,三大支柱产业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呈现“一高两低”的走势。1-9月累计,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电子产品制造业、石油化工制造业三大支柱产业合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159.92亿元,同比增长17.2%,低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速0.1个百分点;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7.3个百分点。其中电子产品制造业、石油化工制造业分别完成工业总产值587.15亿元、780.8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6%和12.7%,分别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6个和2.1个百分点。
随着丰田汽车和广州本田增城工厂的正式投产,日系三大汽车制造业在我市的布局初步完成,未来几年汽车产业对广州工业的驱动效应值得期待。从前三季度的运行情况看,汽车制造业的支柱作用最为突出。1-9月累计,全市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791.91亿元,同比增长25.9%,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速8.6个百分点,分别高于电子产品制造业、石油化工制造业13.3个和13.2个百分点;实现新增产值170.19亿元,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21.3%,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3.7个百分点。汽车制造业快速发展带动了我市汽车零部件制造业高速增长。1-9月累计,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13.89亿元,同比增长75.5%。其中产值超亿元的28家汽车零部件制造业企业合计完成工业总产值90.27亿元,同比增长79.2%,有力地带动了全市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快速增长。
(图3)
汽车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使三大支柱产业的构成发生了变化。汽车制造业、石油化工制造业和电子产品制造业产值比重分别由2005年的33.1:37.3:29.6调整为今年1-9月累计的36.7:36.2:27.1,汽车制造业取代了石油化工制造业,成为支柱产业中的龙头。
5.民营工业发展势头劲、效益好
近年来,我市在积极引进三资企业的同时,大力推动民营企业的发展,加快完善民营经济信用担保机制,培育重点民营企业加快发展,一批优秀民营工业企业脱颖而出,如白云电气、金发科技、植之元、天马摩托车、海利摩托车等,我市民营工业呈现发展势头好、后劲足的运行态势,民营工业企业成为推动我市工业加快发展的重要动力。主要表现为:一是增速快。1-9月累计,全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762.61亿元,同比增长23.4%,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幅6.1个百分点,拉动全市工业增长3.3个百分点。自今年5月份起,民营工业月度增速一直居各种经济类型分组之首。二是企业规模日益壮大。1-9月累计,全市产值超亿元的民营企业100家,比上年同期增加32家;其中产值超5亿元的企业11家,比上年同期翻了一番。在全市产值前100名工业企业中,民营企业占了8家,比上年增加3家。三是民营工业结构逐步优化升级。从分行业的数据来看,民营工业企业所涉及的行业已遍及全市35个行业大类中的34个,工业体系较为完善。与此同时,民营工业企业逐步迈进高新技术产业、三大支柱产业领域,民营工业结构得以调整优化。1-9月累计,全市规模以上民营汽车制造业、电子产品制造业和石油化工制造业企业435家,合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51.68亿元,占全市三大支柱产业总产值的7.0%。全市规模以上民营轻重工业比重为50.2:49.8,重工业比重较2005年上升0.2个百分点。四是效益竞争优势突出。我市民营工业在生产快速增长的同时,效益稳步提高,活力逐步增强。1-8月累计,全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实现利润总额17.95亿元,同比增长48.7%,高于全市工业利润增速37.9个百分点,高出同期民营工业生产平均增速25.3个百分点;实现利税36.2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3.4%,高于全市工业利税增速22.1个百分点。
(图4)
6.工业品出口保持快速增长,增速有所回落
1-9月累计,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出口产品产值1263.04亿元,同比增长18.4%,高于全市工业总产值增速1.1个百分点;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4.8%,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工业出口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26.0%,拉动全市工业增长4.5个百分点。其中,出口产品产值超亿元的企业达204家,合计完成出口产品产值938.62亿元,同比增长24.1%。
今年以来,由于国际贸易摩擦加剧,特别是欧美对我国纺织、电子、制鞋等行业产品征收反倾销税,加上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影响,我市外向度较高的工业行业受到了影响,全市工业出口生产虽然仍保持较快增长,但增速呈现冲高回落的走势(如图5)。全市工业出口生产增速从1月的26.9%一路攀升到1-4月累计的28.8%, 5月份开始回落。1-9月累计,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出口增速比1-4月累计增速回落10.4个百分点。部分大型出口企业生产放缓是出口增速回落的主要原因。1-9月累计,全市规模以上出口产值比上年同期减少超亿元的企业15家,合计减少出口产值43.41亿元,拉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出口生产增幅3.2个百分点。
(图5)
7.工业经济效益总体水平继续提高
今年以来,全市工业经济在保持快速增长的同时,运行质量与效益同步提高。1-8月累计,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91.5,比上年同期提高10.2点,比1-7月累计提高1.8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5.0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264.8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8%,增幅比1-7月累计提高3.4个百分点;产值利润率为6.0%,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
三资企业是实现利润的主要来源,国有企业利润增长最快。1-8月累计,三资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24.1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0%,占全市利润总额的84.6%。国有企业实现利润20.5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3.0%,增速居各种经济类型分组之首。全市利润超亿元的39家企业,合计盈利215.94亿元;其中盈利超5亿元的企业10家,比上年同期增加4家。
从分行业情况看,在全市35个工业行业大类中,赢利的行业有33个,占全市行业总数的94.3%。利润总额超过10亿元的行业有8个,比上年同期增加2个。分别是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81.88亿元,增长18.9%)、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62.87亿元,增长5.2%)、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18.89亿元,增长3.1%)、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17.87亿元,增长74.1%)、食品制造业(13.75亿元,增长34.7%)、烟草制造业(13.21亿元,增长25.5%)、饮料制造业(11.47亿元,增长49.1%)、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10.15亿元,增长54.6%)。8大行业共实现利润230.09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的86.9%。
二、工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电子产品制造业、石油化工制造业两大支柱产业发展放缓,拉动作用明显减弱
从2005年起,受个别大企业减产(或停产)等影响,石油化工制造业、电子产品制造业生产持续低迷,支柱的带动作用明显减弱,直接拉低了全市工业增速。今年以来,除了3月份电子产品制造业增速高于全市平均增幅以外,其余各月石油化工制造业、电子产品制造业增速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1-9月累计,上述两大支柱产业合计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20.9%,低于2003年的贡献率18.4个百分点,低于2004年的贡献率23.7个百分点。由于三大支柱产业发展呈现“一高两低”的不均衡状况,使我市三大支柱产业对全市工业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下降,直接影响到我市工业增速的提高。
2.大中型工业企业发展略显逊色
大中型工业企业一直是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衡量一个地区产业规模的重要指标。但今年以来,我市规模以上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增长速度一直低于全市平均水平(见下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市工业经济增速继续走高。1-9月累计,全市大中型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545.96亿元,同比增长14.4%,增速低于全市平均水平2.9个百分点,更低于小型企业平均增速9.2个百分点。
1月累计 | 2月累计 | 3月累计 | 4月累计 | 5月累计 | 6月累计 | 7月累计 | 8月累计 | 9月累计 | |
全市平均增速 | 15.39 | 19.17 | 18.02 | 18.14 | 18.12 | 18.1 | 17.36 | 17.27 | 17.27 |
大中型平均增速 | 11.46 | 17.1 | 17.92 | 17.53 | 17.19 | 16.43 | 14.72 | 14.53 | 14.41 |
部分大中型骨干企业新增产值大幅减少是导致大中型企业增速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的直接原因。1-9月累计,全市产值超十亿元的大中型企业57家,其中17家企业生产比上年同期下滑,合计减少产值92.82亿元,拉低大中型工业企业增速3.0个百分点。
3.亏损面有所扩大,亏损企业亏损额增幅仍在高位运行
1-8月累计,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面为27.1%,比上年同期扩大0.7个百分点。其中大中型企业亏损面为25.8%,比上年同期扩大1.3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亏损企业亏损额达55.25亿元,同比上升76.8%,虽比1-7累计增幅回落5.4个百分点,但仍处于较高水平。部分生产大户大幅亏损是我市亏损企业亏损额上升的主要原因。1-8月累计,规模以上亏损企业亏损额超5000万元的企业有14户,合计亏损28.39亿元,占全市亏损企业亏损额的51.4%。从分行业的数据看,亏损额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3.25亿元)、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12.07亿元)、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4.88亿元)、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3.24亿元)、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2.93亿元),以上五个行业合计亏损36.37亿元,占全市工业亏损企业亏损额的65.8%。
4.原材料价格上涨、电力供应仍显紧张
1-9月累计,全市原材料价格指数为106.9%,而同期的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101.2%,“高进低出”局面仍然存在,对企业盈利造成一定压力。此外,进入夏季以后,我市居民用电大幅增加,工业、服务业快速发展,导致用电需求上升。虽然全市错峰用电天数比去年同期明显下降,但电力负荷仍存在较大的缺口,电力供需矛盾仍然较明显。1-8月累计,全市实行错峰用电天数为79天,同比下降32.0%。8月份,我市七个区悬挂电力红色错峰预警信号,其中越秀、荔湾、白云、萝岗等区启动自觉错峰二级方案。
5.与其他城市比较,工业增速相对偏低
1-8月累计,我市工业虽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但规模以上工业总量和增长速度与其他城市比较,仍存在一定差距。其中工业总产值分别仅及上海的38.4%、苏州的56.0%、深圳的62.7%、天津的81.3%和北京的89.8%;值得一提的是无锡市近年来工业增速较快,1-8月累计我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无锡少30.32亿元,但仍分别比杭州、佛山、宁波、青岛多182.7亿元、501.19亿元、741.18亿元和819.88亿元。从增长速度看,我市分别低于苏州9.4个百分点、深圳3.5个百分点、天津9.3个百分点、北京0.5个百分点,同时也分别低于无锡、杭州、佛山、宁波、青岛5.3个百分点、9.3个百分点、12.1个百分点、5.2个百分点和12.4个百分点,仅高于上海增速1.7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