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政策原文:《广州市加强独居、空巢、失能等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十条措施》
政策解读内容如下:
你知道吗,广州每十个老人中间,就有一个处于独居状态。
根据市民政局的数据,截至2015年底,广州市户籍老年人共计147.53万,占户籍人口的17.27%。其中,独居老人数量为12.50万人。
根据全国老龄委预测,2015年~2035年将是我国老龄化急速发展阶段,老年人口年均增长一千万左右。我国人口老龄化同时伴随高龄化、失能化、空巢化、少子化等问题。
为了让广州12.5万空巢老年人安享晚年,近年来,广州不断推出相应照顾性政策。如今又有新的服务政策出台,今天,市民政局公布关于加强独居、空巢、失能等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十条措施,覆盖人群为广州市60周岁以上独居、空巢、失能老人:
独居:即无配偶、无子女或配偶、子女不在本市居住超过1年;
空巢:含留守,即不与子女或其他家属共同居住,且子女或其他家属不在同一街镇;
失能:含伤残,即经评估达到轻度、中度、重度失能或残疾等级为一级、二级。
广州关爱老年人新措施
措施一:特殊老年人社区居家养老有资助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广州养老服务的“主打”方向,将覆盖全部有需要的特殊群体老年人。在广州市居住的老年人均可向街(镇)居家养老服务部申请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社区居家养老优先覆盖有需要的特殊群体老年人。
●对具有广州市户籍且在广州市居住的“三无”、低保、低收入困难家庭、享受抚恤补助的优抚对象、80周岁及以上符合条件的特殊群体老年人,政府资助购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每人每月400元;
●经评估属于重度失能的,每月增加护理资助200元;
●对本人月养老金低于本市最低工资标准,且自愿负担一半费用的80周岁及以上或纯老家庭(含独居)的失能老年人,给予每月最高200元资助。
措施二:资助特殊群体老年人使用“平安通”
对于在广州市居住的符合条件的特殊群体老年人,申请“平安通”安装和服务将享受政府资助,“平安通”服务机构在收到申请后5个工作日内安装完毕。
●全额资助:低保、低收入困难家庭的独居、纯老家庭和市级以上劳模、退出现役的1—6级残疾军人、革命烈士家属等特殊群体老年人,由政府全额资助“平安通”服务。
● 资助70%:本市户籍和持有本市有效居住证的失能(含持证残疾人和退出现役的残疾军人)、独居和80周岁以上老年人,由政府资助服务套餐费用(包括特定项目通信费用、基本项目服务费用)的70%。
措施三:特殊老年人入住养老院走绿色通道
广州将增加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比重。到2017年底,投入运营的市、区公办养老机构针对失能老年人的护理型床位提高到70%。
符合条件的特殊群体老年人,纳入公办养老机构优先轮候通道、优先入住。
● “三无”、农村“五保”老年人免费入住养老机构;
● 低保、低收入困难家庭的失能、高龄老年人的基本养老服务收费按照广州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收取。
市、区公办养老机构入住满员导致上述特殊群体老年人轮候3个月仍未能入住的,可由区民政局在2个月内安排入住其他定点养老机构,基本养老服务收费按照公办养老机构收费标准执行。
措施四:资助特殊老年人家庭无障碍改造
特殊群体老年人衣食住行需要特别照顾,广州资助其家庭及社区开展设施无障碍改造。
● 资助低保、低收入困难家庭、农村“五保”对象、享受抚恤补助的优抚对象、计划生育特别扶助的本市户籍特殊群体老年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安装居室通道扶手,改造卫浴间、门宽和厨房灶台,每户补助金额不超过5000元。
● 对于居住区的公共设施无障碍改造,包括建筑出入口坡化改造、公共厕所改造无障碍厕位、公共电梯出入无障碍改造等,每居住区补助金额不超过20000元。
措施五:为特殊老年人购买长期护理保险
将符合条件的特殊群体老年人纳入长期护理保险保障范围。
正常参加广州市职工社会医疗保险的特殊群体老年人,可以参加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经鉴定评估后,可按规定享受长期护理保险基本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待遇。
另外,还将探索引入商业护理保险,对未纳入广州市长期护理保险试点范畴但又有护理需求的特殊群体老年人提供长期护理服务。
措施六:为特殊群体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鼓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等有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为重病、失能等行动不便或确有困难的老年人,提供定期体检、上门巡诊、家庭病床、社区护理、健康管理等医疗卫生服务,为失能的老年人提供康复、护理等服务。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老年人家庭建立签约服务关系,2017年力争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镇卫生院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同时规范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的医疗、护理和康复服务项目,推动将符合规定的医疗等相关费用纳入医保、长期护理保险支付范围。
措施七:建特殊老年人“关爱地图”
广州将开展全市独居、空巢、失能等特殊群体老年人摸查,全面摸清底数,掌握特殊群体老年人数量、分布及其养老服务需求等基本情况,建立动态管理数据库和“关爱地图”。
以此为基础,广州将建设为老服务综合信息管理平台,整合各类为老服务资源,实现居家、社区与机构养老服务的有效衔接,为特殊群体老年人提供精准、高效服务。
措施八:对特殊老年人定期巡访
广州将建立特殊群体老年人定期巡访和主动服务机制,利用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体系,将特殊群体老年人服务纳入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基础事项,建立健全巡查、报告、解决、督查、反馈的工作机制。
网格员重点加大对特殊群体老年人日常巡访、政策宣传和服务转介,指引、协助老年人办理相关养老服务申请。
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将特殊群体老年人作为重点人群,开展社工服务。区居家养老服务指导中心为符合条件的特殊群体老年人购买照顾需求评估服务,由街(镇)居家养老服务部养老管理员为其制定个性化服务方案,并跟进服务情况。
措施九:引入社会力量关爱特殊老年人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委托专业的社会组织或机构,为有需要的特殊群体老年人提供服务跟踪、定期探访、能力提升、社会融入等符合其身心特点和需求的专业化服务。
开展为老服务公益创投,将关爱特殊群体老年人的创新性、示范性项目优先纳入,2017年起每年支持不少于4个项目。政府购买服务或公益创投项目,具备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条件的,上升为全市政策统一实施。
措施十:营造人人关爱特殊群体老年人氛围
探索建立“关爱独居、空巢、失能老年人专项慈善基金”。鼓励家庭成员与老年人共同生活或就近居住。推行邻里互助,开展“敲门关爱”行动,协调安排特殊群体老年人邻居与其结对子,定期敲门关心独居、空巢、失能老年人。
扶持发展社区为老服务公益慈善组织和志愿组织,组织开展邻里互助、结伴助老和为老志愿服务,建立“社工+志愿者”服务队伍,重点为特殊群体老年人开展持续的关怀、慰问、送餐、陪同就医等志愿服务。
鼓励低龄、健康老年人为高龄、失能老年人提供志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