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工作: | 深化政务服务便民化工作,强化政务服务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优化政府服务热线大数据分析和应用,规范网上中介服务超市运行,重点领域和常办事项基本实现“一网通办、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 |
牵头单位: | 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 |
年度阶段性工作目标: | 第一季度:1.印发《广州市“花城事好办”实施清单(第一批)》,召开新闻发布会,建立持续宣传典型案例的工作机制。2.实现市公安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专窗事项纳入“一窗”受理。 第二季度:1.持续优化服务,不断拓展梳理“花城事好办”实施清单,持续宣传典型案例。2.摸查市各部门未进驻市政务服务大厅的政务服务事项。 第三季度:1.不断拓展梳理“花城事好办”实施清单,持续宣传典型案例。2.会同有关部门,就应进未进的政务服务事项制定进驻的明确工作计划。 第四季度:1.不断拓展梳理梳理“花城事好办”实施清单,持续宣传典型案例。2.按照 “一门”“一次”要求,实现市级政务服务事项基本实现“应进必进”,70% 以上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窗”分类受理。 |
进展落实情况: | 第一季度: 1.2019年1月10日,举办广州市“花城事好办”事项清单(第一批)新闻发布会,发布市区两级“花城事好办”事项清单(第一批),涉及“一次办”“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随心办”“轻松办”“联合办”及“智能办”8类办事清单。市级清单总数共2804个,涉及事项总数1121项。 部分工作进展滞后。 1.持续做好“花城事好办”宣传,在广州政府网、广州政务微信公众号推送文章共22篇。第二季度我市正进行机构改革,各部门职责和权责清单调整工作尚未完成,第二批“花城事好办”事项清单推迟进行。 第三季度: 按计划推进中。 1. 9月,发布广州市“花城事好办”政务服务事项清单(第二批),涉及7个部门148项事项、558项清单,优化办事流程,让企业群众在办理每一件政务服务事项时,都能感到比以前更好、更快,持续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持续开展“花城事好办” 宣传,加大总结推广力度,促进相互学习借鉴提高。 2.按照“集成服务”改革要求,将市公安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的“一门”事项纳入“一窗”,涉及50项事项。目前市政务服务大厅35个进驻审批部门共1009项政务服务事项纳入“一窗”综合受理,协调8个部门解决“综合窗口”运行中发现的清单完善和改进建议87条,基本实现企业群众现场办事“只进一扇门”、“只到一扇窗”。 3.推进网上中介服务超市建设,项目成交数和中介服务机构入驻数稳定增长。全市累计入驻中介服务机构503家,项目业主125家,发布中介事项836个,发布项目363个,操作项目中选358个,成交金额4963万。进一步扩大中介事项和服务机构开放力度。制定《广州市关于开展代理报关报检便利化工作方案》,将报关等进出口代理业务纳入全省统一的网上中介服务超市,向办事企业和群众提供符合资质条件并获得相关认证的报关企业信息和中介服务交易平台。严格监管,强化事中介入和信用管理。对确有失信行为的中介机构严格调查,促进网上中介服务超市诚信建设,维护良好的运营秩序。 4.深化热线数据分析工作,构建市属单位数据分析模型,重点分析市属单位承办热线事项的整体情况、热点问题、热点区域,同步展现工单量、满意率等对比情况,客观展现群众关注的热线问题和承办单位工作效能,提高行政执法的精准性,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 第四季度: 已完成。 1.印发实施《广州市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工作方案》,深入开展“花城事好办(穗好办)”专项行动,先后公布两批“花城事好办(穗好办)”服务清单,涉及政务服务事项11449项、服务清单23214个。持续宣传典型案例,推进“一件事”主题服务,以企业和群众办好“一件事”为标准,梳理“一件事”主题服务51项,区级“一件事”主题服务238项,打造“宽进、快办、严管、便民、公开”的审批服务模式。 2.市政务服务大厅37个进驻审批部门共1029项政务服务事项纳入“一窗”综合受理,基本实现企业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只到一扇窗”。 3.深入推进审批服务标准化。市、区420个部门共编制完成72283项行政权力事项和2101项公共服务事项,事项总量居全省第一,市级标准化工作完成率达到99%,区级超过96%。 4.全市入驻中介服务机构984家,项目业主526家,发布中介事项1845个,中介机构入驻数和中介事项发布数均位居全省前列。 5.优化热线大数据分析和应用。构建热线处置数据分析模型,直观、动态呈现全市投诉热点问题、事发集中区域,将数据与街道等承办单位共享,推动承办单位精准执法,提高社会治理的有效性。 6.实现依申请行政审批事项100%可网办、99.98%最多跑一次,一次不用跑率达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