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29

  • 听全文
  • 2020-03-09
  • 来源:市府办公厅
  • 分享到
  • -
重点工作: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功能,常态化办好重大项目融资对接会,加大力度推动企业上市挂牌,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科技金融,强化金融风险防控。
牵头单位:市地方金融监管局

年度阶段性工作目标:

第一季度:印发优化金融信贷营商环境工作方案、推进林权抵押贷款工作指导意见。推动上海证交所南方中心落户,组织企业赴上交所对接科创板。
第二季度:1.推动深交所广州基地揭牌运作,推进小贷、融担非现场监管信息报送系统上线。2.出台促进广州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发展实施意见,推广应用绿色企业和项目标准及产融对接系统。
第三季度:1.出台广州金融风险监测防控中心监管暂行办法。2.推进农业政策性金融服务创新。3.举办绿色金融培训班。
第四季度:1.全年举办“1(市政府)+4(市直相关部门)+N(各区不定期)”场产融对接活动。2.完成小贷、融担、融租和商业保理风险评级模型,实现融资租赁和商业保理非现场监管信息报送系统上线。3.做好普惠金融案例收集、宣传工作。
进展落实情况:

第一季度:

按计划推进中。
1.深化政银企合作,已举办全市2019年重点建设项目融资对接会、广州市民营(中小)企业融资对接会、农业政策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产品宣讲会。2月末,本外币存款余额5.47万亿元,增长7.7%;贷款余额4.20亿元,增长18.7%。 
2.发展和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截至2月末,累计境内外上市公司161家,总市值 2.70万亿元;累计新三板挂牌公司489家,总市值922.96亿元,累计募资112.85亿元。 
3.推进P2P等重点领域风险专项整治,完成P2P机构行政核查,启动不合格P2P机构清退工作。截至2月末,已有8家P2P机构退出,待收余额、出借人、借款人较2018年7月分别减少5%、24%、39%。发挥广州金融风险监测防控中心作用,累计排查广州市企业55187家,发现风险企业842家,预警疑似非法集资活跃企业127家。

第二季度:

部分工作进展滞后。
1.深圳证券交易所广州基地于6月22日广州金交会期间正式揭牌。
2.建立地方金融数据快报系统,加强融资租赁、商业保理行业的监管联系和数据统计报送工作。
3.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促进广州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拟以市政府名义印发实施。制定绿色企业和绿色项目认定标准,建立绿色项目产融对接机制,设立绿色金融专业化服务机构,探索开展特色保险产品创新。举办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培训班,加快绿色金融经验复制推广。

第三季度:

按计划推进中。

1.为规范广州金融风险监测防控中心管理,经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办公会审议通过,于7月正式印发实施《关于加强和规范广州金融风险监测空中心管理工作的意见》。

2.6月,在番禺组织举行广州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培训班,就绿色金融政策文件,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项目及企业认定标准等进行专业授课,为绿色金融经验复制打下坚实的基础,200多家金融机构到场学习。

3.为了进一步支持农村金融发展,于9月组织广州农商行与阳光农险分别在南沙、增城、番禺区举办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产融对接会和助农专项授信签约发布会。通过产融对接会的方式达到普及惠农政策,营造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氛围。推动政策性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工作,截止目前,共帮助9家企业获得银行贷款2151万元。

4.已于2019年7月出台《关于加强和规范广州金融风险监测防控中心管理工作的意见》作为对广州金融风险监测防控中心监管暂行办法。因市司法局回复意见,认为并非规范性文件,不宜以“监管办法”名义出台,经局办公会审议通过以“加强管理的意见”印发实施。

第四季度:

已完成。

1.为规范广州金融风险监测防控中心管理,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于7月正式印发实施《关于加强和规范广州金融风险监测防控中心管理工作的意见》。

2.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积极开展产融对接活动,搭建“1+4+N”政银企常态化对接平台,召开重点建设项目融资对接会,举办融资对接活动,加大对全市重点项目、中小微企业及“三农”等重点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截至11月末,市区举办各类融资对接活动超200场次,累计超1300家企业参加,促成融资意向合作金额超4000亿元。

3.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分别于10月、11月召开了两场2019年广州市普惠金融专题座谈会,座谈会上了解各金融机构普惠金融工作开展情况和收集普惠金融案例,并对其中广州银行、建行广州分行的案例进行宣传。

4.丰富健全地方金融业态预警模型,实现对地方金融风险监测全覆盖。指导防控中心根据“7+4+1”类地方金融业态业务特征分别建设监测预警模型,实现动态评级和及时预警。

5.依托防控中心,建立并完善融资租赁和商业保理等地方金融组织现场监管系统。截至2019年11月末,防控中心非现场监管系统已实现15家交易场所、24家网贷平台、674家融资租赁公司、340家商业保理机构及10家私募基金接入非现场监管系统并开展数据报送。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