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工作: | 168.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深化社会救助服务改革,提升“穗救易”品牌效能。 |
牵头单位: | 市民政局 |
年度阶段性工作目标: | 第一季度:起草《广州市民政局关于进一步规范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通知》《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落实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工作的通知》。指导相关区结合各自特色打造“一区一品牌”服务体系。 第二季度:提请市政府审议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政策。持续完善“1+N”救助服务体系。 第三季度:制定《广州市民政局关于进一步规范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通知》。持续完善“1+N”救助服务体系。 第四季度:制定《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落实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工作的通知》。指导南沙区开展“符合条件的低保等社会救助对象照料护理服务”调研工作,并起草相关文件。优化“智能申请、智能审核、智能监管、智能服务”四维一体的社会救助信息系统。扩展“穗救易”信息系统服务功能。 |
进展情况、存在问题 及下一步工作建议: |
已完成。 1.印发《广州市民政局关于进一步规范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通知》《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落实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扩大救助范围、规范救助管理、提升服务效能。 2.在“穗好办”“穗救易”的社会救助品牌馆模块上线“幸福越秀”等11个服务品牌的16个特色项目,形成了“1+N”社会救助服务矩阵。 3.上线“穗救易”平台二期。开发“救助智诊”等功能,支持困难群众录入家庭基本情况,一键智能预判救助申请类型并支持群众在线提出救助申请;根据救助对象家庭状况进行分层分类评估并开展动态核查,对在册困难对象开展一站式智能转办分析;对在册困难群众的家庭经济状况开展每日常态化查询,实现救助更加精准,构建了“智能申请、智能核对、智能审核、智能监测、智能服务”五维一体的社会救助综合服务格局。 4.指导南沙区民政局加快推进为60周岁以下符合条件的低保、低边失能对象提供照料护理、资源链接、心理疏导等服务试点。2023年开始,已有50余名低保低边失能群众接受此项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