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抽样检验结果及有关数据不得用作商业用途)
2022年第四季度,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非医用口罩产品质量进行了监督抽查,共抽查了87批次样品,经检验,有5批次产品不符合标准要求。
本次抽查依据强制性国家标准GB 2626-2019、推荐性国家标准GB/T 32610-2016、GB/T 38880-2020以及产品明示的质量标准对过滤效率/颗粒物过滤效率、细菌过滤效率、防护效果、口罩带及口罩带与口罩体的连接处断裂强力/头带、呼吸阻力/通气阻力、微生物等项目进行了检验。不合格项目涉及过滤效率/颗粒物过滤效率、防护效果、口罩带及口罩带与口罩体的连接处断裂强力、呼吸阻力/通气阻力。
主要不合格项目及情况分析
1.过滤效率/颗粒物过滤效率
过滤效率反映产品阻隔微粒的能力,根据产品标准要求不同,测试产品对微颗粒物或细菌颗粒气溶胶的过滤能力,是防护口罩最重要的质量指标,也是本次抽查中防护口罩最主要的不符合项目。过滤效率好坏主要取决于口罩中过滤材料的性能,过滤材料一方面要保证一定的透气性,一方面要能有效过滤各种微粒,技术难度较大,目前防护口罩主要是以熔喷非织造布作为过滤材料,由于其纤维的随机分布及复杂的三维多孔结构,过滤性能远高于普通织物,但要达到防护口罩的要求,熔喷非织造布不仅孔径、纤维细度、面密度与厚度等参数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还要经过合适的静电驻极处理,经过驻极处理后,滤料就带上了电荷,当气流中的带电微粒通过纤维间的空隙时,会在电场力的作用下被阻挡或捕获,大大提高了过滤效率。如果采用的过滤材料质量差,生产参数不合理或未经过合适的静电驻极处理,达不到明示标准的过滤指标要求,则会导致产品过滤效率项目测试不合格。
2.防护效果
防护效果是GB/T 32610-2016《日常防护型口罩技术规范》的特有项目,考核产品戴在头模上时对颗粒物的过滤能力,不仅考核产品过滤材料的过滤性能,还考核口罩产品结构是否满足过滤要求,如果产品不能和人体面部紧密贴合,或局部有漏气的缺陷,都会导致产品的防护效果项目不合格。防护效果差的产品存在过滤性能差或口罩和面部贴合不紧密的情况,往往不能给佩戴者提供有效防护。
3.口罩带及口罩带与口罩体的连接处断裂强力
口罩带是将口罩固定在头部的绳带,主要考核口罩带及口罩带与口罩体的连接处断裂强力,如果口罩带或口罩带与罩体连接质量差,会导致产品无法佩戴,丧失了使用性能。目前的口罩带大多为弹性绳带,采用热粘合方式固定在口罩体上,如果温度、压力、时间等热压参数不合理,则可能会导致口罩带与口罩体粘合强力不足,或粘合处材料受热脆化,测试时发生分离或破坏,不符合标准要求。
4.通气阻力/呼吸阻力
通气阻力(吸气、呼气阻力)反映口罩产品的透气性能,通气阻力过大说明产品透气性差,佩戴不舒适,长时间佩戴甚至会给人体的心肺带来损伤,儿童和心肺功能差的人群更应注意口罩的透气性。通气阻力(吸气、呼气阻力)不合格主要是由于企业为追求口罩的过滤性能采用了过密、过厚、透气性较差的过滤材料,通气阻力和过滤效率往往呈对应关系,提高过滤效率往往会导致通气阻力变大,因此企业在选用过滤材料时不应一味追求过滤性能,要根据产品的实际定位和目标人群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过滤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