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广州人力资源市场发展情况及2023年展望

  • 听全文
  • 2023-08-18
  • 来源: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分享到
  • -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全面深化改革迈向新征程的关键之年,具有划时代意义。2022年广州经济面临新的考验,在新动能不断蓄势聚力的支撑引领下承压前行,就业局面比较稳定。

  一、2022年广州人力资源市场总量特征

  (一)供求总量情况

  2022年,广州人力资源市场劳动力供需总量与上年相比有所下降,人力资源市场岗位竞争压力稳中微降。

  调查资料显示(见表1),1000家监测机构登记供需总量为1873.75万人次,其中,求职总量902.02万人次,需求总量971.73万人次,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比率为1.08。2022年登记供需总量较2021年下降27.31%,其中,求职总量较上年下降37.59%,需求总量较上年下降15.12%,供、需总量同比呈现双降态势,经济下行压力对广州人力资源市场劳动力供需的年度影响较大。

表1  人力资源服务业机构综合供需情况统计表

单位:万人次

项目

求职总量

需求总量

供需总量

岗位空缺与

求职人数比率

本期有效数(总计)

902.02

971.73

1873.75

1.08

其中:公共就业服务机构

41.18

96.67

137.85

2.35

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

860.84

875.06

1735.90

1.02

  备注:1.本期数据统计期限为2021年12月21日至2022年12月20日;2.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比率=需求总量/求职总量.

  资料来源:课题组调查数据

  (二)市场供给情况

  1.持证求职者占比优势提升,劳动力供需技术技能水平结构性矛盾有所缓解。

  从需求来看,2022年对劳动力的技术等级或专业技术职称有明确要求的占比为1.74%。从供给来看,具有技术等级或专业技术职称的劳动力占比为5.00%,持证求职者能够满足人力资源市场技能用工需求。拥有技术等级或专业技术职称的求职者比重较2021年提高0.15个百分点,对求职者有技术等级或专业技术职称需求的比重较2021年下降0.12个百分点,拥有技术或专业技术职称的劳动力供给能够满足人力资源市场需求,技能人才供、需在技术技能水平方面的结构性矛盾有所缓解。基于广州“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的战略部署,技能人才需求较为旺盛,调查显示,拥有技术等级或专业技术职称的劳动力占比相对较低,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仍然存在较大缺口,技能人才在市场供需层面存在一定程度的低技能高用的结构性矛盾。

  2.高学历求职者占比持续上升,劳动力供给质量结构进一步优化。

  从文化程度来看,2022年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劳动力供给占比为30.32%,比重较上年提高4.93个百分点,高中及以下学历的劳动力供给占比为69.68%,比重较上年下降4.93个百分点,人力资源市场劳动力供给质量结构进一步优化。需要说明的是,2022年下半年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求职总量采用了新统计口径,一定程度上拉低了下半年高学历求职者占比,但2022年人力资源市场的高学历人才供给仍然保持了较快增长,体现广州“广聚英才计划”“人才绿卡”和“菁英计划”等人才政策在人才培养和引进方面的政策效应显著,广州就业生态环境良好,能够为广州打造“人才湾区”提供重要的政策和环境保障。

  3.中青年劳动力为人力资源市场求职主体

  从年龄结构看,2022年35岁及以上求职者占比达65.90%,是人力资源市场劳动力供给主体,比重较上年下降1.06个百分点:16~34岁的求职者占比为34.10%,比重较上年提高1.06个百分点。人力资源市场劳动力供给总体年龄结构呈现年轻化发展趋势。从性别结构来看,男性占比为47.27%,比重较上年提高0.98个百分点;女性占比为52.73%,男性、女性求职者占比差距逐渐缩小,女性求职者比男性求职者的占比高出5.46个百分点,女性劳动力职场认可度较高。

  (三)市场需求情况

  1.三次产业用工需求情况

  从产业用工需求所占比重看,2022年度广州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用工需求占比分别为0.46%、30.75%和68.79%,与2021年相比,第一、第三产业用工需求比重分别提高0.09个百分点和4.4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用工需求比重下降4.53个百分点,产业用工需求结构变化态势体现了广州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制造业立市以及乡村振兴等一系列重大产业战略部署的可持续性成效明显。从2019年到2022年的产业用工占比的变化趋势看,广州第二、第三产业用工需求占比差距逐年扩大,体现了广州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数产融合度提升等多种因素持续推动广州第二产业用工需求向集约、高效态势发展,作为“绿色引擎”崛起的现代服务业劳动力吸纳能力不断增强,乡村振兴战略对第一产业涉农劳动力需求较为旺盛。

  2.重点行业用工需求情况

  从行业需求来看,制造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五大行业用工需求合计占比达七成以上,为72.71%。2022年广州市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对部分重点行业进行季度性跟踪监测,通过监测分析更好地推动公共就业服务工作。 

  (1)制造业用工需求分析

  2022年制造业用工需求占比为29.22%,比重较2021年下降4.45个百分点,较2019年下降10.53个百分点,用工需求占比总体呈现逐年下降变化趋势。同时,与制造业智能化和数字化转型升级密切关联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用工需求占比逐年上升,其用工需求比重较2021年提高1.48个百分点,较2019年提高2.90个百分点。制造业用工需求占比逐年下降,主要是广州制造业智能化和数字化转型升级引致的用工结构向集约化和高效化方向调整的结果。

  (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用工需求分析

  2022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用工需求占比为3.40%,比重较2021年下降1.07个百分点,较2019年下降0.39个百分点,年度用工需求占比下降幅度较大,中断了2022年以前较为稳定的波动上升态势。2022年以前,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基本处于较为常态化的发展变化状态,行业用工需求占比发展比较稳定。2022年第四季度,广州该行业用工需求比重同比和环比分别下降0.61个百分点和1.02个百分点,一定程度拉低了2022年全年的用工需求占比。

  (3)住宿和餐饮业用工需求分析

  2022年住宿和餐饮业用工需求占比为201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占比为4.85%,比重较2021年下降0.96个百分点,较2019年下降2.42个百分点,年度用工需求占比下降幅度较大,中断前期该行业用工需求逐渐企稳的发展态势。2022年第四季度,线下客流量大幅减少,给住宿和餐饮业带来较大的阶段性冲击,其用工需求比重同比、环比分别下降1.25个百分点和0.58个百分点,比重较2019年第四季度下降2.75个百分点,一定程度拉低了2022年的用工需求占比。

  (4)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用工需求分析

  2019年以来,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用工需求一直保持着季节波动式逐年上涨的态势,展现出较强的韧性和发展活力。2022年该行业用工需求占比为15.54%,用工需求比重较2021年提高1.72个百分点,较2019年提高3.89个百分点,年度用工需求占比保持增长态势。这表明广州服务业聚集区建设不断完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在广州具有较强的发展势头。

  二、重点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监测信息分析

  为进一步了解广州人力资源市场供、需匹配特征的微观状况,从2022年第二季度开始,广州市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中心对一些代表性较强的经营性人力资源机构进行季度性跟踪监测,并从企业经营情况、人力资源市场信心和匹配情况、企业与求职者培训供需匹配情况三个方面对在10家重点经营性人力资源机构参与调查的企业进行分析。

  (一)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企业经营状况逐步改善效果不明显,其稳步回暖复苏态势不变。2022年第四季度,在10家重点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参与企业经营情况调查的企业共2638家,按照企业经营状况划分为很差、差、中等、好和很好5个等级,结果显示各等级占比分别为0.38%、0.87%、65.62%、18.20%和14.93%。其中,经营状况中等及以上的占比达98.75%,比重较第三季度提高1.40个百分点;经营状况好及以上的占比为33.13%,比重较第三季度下降1.72个百分点。企业经营状况改善效果不明显,基本维持第三季度的经营状况。

  (二)人力资源市场信心和匹配分析

  针对人力资源市场求职者求职信心与企业招聘难易度的匹配特征,在10家重点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参与人力资源市场信心调查的求职者共43766人次,企业共2943家。调查数据显示,求职者求职信心方面,有信心和很有信心的占比分别为70.90%和4.87%,两者合计为75.77%,环比下降9.72个百分点;企业招聘难易度方面,中等、容易和很容易占比分别为57.29%,18.52%和4.00%,中等及以上综合占比为79.81%,环比下降11.85个百分点。第四季度求职者求职信心下降和企业招聘难度上升,反映了企业经营负担加重,求职者不敢轻易走出去。

  (三)企业与求职者培训供需匹配情况

  针对人力资源市场培训需求的匹配情况,在10家重点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参与培训供需调查的求职者共43766人次,企业共12215家。调查结果显示,求职者方面,期望进行新员工培训的占比为70.03%,环比提高45.64个百分点,求职者培训意愿较上一季度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工作培训意愿强烈;企业培训实施方面,有新员工培训的企业占比为79.53%,环比提高2.03个百分点。新员工培训意愿和企业新员工培训服务占比双提高,培训供需双方的意愿基本一致。

  三、异地务工人员就业登记情况分析

  广州市就业培训系统数据显示,2022年第四季度广州就业在册异地务工人员为614.28万人,环比增长9.92%。其中广东省内283.13万人、占比为46.09%,广东省外331.15万人、占比为53.91%。省外来源地异地务工人员持续保持前3位的是湖南省(80.16万人)、广西壮族自治区(41.77万人)和湖北省(35.76万人)。

  从年龄结构看,第四季度16~24岁外地务工人员占比为11.38%,25~34岁占比为41.69%,35~44岁占比为29.19%,45岁及以上占比为17.74%。35岁以下外地务工人员综合占比为53.07%,环比降低0.53个百分点,年龄结构基本均衡。从学历结构看,高中及以下外地务工人员占比为57.85%,大专占比为21.71%,本科占比为18.69%,研究生占比为1.75%。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外来务工人员占比为42.15%,环比增加0.30个百分点,外来务工人员学历结构有所提升。从行业结构看,外地务工人员占比前5位的行业分别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7.45%),制造业(17.37%),批发和零售业(16.57%),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11.25%),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7.30%),与第三季度结构一致,外地务工人员的行业分布结构稳定。

  四、求职者问卷调查分析

  为深入了解求职者就业现状、就业期望以及对公共就业服务的需求,2022年10月至12月,广州市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中心开展了“2022年求职者就业情况调查”,调查活动通过统一网办平台智能问卷管理系统实施,共回收有效问卷513份。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求职者对就业影响因素和形势的判断

  从受访者认为2022年广州就业的主要影响因素看,选择最多的前3个因素:认为“经济社会有所停滞,不定期停工停产,返岗滞后”的占24.43%;认为“企业阶段性经营困难增多,新增招聘岗位较2021年同期减少”的占18.27%;认为“求职择业难度有所加大”的占16.55%。从受访者求职心理状况看,认为“就业岗位缩招,竞争更大”的占58.29%;认为“线下招聘减少,线上招聘效果一般”的占13.98%;认为“线上面试(笔试)难以保证公平性、不确定性因素多”的占8.29%;认为“健康安全无法保证”的占11.14%;认为“没有压力”的占7.35%;“其他”占0.95%。从受访者对当前就业困难原因分析情况看,认为“招聘企业和岗位少,竞争激烈”的占37.91%;认为“现场招聘减少了,线上招聘帮助有限,岗位信息来源有限”的占13.74%;认为“年龄大或经验少、技能水平低”的占26.07%;认为“能找到的工作待遇低、强度大或者只有短期工”的占18.96%;“其他”占3.32%。从受访者对2023年广州就业形势的态度来看,有48.15%的受访者认为“2023年企业阶段性经营困难增多,新增招聘岗位减少,求职择业难度有所增大”;认为“行业重新洗牌,大量岗位消失的同时一些新兴行业也迎来新的机遇,就业形势更复杂”的受访者占28.07%;也有23.78%的受访者认为“目前经济复苏加快,就业岗位增多”。

  (二)求职者求职行业意愿分析

  受访者到制造业就业意愿下降,选择自己创业者占比少,求稳心态明显。从受访者就业行业选择情况看,意向行业为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的受访者占12.90%,批发和零售业占10.30%,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占9.65%,教育占9.57%。选择到制造业就业的受访者占9.08%,比重较2021年同期下降9.65个百分点。从当前就业现状看,选择“先就业后择业”的占52.37%,“先择业后就业”的占28.91%,“继续深造或参加短期职业技能培训后再找工作”的占8.29%,“自己创业”的占5.21%,“其他”的占5.21%。求职者自己创业动力不足,就业依然是首要选择。从就业类别看,目前为灵活就业人员的占31.58%。从调查数据来看,求职者就业观念发生变化,更崇尚自由,选择灵活就业,对工作环境和收入预期较高,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等服务性行业对求职者的吸引力在逐步增强,制造业作为吸纳就业的主要力量,受访者选择到制造业企业工作的意愿下降,这也是当前广州制造业整体用工较为紧张的原因之一。从受访者的就业意向岗位看,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以37.04%的用工占比居第1,其后依次是社会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人员以及专业技术人员,占比分别为28.65%和17.93%。当问及受访者希望意向岗位具有哪些优点时,大多数受访者将工资收入作为首选项,工作氛围好、工作量合适和工作前景好等优点也是受访者普遍考虑的重要方面。

  (三)求职者求职区域信心分析

  调查数据显示,大多数人对2023年在广州就业比较有信心。多达80.89%的受访者表示2023年更愿意继续留在广州工作,10.54%的受访者希望去广东省内其他城市工作,理想工作地点是长三角的求职者占4.28%,另有小部分人期望工作地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和中部地区,占比依次为1.48%、0.99%和1.81%。从调查数据看,和2021年相比,愿意留在广州的受访者比重增加了29.79个百分点,说明广州的经济发展和就业形势得到了受访者的认可。从受访者期望工作地的优势看,“薪资福利待遇好”“离家近,便于照顾家庭”和“工作环境好,有利于职业发展”占据前3,占比分别为25.15%、21.97%和17.67%。

  (四)求职者薪酬调查分析

  中低收入群体占比减少,无收入群体占比增加,薪酬预期降低。调查问卷数据显示,月均收入在6000元及以下的受访者占63.94%,比重较上年同期减少13.53个百分点;月均收入在6001元以上的受访者占10.91%,比重较上年同期减少0.29个百分点;表示暂无收入来源的受访者占25.15%,比重较上年同期提升13.82个百分点。受经济下滑等影响,2022年求职者普遍认为就业形势较以往严峻,收入和薪酬期望值均有所下降,就业压力增大,部分求职者主动降低自身的薪酬期望以适配就业市场变化。

  (五)求职者期望公共服务分析

  受访者希望政府能够提供更多的招聘信息和招聘渠道、给予就业相关补贴和出台相关政策保障就业。调查数据显示,有75.83%的受访者接触过公共就业服务相关信息。当问及“公共就业服务需改进和优化的方面”时,提及率最高的前5项是提供更多更加有效的社会招聘信息(24.75%),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17.46%),扩大招聘会范围(15.99%),提供公益岗位推荐机会(14.98%)和加强政策宣传和就业指导(13.78%)。问及“地方政府与当地就业部门应给予哪些方面的帮助”,提及率最高的前3项是政府给予就业相关补贴(21.1%)、举办就业技能培训(15.52%)和出台相关政策保障就业(15.31%)。调查数据显示,受访者对进一步优化公共招聘服务的需求比较集中,期望政府给予就业相关补贴和出台相关政策保障就业。

  五、2023年广州就业形势展望与对策建议

  展望2023年,广州经济和人力资源市场整体运行态势预期将有所好转,但要实现总量合理增长、质效全面提升,依然面临诸多风险与挑战。一方面要以民生保障为第一要务,最大限度地提振劳动力供需双方的市场信心,以促进企业复工复产和广州就业优先战略的实施。另一方面,持续做好人力资源市场监测统计分析工作,根据监测结果做好趋势研判和决策分析,基于数字技术持续完善广州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体系,持续提高广州人力资源公共服务效能,开创高效、高可信度和高质量的人力资源市场运行新局面。

  (一)开创高效、高可信度和高质量的人力资源市场运行新局面

  开创高效、高可信度和高质量的人力资源市场运行新局面,着力扩大企业和劳动力双方的政策享受覆盖面,通过多种渠道,稳步推进各项公共招聘服务落地落实,从政策面上提升各类劳动力的求职信心,提高人力资源市场的劳动力总供给;开展系列公共就业服务,了解企业用工需求,及时提供有针对性的公共就业服务,在提升企业招聘信心的同时提高广州人力资源市场的劳动力总需求。

  (二)为广州经济全面回暖复苏提供持续稳定的人力资源保障

  劳动密集型企业方面,扩大劳动力政策享受覆盖面,短期做好异地务工人员有序流动服务和就业服务信息推送工作,保障复工复产企业用工需求,长期需要持续提升异地务工人员的就业环境,增强其归属感,保障企业用工需求的可持续性。高新企业方面,以广东实施战略人才锻造工程、人才培养强基工程、人才引进提质工程、人才体制改革工程和人才生态优化工程五项工程为战略导向,建立类型化、系统化的精准人才引进支持政策体系,创建“人才团队整体引入”新模式,创新人才引进平台、渠道建设,引育并举打造广州高端人才集聚高地。涉农专业人才方面,可继续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为导向,以广州推出的加强技工院校涉农专业建设和开展百万农民技能培训等“培训+帮扶”措施为抓手,积极打造引才聚才平台,推动各类人才向农村转移,助力广州乡村振兴工程全面高效推进。

  (三)为开创人力资源市场运行新局面提供决策支持

  总结稳经济、保民生和促就业政策,为开创人力资源市场运行新局面提供决策支持。在促就业方面,广州出台了一揽子“促就业、稳经济、保民生”政策和接续措施,取得了人力资源市场有效运行高效统筹的成果,积累了丰富的协调人力资源市场持续高效运转的成果和经验。步入新阶段,需要及时、全面总结广州经济和人力资源市场运行特点,以前期成果和经验为决策依据,进一步高效统筹广州经济发展和人力资源市场运行机制,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加快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的合力,在推动广州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的同时,助力形成人力资源市场运行新局面。



  参考文献

  广州年鉴编纂委员会:《广州年鉴》(2009~2022年)。

  广州市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中心:《广州市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分析报告》(2009~2022年)。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