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品抽检信息】
广州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近期对食品生产经营环节的粮食加工品、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调味品、肉制品、乳制品、饮料、方便食品、饼干、罐头、冷冻饮品、速冻食品、薯类及膨化食品、糖果制品、茶叶及相关制品、酒、蔬菜制品、水果制品、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蛋制品、可可及焙烤咖啡产品、食糖、水产制品、淀粉及淀粉制品、糕点、豆制品、蜂产品、保健食品、特殊膳食食品、特殊医学配方食品、婴幼儿配方食品、其他食品、方便饭盒和饭团、鲜切果蔬、食用农产品、食品添加剂等进行监督抽检,共抽检11580批次。经检验,实物质量合格11342批次,实物质量合格率为97.9%。对于不合格食品,我局已依法组织开展核查处置工作。
【风险分析】
微生物指标不合格。本次监督抽检在糕点、肉制品、糖果制品、饮料、冷冻饮品、水果制品、速冻食品、水产制品等食品中均检出微生物指标(主要是大肠菌群、菌落总数、霉菌、铜绿假单胞菌)不合格。大肠菌群、菌落总数主要反映食品的卫生学状况及受致病菌污染的可能性。霉菌中的少数菌种或菌株能产生对人体有害的霉菌毒素,霉菌污染食品后不仅引起食品变质,而且其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霉菌毒素可能引起食物中毒。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易在潮湿的环境存活,如果桶装水的消费周期较长,营养要求较低的铜绿假单胞菌可生长繁殖,可能会引起味道、气味和浊度的改变。微生物指标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有:(1)原材料生产、贮藏、运输的卫生环境条件把控不严;(2)未严格按照生产工艺条件要求进行生产,加工卫生环境差,生产工具清洁不彻底,设备清洗消毒不完善,人员卫生管理不到位;(3)食品在生产、流通和销售环节中贮藏条件或包装不达标,造成微生物过度繁殖。
水产品中检出禁用兽药。(1)氯霉素不合格。氯霉素属于广谱抗生素,常用于预防和治疗动物疾病,曾在水产养殖业广泛应用。它可能通过畜禽粪便排泄和水体排放等形式进入环境,并有可能在生物体内富集成为持久性污染物,通过食物链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2)硝基呋喃类药物(AOZ,SEM)不合格。硝基呋喃类药物是一种广谱抗生素,曾广泛应用于畜禽及水产养殖业。人体长期摄入后可能引起健康损害。(3)孔雀石绿不合格。孔雀石绿及其代谢物隐色孔雀石绿属于三苯甲烷类化学物,常用于鱼类水霉病等寄生虫病的防治或作为消毒剂用于鲜活鱼类运输过程中,以延长鱼类的存活时间。孔雀石绿可在鱼体内长时间残留,通过食物链可能对人体产生危害。农业部公告第193号文明确将氯霉素、硝基呋喃代谢物、孔雀石绿列入《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它化合物清单》。造成该项目不合格的原因可能是养殖或运输过程中,为达到除虫防害、防治疾病、提高产量的目的而违规使用。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不合格。DBP和DEHP都属于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是普遍使用的一种塑化剂,主要用于增加塑料材料的柔软性、延展性和可加工性,长期大剂量摄入DBP和DEHP可能引起健康损害。该项目不合格的原因可能是原料受到环境污染;也可能是加工设备、包装材料中的邻苯二甲酸酯类迁移到食品中。
蛋类中氟苯尼考不合格。氟苯尼考为广谱抗菌药物,一般为动物专用抗菌药,自研究成功以后立即得到广泛应用。长期食用氟苯尼考残留超标的肉类,对人体健康有一定风险。农业部公告第235号《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最高残留限量》明确规定蛋类中不得检出。该项目不合格的原因可能是饲料添加或者家禽疾病治疗导致残留积累在家禽体内。
茶叶中氰戊菊酯不合格。氰戊菊酯是一种杀虫剂,农业部公告第199号《国家禁用农药和限用农药清单》规定,氰戊菊酯不得用于茶树上。茶叶中被检出氰戊菊酯的可能原因有很多,比如农药的迁移性污染或种植环境中的施用残留。长期饮用农药超标的茶叶,但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潜在风险。
糕点中二丁基羟基甲苯(BHT)、丁基羟基茴香醚(BHA)不合格。BHT、BHA均属于抗氧化剂,能防止或延缓油脂或食品成分氧化分解、变质,提高食品稳定性。GB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规定,BHT和BHA均不能添加于糕点中,本次检出糕点中的BHT、BHA含量较高,超过油脂等配料可能带入的水平。过量摄入二丁基羟基甲苯会对人体健康有不利影响。
二氧化硫残留量不合格。二氧化硫是食品加工中常用的漂白剂和防腐剂,使用后产生二氧化硫残留。二氧化硫进入人体后最终转化为硫酸盐并随尿液排出体外。少量二氧化硫进入人体不会对身体带来健康危害,但若过量食用可能引起如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
【消费提示】
近期,广州天气温度高、湿度大,食物容易腐败变质,建议消费者应注意:
一、选购食品应选择具备相应资质、食品贮存条件较好的正规商场、超市和市场,购买时要查看标签标识,选择包装完整、感官正常、在保质期内的食品。对于需要冷藏和冷冻的食品,购买时应注意是否符合相应的贮存条件。
二、需要冷藏和冷冻的食品购买后应避免在室温下长时间暴露,尽快置于冰箱贮存,并尽量做到分隔或独立包装,避免交叉污染。即开即食食品开启后应妥善贮存并尽快食用。烹调好的食物在室温存放下不要超过2小时,食用冷藏后的剩饭、剩菜前应确认食品无腐败变质并经再次彻底加热后方可食用。
三、食物制作过程要注意清洁卫生。制作前确认食材新鲜,没有变质。食材要洗净,刀具、案板和餐具要做到生熟分开。加热烹制过程要做到烧熟煮透。凉菜最好现做现吃。
四、外出就餐时应选择证照齐全的餐饮服务单位餐,应注意索要发票或收据。
五、夏季微生物易于繁殖,老人、儿童和免疫力低下人群尤其应注意饮食卫生,切忌暴饮暴食。
附件:附件1.2017年第二季度食品生产经营环节抽样检验实物质量不合格产品信息.xls
附件2.2017年第二季度食品生产经营环节抽样检验实物质量合格产品信息.xls
广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2017年7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