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2004年文化工作总结

  • 听全文
  • 2005-06-16
  • 来源:市文化局
  • 分享到
  • -

    过去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我们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建设文化大省会议、市文化工作会议精神,不断提高建设先进文化的能力,各方面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大型节会活动影响深远,实施精品战略成果显著,基层文化建设喜事不断,历史文化保护体系逐步完善,文化市场建设与监管协调发展,文化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文化设施建设全面展开,文化队伍素质不断提高,广州文化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一、精心组织文化节会活动,城市文化氛围日益浓厚

  去年,我市先后成功举办金狮奖第六届全国杂技比赛、第四届羊城国际粤剧节、第四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第九届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等重大文化活动,极大地繁荣了广州文化,丰富了广州文化生活,树立了广州文化新形象,为文化强市建设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些活动的成功举办为我们在城市文化建设上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一是文化工作重在建设,贵在繁荣,不断提高城市文化品位。广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要不断丰富文化内涵,提高文化品味,在建设上做文章,动脑筋。紧紧抓住有影响、层次高的文化重点项目,借全国之力,打造品牌,占据文化建设项目的制高点,塑造广州的文化形象,增强城市文化的辐射力和凝聚力。

  二是体现以人为本,服务大众,构筑社会共同参与的平台,扩大人民群众的参与面。本届金钟奖继续实行免费观摩,金狮奖和粤剧节均实行低票价,为广大市民提供了欣赏高雅艺术的机会。在节会期间邀请著名专家举办讲座、论坛、展览等普及性活动,既丰富了文化活动内容,也让市民接受文化艺术的熏陶。围绕主体活动,还发动社会各界开展了系列配套活动,如在金钟奖期间举办了“大学生迎金钟”、“羊城歌星迎金钟”、“首届中小学校艺术团展演”、“羊城百花闹金钟”、“羊城少儿闹金钟”、“羊城百姓贺金钟”和“羊城新秀”歌手大奖赛等一系列活动,形成了全社会支持和参与金钟奖的良好氛围,使广州的文化艺术景象呈现出勃勃生机。

  三是加大宣传力度,不断创新,逐步形成一套文化宣传的有效办法。注重宣传策划,及早做好各项活动的宣传方案,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综合运用各种社会宣传资源,包括新机场、地铁站台、公交车候车亭灯箱、城管聚焦广告以及户外公益广告牌等,策划组织系列配套的新闻宣传活动,深入开展采访报道。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开展全方位、高密度、多层次的宣传,取得了较大的宣传成效,使各项活动影响广泛,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确保了各项活动的成功举办。

  二、继续实施精品战略,艺术创作与展演成效明显

  一年来,各专业艺术团体深入生活、深入实际,创作了一批具有较强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优秀作品,共获得国际奖项7个、国家级奖项30个、省级奖项32个。广州杂技团在金狮奖第六届全国杂技比赛中获得3金2银好成绩,居全国第一。红线女艺术中心的动画粤剧电影《刁蛮公主戆驸马》获得第十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美术片奖。红豆粤剧团张雄平表演的《苦凤莺怜》之“庙遇”在第二届中国红梅戏曲大赛中获得金奖;画院和雕塑院分别有9件和4件作品入选第十届全国美展,共获得奖项6个,21位画家的48幅作品被广州艺术博物院收藏,“城雕工程”初见成效。广州芭蕾舞团推出了《唐吉柯德》;该团傅姝、王志伟双人舞获保加利亚瓦尔纳国际芭蕾舞比赛青年组银奖,李茗等获第三届上海国际芭蕾舞比赛女子少年组金奖。广州话剧团推出了新剧《白门柳》。广州歌舞团的《我们的2004》、《穿透青春的激情》等一批新作品广受欢迎;该团龙伟华以一首《龙船调》获第18届全国电视文艺星光奖MTV一等奖。广东省木偶剧团的《金丝猴历险记》等剧目深受孩子们喜爱。广东音乐曲艺团推出了《南国花城美》新人新作晚会。市文研所的青春粤剧《梦惊西游》和作家张欣的长篇小说《深喉》、《浮华城市》社会反响强烈。同时,在全国范围内征集优秀剧本共573个,评选出12部作品推荐给各市属艺术团体。

  广州文艺舞台呈现繁荣景象。各团在抓好创作生产的同时,共演出2397场,票房收入2118万元,观众达800多万人次。大年初一,6台大学城建设者慰问演出便拉开了全年的演出序幕。广州粤剧团策划的《花月影》“大学生走进剧场”系列活动,得到了企业的合作与支持,吸引了近万名大学生观看粤剧。广州芭蕾舞团将芭蕾精品送入高校,深受大学生的欢迎和好评。“广州之夜”和“假日文化周”演出达280多场。各团在全市各剧场和利用本团小剧场,共演出799场,还组织了关爱未成人暑期演出月活动。

  此外,我局共派出艺术团体55批次赴境外演出,积极参与中法互办文化年活动,在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举办的“中国广州与海上丝绸之路展览”、在里昂市立图书馆举办的“当代中国书画展”、苏家八女画展、广州芭蕾舞团法国南部巡演、广东省木偶剧团参加广东文化周等项目,均取得了圆满成功,有效地扩大了我市文化的对外宣传。

  三、大力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群众文化事业迈上新台阶

  各区、县级市高度重视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加大投入,成效突出。白云区投入2000万元改建区文化活动中心;天河区创建了9个特级文化站,每个站给予50万元的奖励,该区前进村的1.5万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室内配套文化设施达5000多平方米;东山区对文化事业的投入超过了其财政总支出的1%;海珠区投入300万元建成“周周乐”海印文化广场;增城市仅购置灯光、音响便投入297万元;黄埔区拨出220万元专门用于文化站建设;花都区主要领导深入开展文化工作调研,把区图书馆改造建设纳入今年财政预算。我市公共图书馆建设形势喜人,广州图书馆新馆已选址立项,正在进行设计招标,东山和黄埔区图书馆新馆已奠基动工,白云区图书馆新馆争取立项,从化和增城市图书馆也已纳入规划。荔湾和越秀区被评为全省文化先进区,8个街、镇被命名为“广东省民间艺术之乡”,荔湾区逢源街文化站被评为省基层文化先进集体,38个社区被评为“广州市文化社区”。

  群众文艺创作水平不断提高。荔湾区的粤曲与小乐队《情醉珠江》获得第七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金奖,女声独唱《广州歌谣》在全国“四进社区”文艺评选中获得银奖;我市少儿艺术代表团参加省第六届少儿艺术花会暨亚洲第三届儿童民间艺术节,获得9金4银的历届最好成绩;广州合唱团获得国家合唱节比赛银奖;还组织了全市群众文艺作品征集评比活动,共收到1465件作品,80件作品获奖。

  基层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我市大型晚会《珠江水、南国情》参加北京国庆游园演出受到中央、省市领导赞扬。举办以“都市热浪”为龙头的广场文化活动400多场,观众达100万人次。番禺区文化广场、天河区龙洞文化广场被评为省“十佳文化广场”、“优秀文化广场。“羊城之夏”青少年暑期活动、“爱心永远”送电影下乡等活动深受社会欢迎。市群众艺术馆免费开办了面向贫困家庭未成年子女的7个艺术培训班,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图书馆各项业务建设有声有色。在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中,10个馆被评为国家一级馆,2个馆被评为国家二级馆。广州图书馆、少儿图书馆通过创办分馆、开架借阅合一、流动图书馆、盲人特色服务等方式,延伸了服务空间。广州图书馆和少儿图书馆分别接待读者219万人次和117万人次,外借书刊84万册次和68万册次,共举办各类活动96次,约有16万人次参加。在广州图书馆建立“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广州市分中心”,全市已有95家文化馆(站)、图书馆(室)接入了该工程,我局和天河区龙洞街被评为全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先进单位。

  四、加强文物保护和博物馆建设,历史文化保护与利用取得新进展

  全面展开第四次文物普查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物普查工作,市领导亲自指挥,投入专项经费,成立市普查办,各区、县级市都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组。通过广泛发动群众,经过一年地毯式的普查,共查出3040条有价值的新线索,提出了一批文物保护单位推荐名单。

  市考古所主动配合城市基建,调查、勘探面积约40万平方米,发掘面积约4万平方米,发掘遗址72处,墓葬670多座,出土文物17876件。完成了广州大学城的考古发掘,共发掘汉唐墓葬30余座,遗址2处,完成了调查报告并提出保护意见。南越国宫署遗址的发掘总面积近1万平方米,不断有新的发现。继续推进南越国遗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完成了申报文本编制工作;粤剧申报“人类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已上报国家文化部。大小马站的规划已完成终审。

  各项纪念和展览活动极大地增强了博物馆的吸引力。在“5・18国际博物馆日”活动期间,围绕“博物馆与无形遗产”的主题,举办粤、港、澳三地文物联展,共有33个博物馆参加了活动,还开展了无形遗产演出、讲解比赛、征文等系列宣传活动,约有5.5万人次参加了活动,派发各种宣传资料约15万份。精心策划黄埔军校建校80周年纪念活动,省市有关领导、全国黄埔军校同学会领导、国内外黄埔军校老学员代表、台湾四海同心会、各民主党派代表等约300人参加了活动。一年来,市属各文博单位共征集各类文物297件,策划主题展览81个,接待观众约158万人次。其中《广州工艺美术优秀作品展》、《宝鸡青铜国宝展》、《百年小平―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印象法兰西―雷诺阿、吉诺、卢奥、朱德群作品展》、《大唐雄风―昭陵文物展》等展览主题鲜明、内容丰富、陈列新颖、反响良好。从去年5月1日起,全市各博物馆、纪念馆对特殊群体实行免票或优惠开放。进一步完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打卡制度,开展博物馆与中小学共建、送展进校园等活动。积极扶持行业博物馆和个人博物馆建设,陈李济中医药博物馆建成开放,珠江啤酒集团博物馆已动工,广州博物馆自然陈列馆、机械博物馆也正在筹划中,番禺区投资700万元建设冼星海纪念馆,还建成一个民营企业展览馆――明珠艺术馆。

  五、净化和繁荣文化市场,促进我市文化产业发展

  一年来,文化市场管理工作坚持一手抓管理,一手抓繁荣,大力整顿和规范文化市场秩序,不断完善文化市场管理机制,使我市文化市场呈现了繁荣有序的发展态势。

  网吧专项整治取得明显成效。番禺、增城、天河、东山、黄埔等地实行包干责任制,逐级签定“重点整治责任状”,分管领导还建立联系点。我市各级执法部门共出动62717人次,共检查网吧13167家次,取缔黑网吧921家,查处接纳未成年人的349家,查处超时经营的134家。同时逐步建立网吧长效管理机制,发布了举报网吧违法行为奖励办法,建立了网吧专项整治联席会议制度,制定网吧专项整治考评办法,还发出了《致全市中小学家长的公开信》,文化部市场司向全国转发了该信。

  音像制品市场秩序明显好转。我市各级文化部门以治理音像经营店档为重点,同时加强对城乡结合部等非法音像制品集散地的监控。白云区克服人手少、任务重的困难,收缴非法音像制品2178万张,该区稽查队被美国电影协会授予“保智维权、盗版克星”牌匾。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17473人次,查处音像店档2662家次,查缴非法音像制品8856万张。

  演出市场繁荣有序。我市各级文化部门根据广州演出市场的特点,加大对夜间和节假日演出市场及城郊结合部演出场所的稽查力度,确保我市演出市场的健康有序,全市各类演出约2万场次,观众达500万人次。

  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广州市文化娱乐业协会”,吸收会员达到480个,协会积极开展活动,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

  部分局属经营单位取得新的突破,美术公司获得了承接境外建筑装饰工程资格,经营收入创下1.4亿元的新高。文物总店完善内部机制改革初见成效,公司总收入和利润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42%和163%,为全国文物店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电影公司珠江院线电影票房收入达4800万元,比去年增长60%,仅中华广场电影城票房就达2400万元,全国排名第三。广州文化假日酒店超额完成年度预算指标。新时代公司出版《国乐大全》、《金铁霖声乐教学》等音像精品,受到业界关注。

  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逐步建立有利于推动文化创新的文化管理体制

  启动文化体制改革。我局积极参与制定7项具体改革方案,为市委、市政府提供决策参考,扎实推进各项体制改革工作,其中广州民族乐团已组建成立并开始运作。事业单位聘用制改革试点取得成效和经验,并在局直属各艺术院团全面启动。

  推进依法行政和政务公开。以《行政许可法》实施为突破口,对46个行政许可项目进行了清理,仅保留18项。制定了行政许可责任制度和行政执法行为告知制度。开展市、区(县级市)文化行政执法调研和检查,制定了政务公开管理办法,把文化市场管理与审批等政务情况,通过广州文化信息网及时向公众公开。调整局机关职能配置的内设机构,增强宏观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文化设施建设进展顺利。目前,广州歌剧院已经奠基开工,广州图书馆新馆已进入设计方案邀请竞标阶段,黄埔军校旧址保护和周边环境建设正式启动,广州艺术创作中心已完成选址,沙河顶三团一院改造工程正按计划推进。

  局系统档案工作成绩突出,机关服务中心、文化发展总公司获得了省一级认证,局属单位档案综合管理达标管理单位达标率达到94%。广州艺校被评为省级重点中专学校。

  七、切实加强党的建设,为文化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坚持把理论武装作为首要任务。认真总结以往的学习经验,结合新的形势要求,采取参观考察、学习交流、辅导教育、集中研讨等多种方式,使中心组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明显增强,同时,指导和带动局系统各级党组织抓好理论学习,组织各类讲座、培训班,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动广大干部撰写理论学习体会文章,经过层级推荐共收到300篇,有效促进了干部理论水平的提高。创办了“广州文化讲坛”,邀请知名专家学者主讲,去年7月份开讲以来,共举办了22期,成为我市文化理论知识学习的重要品牌。

  以领导班子和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切实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抓好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广泛听取局系统干部群众对局领导班子及成员的意见,认真进行对照检查。各单位党组织积极推进固本强基工程,如广州图书馆把固本强基工程贯穿于加强组织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形象建设、队伍建设等具体工作中,发挥了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促进了业务的发展。一批工作在第一线的文化艺术专业人员成为党的新鲜血液。实施文化人才开发战略,加大投入,通过国内外考察学习、观摩采风活动,举办个人专场演出、出版个人作品专集等形式,为17位培养对象提供了经费支持。与清华大学联合举办了“可持续发展领导型人才高级研修班”,33位基层单位年轻领导和后备干部参加了培训。建立个人工作室和重点科研站点,创新人才培养新思路。引进了博士生1人、硕士生12人、本科生10人、高级和中级职称专业人员各1人。

  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机制,深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制定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办法、局直属单位领导班子效绩考核试行办法等一系列廉政监督制度。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执行和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业绩评定、奖励惩处、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以基层评议机关为载体,进一步完善办事公开、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等一系列制度,局机关干部认真履行职责,没有发生一起群众投诉公务员的案例。

  老干工作以老干处、局系统离退休协会、基层老干专管员组成三级管理服务网络,老年大学越办越兴旺。工会活动有声有色,职能作用不断增强。共青团引导和激励广大青年开拓进取、爱岗敬业,出版《文化青年》,开展文化青年志愿服务活动。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局系统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治理获得全市二等奖。财务和资产管理更加规范高效,为文化工作提供了有效的资金保证。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