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广州市外经贸工作回顾

  • 听全文
  • 2008-10-27
  • 来源:市商务局
  • 分享到
  • -

    2007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外经贸工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通过做优外资,不断提升外资质量,提高投资效益;通过做强外贸,推动进出口平衡发展,打造外贸发展的新引擎;通过做大外经,加快“走出去”步伐,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对外投资格局;通过做好服务,全面实施“创新服务年”活动,营造务实高效的政务环境,实现了开放型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预计全市去年合同外资74.04亿美元,增长68.61%;实际利用外资32.83亿美元,同比增长12.31%。广州地区进出口总值达734.94亿美元,同比增长15.25%,实现连续五年每年上一个百亿美元台阶。其中出口379.02亿美元,同比增长17.06%;进口355.92亿美元,增长13.39%。全年新签对外经济合作业务合同金额2.32亿美元,增长17.69%;完成营业额2.14亿美元,增长18.08%。核准境外投资项目24个,总投资额5.11亿美元。在张广宁市长和陈明德副市长的悉心指导和大力推动下,我市申报“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和“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相继获得成功。

    主要特点:

    (一)关键项目落户提升产业竞争力,总部经济发展方兴未艾。

    1-11月,全市批准投资总额1000万美元以上大项目244个,增长22%;合同外资63亿美元,增长101.28%,占全市合同外资九成。总投资超30亿元人民币的日本日野汽车、总投资超60亿元人民币的JFE钢铁冷轧项目和3M华南生产基地等一批关键项目的落户,进一步提升了广州的产业竞争力。迄今为止,来穗投资的世界500强跨国公司累计已达160家,设立外商直接投资项目348个,投资总额135.48亿美元,合同外资51.69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44.39亿美元。外商投资企业在广州设立的具有总部经济特征的企业超过60家,其中广州安利等5家企业已被认定为中国总部。

    (二)服务业吸收外资成倍增长,有效优化我市开放型经济产业结构。

    1-11月,我市服务业合同外资38.57亿美元,增长96.89%,占全市合同外资总额的55.62%;实际使用外资20.66亿美元,增长94.26%,占全市实际使用外资总额的64.14%,比2006年大幅提升了近30个百分点。跨国公司加大对我市现代服务业的投资力度,微软(中国)产业基地、IBM软件创新中心、英特尔广州国际安全数据解决方案中心、英国乐购(TESCO)华南区总部等一批国际先进的现代服务业项目相继落户我市。

    (三)外商投资企业增资扩股趋势明显,推动优势产业集群发展。

    去年前11个月,全市新批增资项目641个,增资合同外资为43.06亿美元,同比增长1.71倍,占全市合同外资总额的62.10%;项目平均增资规模由去年同期的281.4万美元大幅增至671.75万美元,显示了外商对投资广州的信心不断增强。其中,广州本田增资4.30亿美元,LG―飞利浦项目增资4.95亿美元。已落户企业积极设立新企业,扩大投资范围。世界500强企业拜耳公司在广州投资6200万美元新设立广州拜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名幸电子投资9800万新设立名幸电路板公司等,进一步延长了在广州的投资产业链。

    (四)日韩投资增长迅猛,我市持续成为亚太地区投资热点。

    去年前11个月,我市吸引亚洲地区合同外资41.12亿美元,同比增长1.16倍。其中,来自香港合同外资32.87亿美元,同比增长1.2倍;日本合同外资5.25亿美元,同比增长1.9倍;韩国合同外资2.22亿美元,同比增长4倍。实际外资前五名的国家(地区)依次是英属维尔京群岛、香港、日本、英国和新加坡,这五个国家(地区)实际外资合计28.53亿美元,占全市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近九成。

    (五)出口产品结构稳步改善,服务贸易成为外贸新亮点。

    全市机电产品出口192.13亿美元,增长18%,占全市出口总值的50.7%。高新技术产品出口66.48亿美元,增长8.3%,占出口总值的17.54%。全市整车出口4.3万辆,同比增长69.15%;汽车及零部件出口突破10亿美元(10.71亿美元),同比增长98.25%。“广州软件”出口竞争力不断增强,全年登记软件(不合嵌入式软件)出口合同195项,合同金额1.54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43倍和5.8倍。1―11月全市服务贸易结汇达到50.95多亿美元,同比增长15.2%。全球IT软件外包服务100强的Sierra Atlantic与艾瑞软件开发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广州最大的承接软件外包企业。我市在香港设立广州软件(香港)合作中心,与香港软件外包联盟签订了穗港软件合作协议,共同开拓国际市场。

    (六)一般贸易发展加快,加入联合国采购取得新突破。

    一般贸易进出口总值341.46亿美元,占全市进出口总值的46.46%。截至去年年底,我市民营进出口企业达5796家,超过备案登记总数的八成半,成为推动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的主力军。民营企业进出口总额达139.84亿美元,同比增长31.69%,比全市进出口增幅高出16.44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增速高达44.47%。我市联合国注册采购供应商数量增长一倍,进入全球采购系统取得新突破。目前,我市已有275家企业获得联合国采购注册供应商资格,其中民营企业206家。广州万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成为我市首家成功实现联合国采购现实出口的企业,广州丰彩彩印有限公司两次获得联合国采购订单,成为我市第一家直接获取联合国服务贸易采购项目的企业。

    (七)“走出去”范围更加广泛,高科技企业开始在全球布局。

    去年广州企业的投资市场涵盖12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大部分项目分布在港澳以外的市场。广州世贸科工贸在非洲加蓬设立了农场,广州陇源金属有限公司在刚果设立矿业公司,吉声琴业有限公司在巴西设立销售公司,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集团与南非企业签订非洲市场凉茶开发推广合作项目,开创了中国企业在国外设立中医药生产基地的先河。高科技企业开始步出国门,在全球实现资源配置。去年我市有4家软件企业分别在香港、日本和英国设立了境外软件机构。广州飒特电力红外技术有限公司在爱尔兰开设分公司。

    过去的一年,我们重点抓了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围绕广州国际大都市建设需要,创新招商方式,开展全方位的高端城市营销。

    去年6月,借张德江书记赴中东、非洲访问之机,组织广州经贸代表团随省团开展经贸交流活动,取得明显成效;借助香港回归十周年契机,张广宁市长率团访港,举办“携手共进,再创辉煌――穗港经贸合作交流会”系列活动,共促成了16亿美元的项目签约,推进了两地在现代服务业和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以及数码科技等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合作;借东盟与中日韩合作10周年契机,陈明德副市长率团赴马来西亚、日本、韩国开展经贸交流活动,在产业招商和资源进口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效;举办“亚太总裁与省市长国际合作大会”系列活动,有效提升了广州的城市知名度和推介了合作商机。

    通过白皮书这一新形式在香港全面发布广州外经贸发展情况,推动重点产业对外合作。这是内地省市首次以政府主管部门名义在境外发布外经贸总体情况的白皮书,创新了招商引资模式。英文版的白皮书已经送达世界500强企业、各国驻华使领馆和有关中介机构,成为“投资广州百科全书”。此外,还编写了《走进广州》宣传册和宣传片,通过机场贵宾室、法航、全日空等国际航班以及白云国际会议中心等场所开展对广州投资环境的宣传。

    二是围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目标,加大对高质量项目的吸纳力度,引导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

    积极引导汽车、石化、电子、生物医药等四大支柱产业和软件、新材料、环保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重大项目落户。去年,我市引进了日野整车项目,对优化我市汽车产业结构和布局具有积极意义;引进了JFE180万吨冷轧项目,改写了广东没有大型现代化冷轧生产线的历史;引进了世界500强企业,法国石化巨头道达尔集团的全资子公司――沙多玛化学有限公司在南沙建立亚洲生产基地。

    围绕外资重大项目开展招商,推动工业向技术创新和集群发展转型。推动广汽本田项目首期投资20亿成立广州本田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开发自有品牌,将汽车产业链延伸到概念设计、造型设计、整车试作、实车测试、零部件开发等高价值环节。先后在日本举办的针对丰田汽车二、三级零部件配套和日野系列零部件配套的两场汽车零部件产业投资推介会,引入了日产汽车变速箱等关键零配件项目落户;围绕飞利浦液晶显示项目,在韩国举办了产业招商会,引入了六个飞利浦液晶显示项目所需的关键配套项目,投资总额达2.79亿美元,随着这批项目的建成投产和下一步配套项目的进入,广州将成为全国乃至东南亚重要的液晶显示器生产基地。

    三是围绕提升中心城市服务功能,以总部经济为重点,扩大现代服务业的对外合作。

    抓住CEPA补充协议四签署的机遇,大力加强与香港现代服务业的对接。去年,我市先后在香港举办了“携手共进,再创辉煌――穗港经贸合作交流会”,推介东塔、白云新城建设项目与亚运商机;举办“广州荔湾新春招商会”,推出商贸类、物流园区类、总部经济类、旧城改造类等42个现代服务业招商项目;举办“生态从化,无限商机”推介会,推介从化的旅游、酒店项目;举办“穗港中介服务业洽谈交流会”,加强穗港中介业的交流与合作。新加坡举办了“广州―新加坡现代服务业合作发展推介会”,在韩国举办“广州动漫产业投资推介会”,专题推介广州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商机。

    为加快发展总部经济这一重要新型经济形态,根据市政府颁布的《广州市鼓励外商投资设立总部和地区总部规定》,我市先后举办了广州总部经济发展研讨会、亚太总裁会议等系列活动,宣传广州总部经济发展的优势与商机,推介广州发展总部经济的重点区域。市外经贸局组织了政策宣讲会,并联合市财政局对申请认证的总部企业进行考察,截至目前,我市已受理了9家总部企业的申请,并对安利、龙沙、福达、京信通信以及箭牌糖果五家总部授予了“总部企业”证书。在我市的大力推动和鼓励下,英国乐购华南区总部、日立电梯中国总部等一批总部企业纷纷落户。

    四是围绕外贸发展方式转变,大力实施科技兴贸和品牌带动战略,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继续实施科技兴贸和品牌带动战略,推动广州外贸发展方式转变。举办“自主出口品牌建设与企业国际竞争力”论坛,组织17个品牌申报“中国出口名牌”,组织企业先后参加中国品牌出口商品欧洲展、美国展等多个境外展会;开展自主品牌专题调研,牵头起草《关于广州市发展自主品牌出口的若干意见》。支持美晨集团、康达木业、鹏辉电池等一批具有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民营生产企业参加广交会。积极发挥市科技兴贸专项资金和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的引导作用,在继续支持软件、医药出口和自主出口品牌培育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对服务外包、汽车及零部件出口以及出口质量体系和产品认证的支持。我市还首次制定了项目验收制度,开展支持项目的验收和评估。

    积极应对加工贸易政策调整,因势利导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围绕政策调整在境内外先后举办了5场政策说明会和6场专题座谈会,让企业全面、准确地理解政策调整的精神实质,及时调整经营方向。加强与商务部沟通,有效反映加工贸易政策调整中的问题并获采纳;指导各区、县级市、开发区外经贸部门用足、用活、用好内销政策,引导企业从单一的国外市场转化为同时开拓国外、国内两个市场,开拓新的利润增长点。

    五是围绕增强对外贸易发展后劲,鼓励进口贸易与服务外包,打造拉动外贸转型发展的新引擎。

    针对扩大进口,保持贸易平衡的政策调整,在全国率先推出鼓励进口的七条措施,包括提供金融支持、搭建进口信息平台、提供财政资助、编印《设备进口一本通》、举办进口专题政策说明会和进口业务培训班、协助企业参与境内外各类商品展等,积极探索在互利共赢开放框架下通过鼓励进口,提升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新途径。

    全力推动服务外包拓展市场。成立了以陈明德副市长任组长的广州市服务外包领导小组,起草广州市促进服务外包发展若干意见和发展规划,全力推动国家服务外包基地的申报和服务外包园区的建设等工作。成功举办以“服务外包引领全球产业转移新趋势”为主题的全球产业转移论坛,推动了国际服务发包方与我市企业的直接对接。以软件外包为切入点,先后举办“广州印度爱尔兰软件外包企业对接会”、“广州软件产业投资合作洽谈会”、“2007中国内地―香港―海外软件外包合作论坛”,推介软件产业投资环境,促成企业实现商业配对。

    六是围绕产业国际化发展规律,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推动企业开拓新市场。

    在随省委书记张德江同志访问非洲的经贸活动中,促进企业对坦桑尼亚、摩洛哥、南非等新兴市场的了解和接触,促成对外投资合作。举办了走进荷兰、波兰、香港、巴西等多场“走出去”沙龙活动,帮助企业了解国外的投资政策和市场环境。资助19家企业31个对外投资项目,促成4家软件企业在境外设立机构开展软件服务。积极帮助企业申报对外援助物资项目资格,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广州公司、广州轻出集团有限公司分别获得对外援助物资项目A级、B级实施企业资格,实现我市在该资格方面零的突破。

    七是围绕广州“两个适宜”环境建设需要,全面推行创新服务年活动,推动广州投资贸易便利化。

    做好贴近服务。针对国企引入战略投资者的需求,组织国企召开多次专题座谈会,帮助企业推出招商项目;举办讲座和培训班帮助企业了解联合国采购项目,帮助企业实现现实出口;加强对国家医药出口基地和国家软件出口创新基地园区的业务指导,协助解决园区企业在招商引资、外贸出口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对高新技术、自主品牌、软件出口位居前列的企业以及中小企业提供点对点的个性化贴近服务;在花都区、南沙区试点进行外商投资企业联合年检电子签章,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提高年检工作效率。

    做好延伸服务。正式启用市外经贸局对外服务大厅,有效整合对外公布的行政许可和行政审批事项,对所有业务实施“一个窗口”对外,做到统一申报、统一受理、统一收费、统一发证。大力推进“大通关”建设,做好重点口岸的通关协调,营造投资营商的“绿色通道”。推动南沙开发区和广州保税区区港联动保税物流园区的建设和申报工作。最近,南沙开发区已经正式对外开放;广州保税区区港联动保税物流园区也已成功获批。

    做好对话服务。针对外商和企业关心的“两税合一”、进出口商品税率调整、加工贸易商品目录调整以及人民币升值等新情况加强对企业的指导,采取定期举办政策说明会、情况通报会、外商对话会、领导接访日、网上问题解答、专题咨询日、上门走访、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面对面进行对话,拓宽信息沟通渠道,及时了解外商诉求。

    在充分肯定外经贸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外经贸工作存在的一些困难与问题,主要表现为:利用外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制造业利用外资速度减缓,吸收欧洲投资有所下降,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仍需加强;出口质量效益有待进一步增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主品牌增长较慢,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出口比重不高;“走出去”的深度与广度有待进一步拓展。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