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有效应对“三大考验”,实现 “两个稳定”
(一)有效应对冰雪自然灾害考验,打赢了春运抗灾保通大战役。今年春运,我们在天气情况最恶劣,交通状况最差,滞留旅客最多的严峻考验面前,坚决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会同全市有关部门和驻穗部队团结奋战、顽强拼搏,不怕疲劳、连续作战,使得我市春运在面临极大考验的情况下,最终实现了春运秩序的安全、有序。春运40天,广州地区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发送旅客2618.2万人次,公路发送旅客1603万人次,虽然今年春运总的旅客发送量比上年略有下降,但是在经历前所未有的考验下,谱写了春运史上最不平凡的一页,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二)有效应对四川汶川地震的考验,出色完成了支援地震灾区板房运输和救灾募捐工作。四川汶川“5.12”大地震发生后,我们迅速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紧急动员部署,全力投入支援四川地震灾区对口支援工作,通过及时组织协调铁路、港口、公路各单位以及地震灾区相关单位,出色完成了抗震救灾板房运输保障工作。在过程中,共从交委机关和系统各单位抽调了5批(共100多名)干部直接奔赴四川灾区现场落实板房运输的组织工作,累计到达地震灾区板房材料超过1500箱。市委朱小丹书记、张广宁市长和陈国副市长对我委板房运输保障工作给予充分肯定。此外,全委各单位和各级领导干部还积极响应中央和省市的号召,广泛发动全市交通行业开展抗震救灾募捐工作,累计筹集救灾善款约600万元。
(三)有效应对燃料价格上涨的考验,有效维护我市交通行业正常运行。今年以来,我们国家遇到了一系列突发性自然灾害,同时燃料等各种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给我市交通经济运行造成了一定冲击。面对这些情况,我委积极协调争取政府财政补贴,督促公交企业开源节流和做好融资风险控制,最大限度降低不利影响,有效维护了我市公交行业正常运行。此外,在11月下旬到12月初,针对国际金融危机等因素对我市出租车行业产生的冲击,我委按照省市领导的批示和工作部署,会同有关职能部门积极主动应对,及时制定并实施“八项措施”,促进了行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四)严抓交通安全监管,实现了交通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今年以来,我委坚持安全生产季度例会制度,落实安全生产百日督查和重大节假日安全生产工作,及时组织全行业开展了专项安全生产整治,有效强化了安全监管工作。全市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道路交通安全生产主要指标完成情况比上年有所改善,辖区内水上交通安全没有发生营运船舶的水上交通事故,全系统没有发生劳动安全生产死亡事故和中毒事故,实现了安全生产管理控制目标。
(五)加强生产协调,实现了交通经济运行形势的稳定。1、海港运输:广州港完成货物吞吐量3.47亿吨,同比增长4.6%。广州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097万TEU,同比增长18.5%,其中南沙港区完成集装箱吞吐量644万TEU,同比增长51.7%,集装箱吞吐量增速处于全国沿海主要港口的领先位置,广州港集装箱已成为国内继上海、深圳之后第三个千万标箱级别的集装箱港口,预计年底可跻身全球集装箱港口10强)。南沙港区累计共开通集装箱班轮航线30条,比去年增加4条。在港口通关服务上,广州电子口岸已实现了关港平台正式启用和舱单申报系统正式收费运营。2、空港运输:白云机场累计完成飞机起降28.04万架次,旅客吞吐量3343.5万人次,货邮吞吐量68.6万吨,年旅客吞吐量同比增长8%,增幅居国内大型机场之首;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开通了广州-吉隆坡、广州-多哈等4条客运航线,累计开通定期国际(地区)航线共57条,通航的外国航空公司达到37家,国际航班数量达到378班。3、市内公共交通和社会运输:市内公交客运量32.5亿人次,同比增长5.24%。4、全社会运输和市内公交:广州地区全社会客运量5.5亿人次,与去年同比增长8.16%;全社会货运量4.94亿吨,同比增长7.82%。此外,还抓好交易会、“国庆”黄金周等重大商贸文化活动和节假日的运输保障任务。
二、加快“两大枢纽”、“一个网络”建设
(一)推进海港建设。抓紧推进了南沙港区粮食及通用码头、南沙港区三期工程建设以及出海航道三期工程、白坭水道航道整治工程前期工作。目前,南沙港区粮食及通用码头已获得省发改委的核准,正在加紧筹备开工,计划2011年试投产。南沙港区三期项目的环评报告和土地预审意见已获得国家有关部门批复。出海航道三期项目初步设计已通过交通运输部审批,预计今年下半年正式开工,2011年全面完工。届时,广州港出海航道水深将从目前-15.5米变为-17米,有效宽度达到243米, 15万吨级船舶将可以进出南沙港区。广州港南沙保税港区正式获国务院批准设立,且南沙港区经世界卫生组织(WHO)考核,成为全球首批国际卫生港口之一。
(二)推进空港建设。今年以来,经协调努力,国家发改委已正式批复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扩建工程项目建议书。白云机场扩建工程累计完成投资超过14.98亿元。联邦快递项目已实现试投产运行,计划2009年2月6日正式全面投产。东三、西三指廊及连接楼项目、中性货站的基本建设工程已基本完成;抓紧推进了机场北滑行道系统和东四、西四站坪工程建设,以及第三跑道项目的前期工作。此外,重点协调推进广州空港综合保税区申报筹备工作。已牵头制订了《广州空港综合保税区申报工作方案》和《广州空港综合保税区设置方案》,并协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开展空港综合保税区可行性报告编制工作。
(三)推进高速公路和运输场站网络建设。在建公路建设方面:东二环高速已交工验收;东新高速累计完成总投资的47%;广深沿江高速累计完成总投资的46%;广河高速广州段继今年3月控制性工程先行开工后,于今年7月主线土建工程陆续实施,累计完成总投资的14%。加快广明高速广州段、增从高速、南二环高速、大广高速粤境段、北三环二期、平南高速工程前期工作,力争在今年底到明年间分批动工建设。大力推进广州火车新客站汽车站、火车东站汽车站建设工作。继续加快一批公交站基建手续,新增港湾式公交站35个。配合全市“创文明”工作,加大力度推进了我市19个公交站场及客运站场的无障碍设施建设整改工作。积极协调推进太和、太平收费站撤并工作;协调实现广佛两地公路年票互通
三、抓好“两个创建”、“四项整治”工作
(一)大力推进公交行业创文明工作。一是推进环保型公交建设:共督促有关公交企业推进清洁能源公交车辆134台,加快推进公交出租车行业规模使用车用LPG清洁能源工作,实现国产气日供应量达80吨/天,完成气站国产化置换6座,使用车辆1000辆。二是推进集约型公交建设:组织实施了我市历史上规模最大新一轮公交线网优化工作,加快完善三级公交服务网络。今年前三季度,共开行高峰快线29条,开行公交中小巴线路48条(累计开通了97条),优化调整常规公交线路267条次,强化常规公交与地铁衔接。重点加强了中小巴运营服务管理,明确中小巴线路的“三定”(定时、定点、定班)营运标准,及时更新了全部中小巴线路站牌,落实服务检查整改。继续加大力度推进公交企业资源整合后续工作,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出台了《广州市公共汽车电车行业管理考评办法》和《广州市公共汽车电车行业管理考评实施方案》,加强对公交行业服务质量监管。积极协调落实优先发展公交的政策措施。重点推动出台了《广州市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实施意见》等重要文件,争取政府出台对公交行业综合扶持政策,全面组织实施公交地铁票价优惠工作,目前各项工作按计划有序推进。完成了一系列重大公交疏运保障任务,积极推进中山大道快速公交试验线建设相关工作。三是推进智能型公交建设:继续做好智能公交调度系统、公交多媒体系统推广应用,完成了8600台公交车视频监控系统和326台中小巴智能公交系统建设,其中安装公交摄像头2.6万个;完善羊城通系统充值等功能,启动了公交地铁票价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优惠活动,累计实现羊城通发卡达到931万张。
(二)坚持深入推进出租车行业创文明工作。为了巩固提高出租车创文明成果,今年继续推进了一系列管理措施。一是继续保持高压态势抓好市场秩序整治,检查出租车超过29万车次,共查处各类出租车违章2184宗,出租车月平均违章率持续下降至0.74%。二是引导鼓励车辆更新工作和今年市区出租车运力投放工作,通过社会招投标投入出租车运力1100台,并已全部投入营运;分期做好5年以上1.6升出租车提前退出营运政府奖励金发放工作。今年已累计更新车辆3000多辆,全市共有中、高档出租车约1.55万台,占车辆总数的87%。三是推动出租车企业优化结构,促进行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四是强化对司机的培训教育和服务质量监管。全面开展出租车行业清洁行动,整治出租车车容车貌,实现市区出租车全面启用新的座椅套,进一步改善出租车的整体面貌。
(三)全面开展交通行业“四项整治”。一是加大力度协调缓解中心城区停车难问题。起草、出台了《广州市房地产开发项目车位车库租售管理规定》等一批停车场管理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协调推进停车场联合整治工作以及停车场规范管理试点等工作。今年,全市共新增停车泊位6万多个,超额完成了年度计划(5万个)。二是推进客运管理改革和市场整治。完成广佛道路客运同城化改革试点线路开通工作,开通6条广佛城巴线路和5条广佛快巴线路。加快落实公路客运站场规范服务和站场评议工作。三是深化货运市场整治。基本完成了沙河涌沿线9家货运市场撤场搬迁工作,积极协调解决货运发展区内新建站场的用地问题,并检查督促货运发展区内新建站场规范筹建,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加强安置保障工作。积极协调市交警部门优化货运车辆交通管制措施。组织开展了西堤地区货运综合整治和抓好过渡区无证照货运站场的全面排查。全面完成危运车辆更换GPS终端工作并推进IC卡配载系统在源头单位的安装使用。加大力度开展货运站场货车尾气治理。四是推进机动车维修市场整治。联合市公安、城管和属地区政府等联合整治,清理无证维修档达1295户,重点区域维修市场秩序明显好转。完成了956家维修企业质量信誉考核和维修行业创建诚信优质服务标兵单位评选活动。推进了我市营运车辆综合性能检测业务管理模式改革。加快开发维修质量信息监管的电子签章系统。推广白云区湛隆维修示范街管理模式。加强对公交、出租车技术状况的检测,保障车辆良好运营。
四、抓好“两学”、“一创”活动,促进交通事业协调发展
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深入开展继续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积极组织、协调交通行业落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各项工作任务。积极推动了广州市交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进一步理顺了市公路质监站、交通运输研究所的管理工作。加大力度协调推动公交、出租车和停车场行业立法工作,以及加快制定一批交通行业管理的政府规章。坚持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和行政效能监察专项工作。继续推进工会和团组织的自身建设,同时,交通团工委联系发动青年志愿者的工作取得较好成效。进一步指导做好行业协会建设。坚持抓好我委离退休干部管理,组织各类送温暖慰问活动。结合保障“平安奥运”任务,坚持推进信访工作制度化、正常化,并抓好全市大接访工作落实。坚持围绕委各阶段重点任务,加大宣传力度,做好舆论引导工作,进一步树立我市交通行业良好形象。坚持推进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工作,抓好交通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