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市容环卫局2008年工作总结

  • 听全文
  • 2009-08-27
  • 来源:市市容环卫局
  • 分享到
  • -

  2008年,我市市容环境卫生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不断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加强市容环境卫生的综合整治,加大环卫管理体制改革的力度,加快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环卫长效管理机制,全面推进市容环境卫生的规范化和精细化管理,和其他部门共同完成了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支援抗震救灾等各项任务。

  (一)解放思想大讨论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扎实的成效。按照市委的部署,全局深入开展了“解放思想大讨论”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通过学习讨论,进一步激发了党员干部勇于解放思想,敢于创新的信心。各单位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深刻剖析在环卫作业市场化运作、完善环卫长效管理机制、维护环卫工人合法权益和环卫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形成专题调研报告,使一些难点问题得到较好解决。在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局党委组建了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领导成员深入直属单位作专题辅导和调查研究,各单位突出实践特色,深入开展“五个一天”和“四个一次”活动。为了找准制约和影响市容环卫工作的突出问题,局领导深入基层认真听取和广泛征求意见,召开座谈会13场,发放征求意见函60份,收集意见建议25条,形成了局党委分析检查报告。该报告得到了市委第六指导检查组的肯定。

  (二)通过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提高了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水平。去年初,为迎接检查组的考核验收,我局通过强有力的督导,使“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农贸市场周边和河涌等环境卫生的突出问题得到整治。全年清理乱张贴和乱涂写1000多万宗。各项环境卫生指标达到或超过了《国家卫生城市标准》,为我市荣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作出了贡献。目前,全市清扫保洁面积8862万平方米,比2007年增加2600万平方米,城区道路机扫率为31.3%,每天保持洒水冲洗城区道路2251公里。2008年,全市处理生活垃圾357万吨,平均每日处理生活垃圾1万吨,无害化处理率为88.2%。利用生活垃圾发电1.11亿度,上网总电量8500万度,实现电力收入5100万元。垃圾收运方式不断改进,“车载桶装”收运方式逐步推广。垃圾运输车辆污水滴漏现象明显减少。全市231条河涌(913公里)全部纳入环卫专业保洁。无害化处理粪便19.5万吨、各种死禽畜1818吨。从2008年1月1日起,全市环卫公厕免费开放,结束了我市从1989年开始的环卫公厕收费的历史。

  2008年第21个“双竞赛”评比表彰活动中,市政府授予花都区、海珠区、萝岗区为“羊城市容环卫杯”一、二、三名,65名环卫工人被评为“优秀城市美容师”。

  (三)大力推进环卫投融资体制改革。根据市政府城市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按照“市国有企业+产业化”的思路,明确了广日集团公司为我市垃圾处理设施的投融资主体,统一负责我市垃圾处理设施的投资、建设和运行管理。兴丰生活垃圾填埋场清洁发展机制项目正式并网发电,填补了我市在该项目的空白,成为目前国内最大的生活垃圾填埋场清洁发展机制项目。金沙洲居住新城生活垃圾真空管道3号收集系统已建成,即将投入使用。李坑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二厂已完成立项、征地、BOT单位招标工作,环评报告已报省环保局审核。2008年,共新建公厕104座,采购生态环保移动公厕60座,并为324座公厕配置了残疾人无障碍设施,完成了琶洲会展地区公厕布点规划。更新环卫公厕指示牌1000套。新建垃圾中转站11座,改造16座。更新环卫作业车辆246台。

  去年,我局在借鉴国内外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立足长远,按照超前规划和分步实施的原则,制订了《广州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规划方案》,明确了我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的近中期任务。

  (四)保障环卫工人合法权益初见成效。去年初,我市部分环卫工人因合法权益问题,相继发生了集体上访和罢工事件,引起了市领导的重视和社会的关注。为此,我局立即组织十个调研组,会同市社保局和总工会分赴区、街、环卫站、环卫协会和清洁公司,就环卫工人的工资待遇和环卫管理体制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广泛调查。在此基础上,市政府专门召开会议,研究了维护环卫工人稳定和保障环卫工人合法权益的问题,规范了环卫工人工资待遇,包括环卫工人工资构成、正常工作时间工资标准、加班费、高温费和社会保险等。从去年4月起,市政府明确要求各区将街道环卫经费纳入区财政预算,明确规定街道环卫经费不足部分由区财政支付。同时,市政府也加大对街道环卫经费的投入,将原缴市财政的生活垃圾处理费改为上缴各区财政后全额返还街道,用于补充街道环卫保洁经费不足。市总工会还指导在环卫队伍中建立工会组织,白云区、荔湾区和南沙区相继成立了环卫行业联合工会。

  (五)主动引导媒体的宣传工作成效显著。全年发放环卫宣传资料10多万份,在省、市媒体上发稿5000多篇,在《每天快报》、《穗府信息》刊发稿件63篇,在电视台和电台播放宣传节目1000多分钟,近2万余条次,出版《羊城市容》报21期,网上发布各类信息889条,接收网上投诉和咨询703宗。与市教育局联合在全市100所中小学开展了环卫知识进校园的活动。继续举办“环卫设施公众开放日”和“我与环卫工人零距离”的活动,组织4850人(次)到兴丰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李坑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参观。全年处理群众电话、来信投诉205宗,信访129宗,办结和回复率为100%。办理市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28 件,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对我局的办理情况评价满意。

  (六)出色地完成了支援抗灾救灾任务。在去年初抗御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和“5.12”抗震救灾工作中,全局广大干部职工踊跃为灾区捐款达40多万元;局党委还将上半年在职党员所留存的1.5万元党费全部支援灾区。我局连续两次向四川绵阳地区派去了22名环卫救援技术骨干,援助垃圾压缩车3辆、洒水车6辆、吸粪车2辆、流动公厕30座。赴川救灾的全体队员受到了灾区群众的高度赞扬。我局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抗御冰冻灾害先进集体、广州市抗震救灾先进集体,2名同志被评为广东省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个人,4名同志被评为广州市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个人。

  (七)进一步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党风廉政建设。去年调整充实了5个直属单位的领导班子,配齐了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选拔任用(聘任)处级干部21人(含试用期转正、续聘7人),科级干部22人,事业单位中层管理人员聘任36人,接收军转干部9人,招收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7人,安置随军家属2人,评审或认定专业技术职称6人。全年发展新党员15名。在加强干部的思想、组织和自身能力建设的同时,突出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完善惩防体系。全年召开专题学习会9场(次),各级中心组学习会19场(次),开展党章知识竞赛(测试)3场次,举办党支部书记暨纪检干部业务培训班1期。并坚持把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与个人品德教育和业务培训相结合,坚持用制度来制约和规范行政行为,用任务来带动效能建设,用群众的满意度来检验成效,不断推进政务公开,促进机关作风的转变。2008年,我局共有66个单位和个人获得市以上的荣誉和表彰。

  (八)直属单位的建设全面进步。以“便民、利民、为民”为宗旨,大力加强机关思想作风和业务能力建设,精心组织落实“接访日”活动,修订和完善了机关工作纪律,深入开展了为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活动。全年机关干部下基层指导帮助工作40次。与兴宁市浮北村和番禺区�i边村开展互帮互助活动,慰问党员群众35人。直属单位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出色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水上处以河涌保洁监管为突破口,不断创新管理思路,加大执法力度,水域保洁管理和行政执法效能不断提高。余泥处进一步理顺关系,在强化制度建设,创新工作方式和解决重点问题上下功夫,开始启动水上运输余泥。废管中心积极推进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投融资体制的改革,垃圾终处理设施建设逐步推进,完成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卫生处理厂和无害化处理厂注重改进工艺流程,落实设备维护制度,注重疾病预防,出色地完成了死禽畜和粪便的无害化处理工作。洒水车队积极推进信息化和精细化管理,以完成各项重大任务为契机,不断培养快速反应的能力和顽强的工作作风,在“5.12”抗震救灾工作中完成任务出色。研究所继续以能力建设为重点,不断提升资质能力,大力开拓业务新领域,单位综合竞争力不断提高。环卫机械设备厂继续在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上下功夫,合理调配资源,生产经营保持稳定。全局各单位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和保密工作,建立和完善领导机构,严格落实各项制度,加强相关法规教育,全年保持了安全稳定。计划生育“四率”继续保持了100%。

  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对环卫工人合理诉求重视不够,问题曝露后,才被动地想办法解决,影响了环卫工人队伍稳定。二是因选址和环评审批等原因,部分环卫设施项目建设速度较慢,全年只完成投资计划的65%。三是部分“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的保洁质量有待提高。四是对建筑垃圾的管理还没有理顺各部门的关系,零散余泥撒漏现象时有发生,建筑垃圾受纳场的建设滞后。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