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场主体平稳增长。全市实有市场主体767580户,比上年底增加111232户,增长16.95%。其中内资企业31054户,私营企业175245户,外商投资企业9250户,个体工商户552031户。
——食品安全进一步得到保障。全年共查处食品案件417宗;查处私屠滥宰案件512宗,查扣生猪590头,猪肉32074.77公斤。“放心肉”每日定点屠宰量保持在1.4万头,市中心城区保持在6800头。
——打击经济违法行为成效明显。全系统共立案查处各类经济违法案件14815宗,案值14亿元,罚没入库1.49亿元,有力净化了市场经济环境。
——驰名、著名商标数量明显增加。“王老吉”等9件商标获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创我市单批次获认定数量记录。全市共有中国驰名商标36件,广东省著名商标286件,广州市著名商标640件。
——企业诚信建设不断加强。全市共有“守合同重信用”企业2629家,“守合同重信用”个体工商户187家,创建“守合同重信用一条街”15条。对市场信用分类进行首次认定,全市1747个市场被认定为A类市场的174个、B类810个、C类394个、D类209个。
——消费者权益得到有效保护。12315和消委会热线共接消费者来电17.1万宗,其中咨询11.9万宗,申(投)诉4万宗,举报1.2万宗,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2181.7万元。
2009年,广州市工商局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按照国家工商总局“增加总量、扩大规模、鼓励先进、淘汰落后”的要求,积极采取加强政策扶持、推行网上登记、落实年检帮扶、实行重大投资项目跟踪服务、开展大走访,以及开展股权出资出质登记、小额贷款公司登记、动产抵押登记等一系列措施,提供便捷高效服务,解决企业融资难等问题,帮助企业渡过金融危机。其中,下放注册资本1000万元以下(含1000万元)内资企业(含私营企业)的登记审批权到分局,推出外资网上登记注册系统,以及外资网与“邮政服务网”并网服务,方便企业办事。为“广西大藤峡水利枢纽”等重点项目开通“绿色通道”,为广州市农村信用合作社等334家国有企业及时办理转制登记手续。在“工商服务进万家”活动中,走访企业和个体工商户1.9万家,收集意见1187条。减轻对逾期年检企业的处罚,全市企业年检率达88%,创历年之最。全年免收企业登记费15万元,延长企业出资1010万元。办理股权出资金额6.4亿元;办理股权出质金额10.9亿元,担保债权金额12.3亿元。办理动产抵押登记716宗,帮助企业融资236亿元。对2008年预收取的“两费”进行退费,共计退费28184户,金额867万元。这些措施,降低了国际金融危机对市场主体发展的不利影响,推动市场主体在复杂困难的环境下继续稳定发展。
二、深入贯彻《食品安全法》,确保流通领域食品安全
(一)做好《食品安全法》的学习宣传工作。及时组织学习《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食品流通许可证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全系统参训人员达2000多人。印制1.9万份《食品安全法》宣传册,在全市各大超市、商场、农贸市场、社区、农村等张贴。3月13日,组织召开2100多人参加的“广州市落实市场经营者食品安全责任动员大会”,营造了良好的宣传氛围。
(二)切实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深入开展流通环节食品安全专项执法检查,组织实施打击流通环节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依法加强食品安全抽样检验,大力强化日常规范管理,继续完善索证索票、购销台账等制度,食品安全监管水平有新的提高。全系统13台食品安全监测车和161个食品安全监测箱共出动13524次,抽检农贸市场、商场、超市的各类食品108534批次,合格率99.4%,对不合格食品全部予以下架销毁。全市991家食品商场、超市建立了电子台账。对媒体曝光的番禺沙溪国际酒店用品城销售不合格仿瓷餐具等违法行为进行了迅速查处。制定下发《广州市工商局关于食品流通许可证核发管理实施办法》,核发食品流通许可证1.1万份。在全市977个超市、612个农贸市场、61个食品批发市场、49个定点屠宰场、3个生猪批发市场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利用高科技手段对市场交易行为进行监管。
(三)加强屠宰管理工作。2月18日发生“瘦肉精”中毒事件后,按照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立即启动食品安全应急预案,迅速组织开展打击使用“瘦肉精”等违禁药物违法行为整治行动。从2月19日至4月15日,全系统共派出执法人员2736人次,对3大生猪交易市场进行24小时驻场管理,排查来源于重点监控地区生猪2.2万头,查扣问题生猪331头,协助司法机关依法追究了10名涉嫌使用“瘦肉精”饲养生猪和销售含“瘦肉精”生猪人员的刑事责任。会同经贸、农业部门制订企业自检制度,推动企业落实对“瘦肉精”等违禁药物的自检工作。拓展牛羊定点屠宰管理工作,确定江村屠宰场、禾利屠宰场作为广州市区定点牛羊屠宰场。根据广佛同城框架合作协议,引入佛山市三水金盛菜牛屠宰肉联厂进入广州市场,充实广州市场供应。
三、全面加强市场监管,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
(一)严厉打击各类经济违法活动。一是打击传销活动。年初,经过省打传办考核,我市从传销活动二类(较严重)地区调整为三类(一般)地区。全年共清查各类场所9.8万间,捣毁传销窝点101个,遣散人员1255人,解救群众32人。全市创建“无传销社区(村)”2200个,占全市社区(村)总数的90%。二是打击制假售假及流通领域贩私行为。开展钢材、家电、汽配、化妆品、农资等专项打假行动,进一步净化市场环境。共查处假冒伪劣案件1285宗,涉案总值786万元,罚没入库1229.93万元。查处79宗走私贩私案件,查获涉嫌走私进口冷冻肉品600多吨,进口废旧电脑显示器、显像管等2.7万台,进口废旧汽车总成及零部件200多台。三是治理商业贿赂。查处工程建设、医药购销等领域商业贿赂案件160宗,办结154宗,涉案总值1.51亿元,罚没入库2702万元。四是打击商标侵权行为。查处商标违法案件1856宗,罚没入库2508万元,没收和销毁侵权商品271万件。第105、106届广交会共受理商标侵权投诉481宗;查处侵犯亚运会特殊标志专用权案件15宗。五是打击虚假违法广告。查处广告案件236宗,罚没入库125.27万元。监测媒介广告3.1万条次,对2998条广告作出改正或停止发布处理。监测全市1118个经营性网站的网络广告4800条次,对26个非法经营性网站发布的广告全部删除或屏蔽。六是打击虚假出资、验资行为。查处广州市卓越工商企业代理有限公司、广州合众实业投资有限公司涉及虚假出资、验资案件,对1242家虚假增资企业、首批对32家虚假验资企业的违法行为进行立案调查。开展打击“黑中介”专项行动,对登记代理机构进行全面整顿。
(二)积极参与城市综合治理。围绕新一轮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切实履行工商职能。一是认真清理无照经营。坚持“疏堵结合、以疏为主”的方针,组织开展无照经营情况调查摸底及建档建册、分别处理工作,全系统共引导办照5.5万户,取缔无照1.8万户。推广越秀区工商、环保、卫生、消防联合审批饮食店档制度,有效控制了饮食业污染扰民问题。深入开展“住改商”调研,掌握翔实的第一手资料,为市政府下一步规范管理工作提供了决策依据。二是规范户外、招牌广告。加强对亚运场馆周边临时广告及招牌广告的整治工作,共查处各类违法户外、招牌广告1万多宗,立案143宗。
(三)积极应对市场不稳定因素。针对我市部分批发市场受金融危机影响、经营额下滑引起的负面问题,妥善处理了流花地区服装、皮具市场等专业市场群体性经营纠纷。对“2009年广州(GAA)宠物水族用品展览会”违法强行延期办展事件进行现场执法和应急处理,有力维护了会展业的正常经营秩序,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和省工商局的充分肯定。同时,切实加强对市场高致病性禽流感及H1N1甲型流感的防控工作。
四、深入开展行评和“两年”活动,加强队伍管理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2009年4月份以来,我局开展了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12个分局接受了区、县级市政府纠风办的评议,全部获得“满意”结果,其中9个分局名列所在区、县级市被评议单位第一。市局以总分91.73分取得了全市被评议单位排名首位的优异成绩。扎实推进队伍作风建设年和机关服务年活动,市局驻政务中心窗口服务“满意率”保持在100%,“很满意率”达99%,列进驻各单位第一。加强财务和资产管理,根据有关厉行节约的要求,对出国(境)、车辆购置、车辆运行、公务接待等4项经费进行压减,全系统实际支出比上年压减1060万元;全面清理固定资产和“小金库”,妥善处理了一些历史遗留问题。此外,全系统工青妇、老干、计生、信访维稳、政务公开、档案、安全生产等工作,都较好地完成了工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