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知识产权局2010年工作的主要进展

  • 听全文
  • 2011-06-22
  • 来源:市知识产权局
  • 分享到
  • -

  2010年是广州亚运年和“十一五”收官之年。我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主动把握举办亚运盛会,推进国家中心城市发展的重要机遇,积极发挥知识产权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支撑作用,着力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

  (一)以举办广州亚运会为动力,全力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水平

  ――亚运立法优化知识产权法制环境。亚运知识产权保护是广州市政府的郑重承诺。我局肩负职责主动作为,在制定和实施《广州市亚洲运动会知识产权保护规定》的基础上,与国家局、省局联手推动提升广州亚运会保护工作,代拟国家八部委《关于加强2010年广州亚运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通知》,配合省调研制定《广东省亚运标志保护办法》,立法保护从广州市扩展覆盖到全国。结合广州的实际,制定和实施《第16届亚运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方案》、《广州亚运会知识产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先后筹划组织召开了“迎接亚运会、创造新生活”等3个新闻发布会,措施得力,影响广泛。以亚运立法为动力,全面推动知识产权制度改革,先后制定了《广州市知识产权局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规定》等5件规范性文件。积极搭建省市亚运联合执法平台、构筑亚运举办城市协作执法网络与行业协会维权联盟等等,本届亚运会法制的科学性、专业性及其广度和深度都达到了一个新水平。

  ――亚运保护强化知识产权维权。充分发挥市知识产权领导小组的作用,统筹有关部门开展亚运知识产权的申请、注册、登记工作,亚运专利、商标、版权、标志等共计达160项纳入法律保护范围,知识产权保护项目超过历届亚运会,为维护国家和举办城市的信誉与承诺提供了有力保障。亚运执法保护坚持专项与日常工作相结合,执法与企业维权相结合。组织各区、县级市知识产权局,开展亚运知识产权 “百日行动”专利执法,全年共巡查店铺5,570间,抽查商品8.23万个,查获涉嫌假冒专利产品111种,立案查处假冒专利行为案件35件,立案处理专利纠纷案21件。针对外国媒体反映的情况,联合市工商局、市版权局对涉外批发市场、涉亚相关楼盘、互联网站等进行了专项整治,共查处侵犯亚运会知识产权案件144起,举报投诉案件处理率100%;

  作产权保护加强区域联合执法,签订和实施《亚运会举办城市知识产权联合执法协作协议》,全年配合省局在周边城市开展了3次跨区域执法,进驻“广交会”、“广博会”等30多个国际国内重要展会现场执法,共处理知识产权纠纷1000余件。

  ――开展全国“双打”专项取得阶段成果。在亚运执法、接待、联防工作任务繁重的情况下,迅速组织量化落实国家局和省局的专利执法专项部署,研究制定了《广州市知识产权局系统专项执法行动实施方案》,并成立了由市局、区县局领导为主体的专项行动领导小组,明确六大任务、分三个阶段和具体组织分工,组成六个分队由局领导亲自带队,对番禺、天河、越秀、增城等六大重点区域、场所的重点商品、产品明查暗访和现场处置。据统计,去年市区两级共出动409人次(其中区县局出动180人次)巡查店铺8203间,抽查商品89800多件,处置涉嫌假冒专利产品111种。同时大张旗鼓开展专项行动宣传,采取媒体、电视、广告等形式,范围涵盖报刊、网络政务楼宇、出租汽车、公交车、珠江游轮。去年12月国家知识产权局来穗检查广东专项执法行动,检查组对广州市专项阶段性工作成效给予了积极评价,认为“广州是全国行动快,见效好”的城市之一。

  (二)以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为核心,加快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能力

  ――政策激励取得重要突破。一是完成《广州市专利奖励办法》调研起草,同年市政府颁布实施,首次设立市政府专利金奖、专利优秀奖、专利创造贡献奖、专利实施效益奖和国家、省的配套奖等8大奖项,奖项之多、创意之新倍受社会各界关注。二是知识产权政策加速融合中心工作。据统计,知识产权的相关政策、指标、要求,明确体现在知识城规划、民营经济发展、区域金融创新、国家服务业综合试点、老字号保护、科学发展指标体系等20多个政府规章、文件中;参与省、市《加强科技创新合作框架协议》、《加快推进广州中国科学院工业技术研究院建设合作协议》和《多用途计算机系统芯片项目合作协议》等多项重大项目研究工作,知识产权促进自主创新和经济发展的作用跨越提升。三是充分运用政策渠道与协作平台,全年在与国家省市合作项目中,获得累计超过360万元的资金支持,是局成立以来争取到国家和省政策资金支持最多的一年。

  ――专利申请授权量稳定较快增长。加强企业专利制度建设,全力实施市专利培育“灭零倍增”计划和“百日创新”计划,全面推进区域,促进我市知识产权创造与运用水平迈上了新台阶。2010年,全市专利申请量达到20801件,首次突破两万件大关,同比增长26%,与2005年相比增长近一倍,其中,发明专利6503件,同比增长29.2%;专利授权量15,091件,同比增长36%,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1989件,同比增长36%;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申请量分别同比增长51.0%、46.8%和31.6%,占全部专利申请量的55.6%,比2005年提高了24个百分点。全市235家企业实现了“零”的突破,共申请专利705件;“倍增”企业新增专利1044件。与市经贸委、科技局等部门开展“进出口优势企业知识产权工作推进计划”,认定首批47家优势企业。全年有 2家企业被评为国家示范创建单位,35家企事业单位被认定为省试点示范单位。去年我市获得1项中国专利奖金奖、8项专利优秀奖,在第十九届全国发明展获14项金奖、12项银奖、8项铜奖,广州组团获优秀展团奖。

  ――知识产权运用质效进一步提高。深入推进国家试点工作,引导和鼓励银行、企业运用知识产权融资促进专利产业化,进入试点工作的金融银行、中介、评估单位累计达12家,投入市财政导向经费160万元,使8家企业获得超过1亿元的贷款,财政资金放大76倍。扶持12个产业化示范项目,带动项目承担单位投入配套资金10898万元,完成21个产业化示范项目的验收结题,政府投入350万元扶持资金,带动项目承担企业投入配套资金23431.54万元,后续申请专利233件,销售收入累计25亿元,产业化示范工程的实施效果显著。完成我市四大支柱产业的世界专题专利数据库建设,涵盖中、美、欧洲专利局等40 多个国家、地区和2个国际组织。国家专利技术(广州)展示交易中心考核验收工作获高票通过。国家局考核组的评价是:“有活跃的技术产品交易活动,有常年运行的展示示范平台,有规范的交易场地及规章制度,营造了广州的品牌和声誉。”积极推广信息服务分平台建设工作,继去年越秀区挂牌“国家(广州)展示交易越秀中心”后,今年白云区民营科技园交易中心挂牌,为平台建设向企业延伸开辟新的途径。

  (三)以“迎亚运促创新”为主题,大力加强知识产权宣传培训

  ——围绕亚运年加强创新和保护宣传。重大宣传活动包括:组织开展全市性的“4·26”世界知识产权系列活动,22项涵盖各行业、内容丰富的宣传普及活动历时一个月,社会公众参与宣传活动的人数达到近10万人次,发放各种宣传资料10万份(册)。举办3场亚运知识产权保护专题新闻发布会,其中在亚运场所举办的“迎接亚运会、创造新生活”发布会,中外几十家主流媒体作了现场报道,展示了亚运知识产权保护的能力和信心,树立了广州国家中心城市的良好形象。举办第四届中国专利周(广州)活动,集中展示了10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及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利技术(产品)500余项。组织设计“亚运知识产权”公益宣传动漫系列,在全市的5000台公交、10000台出租车和1000个楼宇广告终端以及省市电视台780万个终端连续播放。张贴法制宣传挂图6,000多张,发放宣传图、册页40000余套,是近年来公益宣传力度最大的一年。此外,与佛山市联合开展 “亚运会倒计时巡游咨询活动”、与金融机构企业开展的“迎亚运促进知识产权质押签约仪式”等都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知识产权培训呈现新的广度和深度。全年组织各类专项业务培训,包括“企业管理人员赴港培训班”、“亚运知识产权执法巡回培训班”、“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培训班”、“专利信息检索广州培训班”等共计15个,培训各行业、企业、志愿者人数累计达10万人。全年举办“粤港知识产权与中小企业发展(广州)研讨会”、“《广东省专利条例》广州宣讲会”、“广州市进出口专利预警工作研讨会”等6个高层论坛,其中,“专利条例广州宣讲会”由省知识产权局陶凯元局长亲自主讲,参加人数包括省市政府有关部门领导、穗佛两地知识产权系统领导和各界行业、企业管理人员超过400人。与此同时,高度重视市政府统一部署的亚运接待、防控专项工作,全局召开 “亚运倒计时工作动员大会”,局长亲自动员,局领导亲临一线,接待重庆、青岛两城市观摩团8批共计82人,出色完成亚运、亚残运接待任务,受到城市贵宾和市领导的好评。

  (四)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契机,努力开拓知识产权发展新格局

  一是深入推进广州市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工作。开展“广州市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规划”的基础调研,完成《广州市知识产权情况调研报告》的结题工作,《广州市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规划》(初稿)进入征求意见阶段。二是积极争取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支持,启动中心城市联系点建设工作,完成部市合作框架协议起草及有关筹备工作,并纳入省部高层战略合作工作内容。三是积极申报“国家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化示范基地”,广州数字家庭基地获国家局批复。四是巩固拓展穗港、穗台交流合作,吴岳静局长12月份率团访问香港,与香港知识产权署、香港知识产权协会、香港发明协会、九龙商会等就知识产权合作达成新的合作意向。接待英国知名专利代理机构来访,就进一步协作交流达成共识。五是在新一轮机构改革中,明确区、县级市政府知识产权职能,市、区两级知识产权机构、编制得到加强,获得省支持新增执法编制35名。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