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全国、全省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等有关工作会议及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重点抓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艺精品创作和品牌建设、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体制改革创新以及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职能任务,为建设文化强市和培育世界文化名城,推动广州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坚持培育,打造品牌,增强广州文化的辐射力
(一)广州优秀剧目全国巡演活动。从去年5月至10月,共组织市属文艺院团12台优秀剧目和7台广州动漫人偶剧目,在全国40多个城市进行巡回演出186场,得到各地观众的欢迎和好评。
(二)首届广州艺术节。于去年9月15日至10月28日在广州举办,来自美国、俄罗斯、韩国、西班牙等10几个国家和国内各省市的31台优秀剧目参加艺术节,近千名艺术家和演员参加了演出,共演出58场次,观众2万人次。
(三)第四届中国国际漫画节。于去年9月29日至10月10日在广州举办,围绕“新广州、新商机、新漫展”的主题,越秀区、天河区积极参与承办,举办了漫画节开幕式暨第8届“金龙奖”原创漫画动画艺术大赛颁奖典礼、动漫版权交易会、第五届ACG穗港澳动漫游戏展、全国大学生原创动漫大赛颁奖典礼暨漫画节闭幕式等系列活动,交易及签约金额约30.2亿元,观众达24.6万人次。在漫画节期间,还举办了首届中国(广州)文化创意博览会,共有600多个企业、园区参展,接待观众20万人次,达成交易意向200多宗,金额近千万元。
(四)中国广州国际演艺交易会。于去年10月7日至9日,在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举办,参展机构达268个,展厅面积7000平方米,全国各地225家文艺院团单位、近800名演艺经纪人参会,还有来自美国、加拿大、奥地利等30个国家43个机构130余人前来参会,成交金额达4.17亿元。
(五)第八届中国音乐金钟奖。于去年11月26日至12月3日,在广州举办。本届金钟奖在广州举办的有小提琴比赛、弦乐四重奏比赛和声乐演唱比赛(美声组、民族组),评委队伍阵容空前,参赛选手人数多、水平高,全国各地共有272名选手来穗参加复赛,共评出金奖4名、银奖7名、铜奖8名、弦乐四重奏中国作品演奏奖1名,8名老音乐家获得终身成就奖。本届金钟奖还举行了开幕式音乐会、名家唱金钟音乐会、颁奖典礼暨闭幕式音乐会以及金钟奖系列群众文化活动。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文联主席孙家正,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等国家、省、市领导出席金钟奖活动。金钟奖永久落户广州八年来,权威性和影响力不断增强,已成为中国音乐事业的龙头工程,成为民族之声、艺术盛会和人民节日,是国家级文艺奖项与地方文化建设相结合的成功范例。
(六)2011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于去年12月5日至9日在广州举行,从本届开始由原来的纪录片大会升格为纪录片节。主要活动内容包括纪录片评优、展播、国际论坛和市场活动,以及开幕式暨颁奖晚会、“广东日”、“广州之夜”等活动。来自中国、德国、法国、加拿大等56个国家和地区的683部影片参加评优和展播。还组织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公众展播活动,48部影片在高校、社区、农村、创意园区和院线等共展播363场次。
(七)第16届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于去年12月8日至12日在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举行,21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家艺术机构参展,其中国外参展机构占35%。本届艺博会继续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运作模式,展场面积达20000多平米,展出了2万多件艺术精品,据不完全统计,成交金额达1.6亿元,参展艺术水平、成交额和观众人数进一步提高,会展品牌价值进一步提升,成为中国最具市场影响力的艺博会。
二、加强建设,规范管理,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一)推进重点文化设施建设。在辛亥革命纪念馆建设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我局会同黄埔区和市有关部门,克服了工期短、资金紧、要求高、任务重等困难,确保工程如期完工,并配合市政协于去年10月8日隆重举行了开馆典礼。南越王博物馆整治一期工程全部完成,新陈列改造工程顺利完工。南越王宫博物馆建设工程、广州文化中心、广州文化创意中心、广州图书馆新馆、广州沙河顶艺术苑综合楼、广州博物馆新馆等项目按计划推进。
(二)不断完善基层文化设施。抓好全国第三次文化馆(站)评估定级工作,我市文化馆通过了文化部文化馆评估小组的评估检查,各区(县级市)文化馆、文化站通过了省文化厅的评估检查。收集、整理全市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文化室共计3000余处的基本信息,编印成《公共文化服务指引手册》免费向群众派发。广州图书馆、广州市少儿图书馆、广州市文化馆实行免费向公众开放。启动北部山区8个镇文化扶贫工作,先后投入600万扶贫资金,确保北部山区文化设备设施达到应有标准。积极推进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组建放映队82支,放映人员约200人,各区、县级市文化部门认真落实并全面完成放映任务,全市1142条行政村共放映农村数字电影14307场次,受惠观众近400万人次。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群文活动。在传统节日期间,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群众文化活动。目前,各区(县级市)已经基本形成自己的文化品牌,如越秀区的广府庙会、海珠区的岭南书画艺术节、荔湾区的荔枝湾民俗文化节、天河区的广州市乞巧节、黄埔区的广州民俗文化节暨黄埔“波罗诞”千年庙会、萝岗区的萝岗香雪文化旅游节、南沙区的广州水乡文化节、番禺区的星海国际合唱节,还有花都区年年坚持的送戏下乡活动、增城市的增城广场系列文化活动。此外,我们还举办了大学生戏剧节、粤剧日、“爱国歌曲大家唱”群众歌咏活动、“羊城之夏”读书活动及“4.23”读书日活动等。积极组织送文化到农村、社区、学校,白云区还积极开展面向外来务工人员的文化服务。
(四)群众文艺创作再创佳绩。我市组织一批节目赴京参加文化部主办的群星奖优秀节目慰问外来工文艺晚会,获得好评。在全省第八届少儿艺术花会上,我市共获得8个金奖、3个银奖、1个组织奖。举办了全市第十届百歌颂中华群众歌咏活动,选送参加省大区赛共获得合唱、个人金奖5个。组织一批节目参评全省第五届群众音乐舞蹈花会,获得6个金奖,2个银奖。
三、突出重点,加强监管,营造良好的文化市场和产业发展环境
(一)加大监管与执法力度。据统计,全市文化执法机构共检查各类文化经营场所8.3万家(次),办理各类案件1239宗,收缴侵权、盗版图书和音像制品846万张(册),取缔无证经营店档3789家、“黑网吧”200家,收缴电脑设备2580件,关闭违规网站50家,组织鉴定各类出版物3.81万种790万张(册),出具出版物鉴定书211份。
(二)依法行使行政审批职责。共审批港澳到穗演出62件,审批国外到穗驻场演出45件,审批演出经纪机构43家,核发电影放映许可证6件,娱乐场所经营许可证1件(歌舞厅),核发连锁网吧门店1家。办理中外合资、合作娱乐场所经营业主换发许可证16件,演出经纪机构许可证102件。审批我市新设立印刷企业116家,出版物批发企业21家,音像制品批发企业18家,办理印刷企业、出版物批发企业和音像制品批发企业变更事项436件,完成了我市1879家印刷企业、294家出版物批发企业和1197家零售单位、217家音像批发企业的年审工作。核发《境外来料加工一般性出版物准印证》726份,《境外包装装潢和其他印刷品备案表》150份,《加工贸易项下光盘进出口批准证》35份。核发连续性内部资料出版物登记证29个,一次性内部资料出版物准印证300个,完成我市69家报刊、16家中央和外地驻穗记者站和167家连续性内部资料出版物年度核验工作
(三)扎实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定期召开全市“扫黄打非”工作会议,制定各个阶段整治行动方案,积极协调公安、工商、城管、电信、知识产权和文化执法等部门,组织开展元旦、春节及“两会”期间文化市场专项整治行动、打击淫秽出版物和有害信息专项整治行动、创文专项整治行动等。集中清理网络视听节目服务网站、手机WAP网站传播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防止各类有害信息在网上及线下传播,加强对地面卫星电视接收设施的监管。坚决查处各类重大案件源头,先后在白云区、花都区等地查获多个非法音像制品加工窝点和非法出版物批销窝点,配合公安机关现场抓获十多名涉案嫌疑人。研发“非法经营互联网上网业务排查系统”,以技术手段强力支撑“黑网吧”排查、取缔工作。
(四)不断提升我市版权保护工作水平。积极做好创建全国版权示范城市的申报工作,顺利通过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考察并获准同意创建全国版权示范城市。掌握各单位的软件需求量,多次召开机关软件正版化工作会议,稳步推进机关软件正版化工作。组织越秀、天河、海珠、荔湾区版权局和市文化执法总队、市版权协会人员进驻琶洲展馆,依法对第109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开展版权执法工作,受理和调解版权投诉案件66宗,办结率为100%。结合纪念“4.26”世界知识产权日和创建全国版权示范城市,在荔湾区上下九广场举办了版权宣传系列活动。加大力度查处版权案件,去年4月,番禺区版权局与市执法总队联合查处了某企业侵犯微软公司软件著作权案,该案已作为典型案例推荐到国家版权局给予表彰。
(五)积极推进文化产业发展。草拟了《穗澳加强文化产业合作意向书》,大力加强与澳门文化局的产业合作。继续推进北岸文化码头项目建设,积极协调市有关部门和市城投集团做好产业园的规划报批、用地移交、方案深化等工作。完成在北京举办的“广东民间工艺精品暨文化创意展”广州展区展务工作。组织召开了文化企业项目推介会,为企业搭建沟通交流平台。
(六)积极推进广播电视建设工程。积极推进广播电视无线覆盖工程,努力解决从化北部山区人民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在从化市的支持配合下,三百洞发射台已建成,峨眉山发射台的建设也正在紧张筹备当中。建立健全安全播出常态化管理机制,加强检查督导及人员培训,强化应急预案落实,加强人防与技防相结合,确保了全年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组织管理人员对全市持证机构、备案单位进行抽检,对“三无”网站坚决取缔,对违规网站进行法律法规和政策引导,使其合法运营。继续推进数字电视整转工作,增城市积极主动服务用户,顺利完成21万户的数字电视整转。
(一)完善文物保护工作体系。在各区、县级市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我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阶段性工作,完成了我市第七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申报活动。圆满通过了国家住建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组成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检查组对广州的检查工作。基本完成34处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和环境整治工作,积极推进东园历史文化纪念广场建设、新一军印缅抗日阵亡将士墓园异地迁建、伍汉持墓迁移保护、中山大学科技文化交流中心的建设。积极配合城市基本建设,进行地下埋藏文物的调查勘探项目22个、发掘面积3440平方米、清理古墓葬217座,出土器物2280件套。同时,加强历史文化的宣传推介,举办了广州市2011年中国文化遗产日活动,大力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史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