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巩固创建国家文明城市工作成果,进一步营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全面提高行政效能,建设廉洁、高效服务型机关,不断提高群众对我局机关行政效能和反腐倡廉工作的满意度。大力开展“做人民满意公务员”党政机关效能建设等八大主题实践活动,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本局对外“窗口”服务功能,规范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办事程序;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公正、文明执法,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提高政务公开水平,完善政务网站建设,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二、继续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进一步规范我市食品药品市场秩序。一是积极配合医改工作,加强国家基本药物质量监管。加快推进《广州市强化基本药物质量监管工作实施意见》制订和颁布实施工作,强话基本药物全过程监管,完善药品安全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积极探索构建基本药物质量监管长效机制;二是加强药品生产使用环节监管。继续抓好药品生产企业认证后的监管工作,切实加强对基层单位的指导。加强合理用药和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健全和完善全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网络。三是加强药品流通环节监管。科学划分市区(县级市)两级事权,认真做好行政许可审查工作,严把市场准入关,进一步提高全市药品经营企业素质,继续加强对清平中药材专业市场的监管,规范中药材、中药饮片市场经营秩序。四是加强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继续开展保健食品化妆品生产企业信用分级管理,加大对保健食品和化妆品生产企业委托加工生产的监管力度,继续开展违法添加等专项整治,规范保健食品化妆品市场秩序。五是加强医疗器械监管。进一步加大医疗器械网上监管工作力度,大力推行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强化医疗器械日常监管,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六是加强“三品一械”稽查打假。重视对基层单位工作的指导,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同配合,整合全市资源,努力形成“三品一械”稽查工作整体合力。七是继续做好餐饮服务监管工作。进一步完善监管机制,加强餐饮服务监管的硬件设施和监管队伍的建设,切实做好餐饮服务监管食品安全保障工作。
三、巩固扩大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成果,继续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的整治工作。进一步理顺和完善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工作机制,强化食品安全督查指导。继续深入推进“双基”工作,推动网格化监管和属地管理责任制的落实,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责任体系,逐步建立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继续组织开展多部门联合整治行动,严厉打击生产经营假冒伪劣食品违法行为,重点开展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乳与乳制品、“地沟油”等消费量大、影响面广、问题比较突出的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努力提高全市食品安全水平。突出抓好对全市“三品一械”各大专业市场的监管、巡查,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流通秩序;紧紧围绕目前药品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以及社会危害严重的问题,加大监督执法工作力度,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始终保持严厉打击制售假劣药品和虚假夸大宣传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同时,进一步完善药品市场准入管理,规范药品生产、经营秩序,强化重大药品质量安全事故的控制和处理,健全药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四、加强技术监督支撑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我市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能力。一是加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检测能力建设。积极争取各方支持,探索建立符合我市实际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机制。推动各方加强市、区(县级市)两级检测机构基础设施及能力建设,重点发展快检快筛技术,力争年内形成以市级食品检测机构为骨干,区、县级市食品检测机构为基础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二是狠抓药品检验检测能力建设。积极推进华南地区唯一国家药品微生物检验重点实验室筹建工作,突出抓好应急检验方案、实验室安全保障措施、实验室管理条例、设备操作制度以及检验程序标准化操作规程(SOP)等制度的修订、落实。积极拓展业务,探索开展医疗器械等检验扩项工作,全面提升全市药品检验检测能力。三是加快日常监管信息化技术支撑体系建设。继续加强食品药品监管信息化建设,健全和完善药品网上监管工作,为许可审批、日常监管、信用分类、安全评价等提供技术支撑。有效措施提高监管效能。
五、积极探索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进一步提高食品药品监管效能。一是探索建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分析体系和预警机制。积极推动有关各方加快推进我市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分析体系和预警机制建设步伐,进一步完善全市食品安全信息统一发布制度。二是积极推进保健食品、餐饮服务行业诚信体系建设。进一步增强全社会食品安全诚信意识,营造食品安全诚信环境,形成食品安全诚信文化。初步建立食品安全诚信运行机制,全面发挥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对食品安全工作的规范、引导、督促作用。逐步建立企业食品安全诚信档案,推行食品安全诚信分类监管,形成良性的食品安全信用社会监督机制,营造诚信守法经营的社会舆论环境。三是继续推进药品安全质量评价工作。进一步完善药品安全评价机制,加强与广东药学院项目组的合作,继续做好我市药品市场质量安全评价工作。四是继续推进药品信用分类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药品生产企业的信用等级管理标准,组织基层单位开展监管相对人信用档案的建立及信息数据初试化工作;以及不断深化网格化监管工作和抓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贯彻落实等。
六、构建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信息体系,进一步提高我市食品药品监管信息化水平。建立健全以食品药品安全电子监管系统及标准化、规范化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信息数据库为核心,由OA系统、药品流通监管系统、药品审评认证系统、医疗器械监管系统、保健品化妆品监管系统、稽查案审业务系统、抽验系统、药品质量安全信用分类管理系统、餐饮服务许可及监管信息系统、食品药品安全应急决策指挥系统、广佛肇“三品一械”监管协作信息化系统等系统共同构筑而成,以办公电脑、移动通信查询终端设备、互联网等为媒介的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信息体系。实现监管信息资源的互联共享,加强对行政许可、日常监管、行政处罚、应急指挥决策等工作提供快速、准确、高效、畅通的信息保障,逐步实现数字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监管,达到动态、实时、全过程的监管工作目标。
七、建立完善食品药品安全诚信体系,进一步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制。依托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业务系统,逐步建立企业及相关从业人员的食品药品安全信用档案,全面推行食品药品安全信用分类、分级监管,依法公开企业及相关从业人员的行政监管信息。初步建立“惩戒失信、激励守信”的食品药品安全诚信运行机制,全面发挥食品药品安全诚信体系对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规范、引导、督促功能。落实“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地方政府负总责,企业是产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监管理念,强化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逐步形成良好的食品药品安全诚信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