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交委2011年工作总结及2012年工作计划

  • 听全文
  • 2014-05-15
  • 来源:市交通运输局
  • 分享到
  • -

   一、2011年主要工作情况

    2011年是后亚运的第一年,也是创文“大考年”和“十二五”的开局年。市交委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坚持“创新促发展、精细抓管理”的工作方针,认真落实“年有计划、季有重点、月有安排、周有落实”的要求,团结协作、改革创新,加快重点工作落实,达到了预期目标,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支持作用。


  (一)交通运输经济运行良好,生产形势稳定。


   2011年,广州港货物吞吐量4.3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423万标箱,分别增长5%和13.4%;广州港南沙港区开通集装箱班轮航线49条(包括外贸航线36条、内贸航线13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超过883.7万标箱,同比增长23.4%,占全港集装箱吞吐量的62.1%。白云机场实现旅客吞吐量4504.1万人次,同比增长9.9%,货邮吞吐量117.7万吨,同比增长2.8%;联邦快递亚太转运中心共有18条货运航线,完成货物吞吐量30.8万吨。广州地区全社会客运量为6.8亿人次(不含公交、地铁),全社会货运量约6.5亿吨,同比分别增长8.2%和12.8%;市内公交客运量约51.7亿人次,同比增长16.0%。


  (二)圆满完成春运等重大交通运输组织任务,常态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今年春运创造历史最好秩序。春运40天,广州地区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共发送旅客2804万人次,同比增长9.2%,有效破解了长期困扰春运的“四大困难”、实现了“七个更好”,我委和市春运办被评为广州地区春运先进单位、广东省春运先进单位。同时,较好完成了元旦、清明、“五一”、端午中秋、国庆假期和广交会、龙舟赛等重大运输组织任务,保障了机场、火车站、码头及公路客运站场旅客运输繁忙有序,各主要道路出入口始终保持行车顺畅。


  (三)实施公交惠民“3+1”工程,改善交通民生工作“力度大、效果好”。


   一是着力解决高峰期公交车厢拥挤。去年,新增186台早晚客流高峰期运力,在 BRT 通道内再投放 30 台 18 米公交车。二是规范公交运营服务。夜班线路由53条增至60条,线路长度增加了13%,基本杜绝夜班线路服务首末班不准点率及发班间隔违规率,服务投诉下降了35.7%。组织做好公交客流分析系统推广应用,优化公交资源配置和综合管理水平,提升公交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三是积极促进城乡公交服务均等化。在100天内组织新开通 100 条城乡公交线路,线路总里程增加了1100公里,扩大了公交服务覆盖范围,每天可惠及超过150万市民群众出行。同时。按照“地铁开一线、公交调一片”的思路,进一步扩大公交与地铁换乘的覆盖面,全市 670多条公交线路超过半数、近 800 个停靠站点可与地铁实现接驳。组织编制完成了《广州市中心镇公共服务改善方案》,规划新开通了中心镇公共客运线路35条。  四是实现新增70公里公交专用道顺畅运行。从去年11月中旬开始,科学统筹、精心组织,分三期组织开通约70公里公交专用道。新公交专用道集中在13条主要路段,建成后使市区专用道总里程增至200公里,容纳328条公交线路,在市区打造了一个连贯高效的公交专用道“环形”网络,覆盖中心城区120平方公里区域,直接惠及约420万市民的公交出行。五是提前实现公交车辆应急救援体系覆盖中心城区36条主干道的目标;     六是提前并超额组织完成了164个港湾站改造工作;建成了黄埔体育中心公交枢纽站和永泰公交首末站。七是牵头推动出台了公交补贴新办法,对于完善公交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起到重要作用。八是稳步推进建立出租车运价与燃料价格联动机制工作,在全出租车行业推行“阳光招聘”与信誉考评机制,推动全市出租车行业按规范文本要求全面推进“阳光收费”工作。积极稳妥推进高峰出租车运力指标投放筹备工作。


  (四)加快改善中心城区交通状况,不断完善综合交通体系。


  一是经过7次征求职能部门意见、2次组织专家咨询会和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反复论证、不断完善,出台《广州市关于改善中心城区交通状况的措施》和《广州市关于改善中心城区交通状况的实施方案》,明确 30 条改善措施,为系统改善城区交通状况奠定基础。      二是制定了《2011-2013年广州市交通拥堵点治理计划》,并组织实施《珠江新城畅通工程工作方案》、《南部过江通道交通改善方案》。三是编制完成了《广州市“十二五”时期综合交通体系建设规划》、《广州市智能交通系统“十二五”发展规划》、《广州市交通基础设施近期建设计划(2011-2015)》、中新知识城外围地区交通路网建设工作方案;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正式批复城市智能交通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落户广州。四是重点推进省政府年度督导的10项高速公路建设。根据省、市政府年度督导考核要求,按计划推进广深沿江广州段、广河广州段、增从和广明广州段等4个项目建设,广河高速广州段已按计划于12月底建成通车,广深沿江高速广州段(一期)已完工并计划于2012年1月中旬通车。广乐高速广州段、肇花高速、花莞高速、江番高速等项目前期工作继续抓紧协调推进。五是积极推进从化水上绿道建设工作,9月10日开始试运行。六是协调推进大田大型铁路货场项目建设工作。七是建成了海珠交通换乘枢纽,占地面积约3.23万平方米,实现长途客运、公交、地铁、出租车、社会车辆等多种交通方式的无缝接驳、“零”距离换乘。


  (五)交通管理改革创新取得新进展,行业精细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一是正式成立道路养护中心,这在全国省会城市道路养护体制都是一个重大创新。二是制定《广州市城市道路占用挖掘许可管理试行办法》建章立制工作; 三是加强城市道路路政巡查,密切关注舆情,迅速妥当处置道路突发事件,尤其是对影响较大的占道施工项目实施现场督查(如丫髻沙大桥等),最大限度减少占道施工对交通的影响。四是组织开展收费公路专项清理和年票制范围扩大工作; 五是加快推进商业、公共类停车场接入市停车场行业管理系统工作,提高了停车场信息化管理服务水平。六是争取设立了扶持现代物流业发展专项资金。七是完成广州至增城公路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工作;组织实施《加强广州市包车客运行业管理工作方案》,加大对“黑包车”整治打击;继续利用信息化手段强化道路危运行业管理,我市共有178家源头企业推广安装了危运IC卡配载管理系统。八是深入开展打击非法营运工作,协调市政法委于3月7日组织召开全市整治道路交通秩序工作会议,并印发《广州市整治道路交通秩序专项行动工作方案》,从全市综治的高度推进打击非法营运工作。今年以来,全市交通部门共派出执法人员92403人次,查处非法运营17529宗,协助公安部门司法追究319人。


  (六)交通行业“创文”迎检组织工作周密,各项年度工作有效统筹。


   一是认真细致做好交通行业“创文明”日常督导、专项考评和月度测评工作,保持在市16有关部门和单位中排名考前。尤其在今年9月份迎国检期间,交通行业全员动员、分工协作、齐心协力、全力以赴,全面落实了10个创建牵头项目指标、54个创建配合项目指标升级达标工作,出色完成了国检期间出租车服务保障工作任务,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2011年全国城市文明指数测评,为我市“创文”成功作出了积极贡献。二是推进空港经济区工作和珠三角一体化、广佛肇经济圈工作。三是结合委的重点任务,有效协调组织各时期的宣传工作,为推动全委工作营造好的社会氛围。四是按照省市部署,组织做好了对梅州上吉村的“双到”扶贫工作,确保村集体有3万元稳定经济收入,达到省考核指标基本要求。五是坚持抓好交通战备常规划建设,抓好各项演训任务,得到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


  (七)法治交通建设工作有序推进,依法行政能力明显提高。


   一是顺利组建了市交委决策咨询专家库,并制定相关制度,确保我委重要决策均事先征求专家意见,广开言路,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二是制定新的规范性文件,共印发了《广州市出租汽车驾驶员客运资格证管理规定》等20份规范性文件。三是认真组织开展《行政强制法》和《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的宣贯活动,提高干部职工法律法规的认识。四是有序开展法治交通示范点工作。各单位按“制定方案、广泛发动、检查督办、验收讲评”4个阶段开展创建工作,均取得明显成效。


   二、2012年工作计划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根据广州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市交委将围绕强化国家中心城市地位,建设全省“首善之区”和国际化大都市的战略目标,坚持“创新促发展、精细抓管理”的工作方针,按照“三对接、两确定(与建立国家级中心城市对接、与‘十二五’发展规划对接、与市交委‘三定’规定对接;确定行政管理年度目标、确定工作进度量化目标)”的要求,以科学编制交通发展规划、改善中心城区交通状况、完善重大交通运输保障机制、加快智能交通和低碳交通建设、创建道路养护管理新模式、巩固提升行业创文明成果等工作任务为重点,实现管理更精细、运行更高效、交通更顺畅、服务更优质、行业更和谐的工作目标,为我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率先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州”做出交通行业的积极贡献。主要抓好8个方面工作:


   一是抓好2012年春运组织工作,确保春运工作顺利、安全有序;保障重大节假日期间的城市道路的畅通有序。


  二是继续改善中心城区交通状况,组织实施27个交通拥堵点的治理。


  三是组织编制《广州交通发展白皮书》,为广州交通今后的发展提出纲领性文件。


  四是抓好省、市政府年度督办的高速公路建设推进协调督导工作;着力解决公交站场缺口问题,推进白云新城等公交站场的建设。


  五是组织实施《广州市城市道路占用挖掘许可管理试行办法》,进一步规范城市道路占用开挖行为;组织开展道路桥梁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确保各桥隧安全通行;坚持公交优先,进一步优化公交线网,加强常规公交与地铁的有效衔接,不断提高公交专用道运行效率。


  六是抓好物联网示范项目启动前期工作,进一步提高交通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


  七是推进建设亚洲物流中心工作,科学规划广州现代物流业发展布局。


  八是推动《广州市停车场条例》、《广州市客车租赁管理办法》的立法工作。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