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监察局2011年工作总结和2012年工作计划

  • 听全文
  • 2012-01-21
  • 来源:市监察局
  • 分享到
  • -

  2011年,广州市各级监察机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贯彻新修改的《行政监察法》,紧紧围绕市纪委九届六次全会、市政府第五次廉政工作会议的部署,认真履行行政监察各项工作职能,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2011年主要工作情况

  (一)扎实做好亚运资产赛后处置监督检查和"廉洁办亚运"经验总结,为"廉洁办亚运"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1、认真开展亚运资产处置的监督检查。将亚运资产处置监督检查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按照亚运会、亚残运会赛后资产处置方案和监督检查工作方案有关要求,会同市财政局、审计局以及亚组委财务部、监审部等部门成立亚运赛后资产处置监督组,坚持全过程、有重点地做好监督检查,加强对发现问题的督促整改。主要做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督促落实清仓查库。督促有关单位和部门做好涉亚资产清仓查库工作,摸清资产底数,建立赛后资产台帐,确保账账相符、账实相符。二是开展同步监督。派出工作人员对广州产权交易所亚运城资产公开竞价过程进行现场监督;督促相关单位完善划拨资产审批手续;推动审计部门做好资产处置的跟踪审计。三是组织专项检查。组织对亚运城调拨资产接收使用情况进行专项检查,涉及16个单位及其二级单位;积极协调亚组委办公和运动会网络安全保障体系两个集成项目平台的回收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2、加强廉洁办亚运工作经验的总结推广。认真梳理、提炼"廉洁办亚运"精神财富,加强对"廉洁办亚运"成功经验特别是大型活动和重大工程建设监督工作经验的总结,完成广州市"廉洁办亚运"工作总结,并配合中央纪委做好"廉洁办亚运"调研论证工作及中央纪委监察部在上海市召开的"廉洁办世博、廉洁办亚运"总结大会有关工作。认真组织开展"廉洁办亚运"工作资料和工作文集汇编工作,初步形成一套80万字的"廉洁办亚运"工作资料汇编及一部30万字的"廉洁办亚运"工作文集。"廉洁办亚运"工作受到中央和中央纪委领导的高度评价。

  (二)认真履行监督检查工作职能,推动各项科学发展重大决策落到实处,确保政令畅通

  1、加强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监督检查。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核心,加强对中央、省重大决策贯彻落实的监督检查。认真传达贯彻中央、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主要精神,组织召开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工作领导小组(扩大)会议,制定印发《广州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各级各部门的工作责任,进一步完善重大决策落实情况监督检查的体制机制。协调组织有关部门抓好扩大内需和建设现代产业体系项目的监督检查,加强对中央扩需促增和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检查发现问题的督促整改,确保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得以整改落实。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各有关单位贯彻落实珠三角规划《纲要》贯彻落实情况的考核。配合省纪委加强对"广乐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推进情况的监督检查。

  2、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政策落实情况专项监督检查。加强对保障性住房建设政策措施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突出对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使用、工程质量和分配使用的监管,将全市18个保障性住房项目全部纳入工程专项治理范围,实行从工程项目立项、建设管理、环评、资金使用等方面"七查七看",督促有关单位加强对存在问题的整改。推动有关部门构建多层次住房保障供应体系,在全国创新采取"限地价、竞配建"的土地出让方式,推动有关单位将"廉洁办亚运"的经验运用到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中。2011年全市筹集保障房89174套,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5%。广州市住房保障建设工作受到省纪委领导的充分肯定。加强对省环保厅、省监察厅挂牌督办的重点环境问题的处理,会同市环保局对广州市2011年4类共10个突出环境问题进行联合挂牌督办,处罚、关停违法企业86家,停产整治23家,区域性餐饮油烟污染扰民、工业污染问题得到有效治理。会同市环保、卫生等部门对花都、从化等8个区(县级市)31家铅蓄电池企业整治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共关闭企业8家,停产整治18家,完成整改1家。配合环保等部门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总体评价考核和淘汰落后产能监督检查。

  3、加强对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任务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结合创建文明城市,认真推进党政机关效能建设主题实践活动,推动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加强对行政服务和行政效能的监督,努力提高人民群众对党政机关效能及反腐倡廉工作的满意度,为广州市成功创建文明城市提供了有力保障。积极推进对口援疆监督检查工作,组织建立对口援疆监督检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构建援建联合监督检查工作机制;组织市有关单位赴广州市对口援建地--新疆喀什地区疏附县指导"六个中心"建设,部署对口援建项目资金电子监察系统、"六个中心"窗口服务评价系统以及工程招投标评标专家抽取系统,受到中央纪委监察部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纪委及和广东省援疆指挥部纪委的高度评价。加强对简政强区事权改革的监督检查,牵头组织对全市24个相关市直部门和12个区(县级市)政府简政强区(县级市)事权改革推进落实情况进行检查,提出有关推动工作和改进工作的建议,有效保障简政强区工作顺利推进。拟制《广州市委市政府会议会风监督实施办法》,负责实施市委、市政府会议会风监督工作。

  4、加强对有形建筑市场等要素市场的监督检查。加强对有形建筑市场的执法监察。将增城、从化建设工程交易中心合并融入广州建设工程交易中心,实现广州地区统一的工程交易平台建设。加强对政府采购活动的监督检查,督促有关单位加快推进电子化政府采购平台建设。加强对国有产权交易市场的监管,着力推进市、区两级法院涉诉资产进入广州产权交易所拍卖、变卖工作,实现涉诉资产拍卖、变卖"统一平台、统一规则、统一服务、统一管理",进一步遏制了涉诉资产拍卖活动中的腐败行为。加强对经营性用地招、拍、挂出让制度和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监督检查。

  (三)大力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促进政风行风转变

  1、扎实推进各项纠风专项治理工作。在全市卫生系统深入开展收受医药回扣专项治理工作,全市共查处收受医药回扣、红包、开单提成等乱收费问题13件,医疗机构职员上缴廉政账户250余万元;在市属 9家医疗机构和番禺区等3个区的卫生系统推进"阳光用药"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番禺区卫生局系统全面开通住院系统用药情况监测。认真推进市场中介组织防治腐败工作,着力理顺市场中介组织监管体制,完善有关工作制度,进一步规范中介市场秩序。督促和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对征地拆迁工作的监督检查,通过合理控制拆迁规模和推行"阳光拆迁",有效防控违法拆迁行为。督促、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对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坚决纠正损害农民利益的不正之风。继续开展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查处学校乱收费问题涉及金额122余万元,清退违规收费112余万元,处理相关人员8人。加强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重点开展问题乳粉、地沟油、台湾塑化剂污染食品事件等专项清查行动以及 "瘦肉精"、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等专项整治行动,查处食品安全责任案件2起,处理相关人员3人。进一步巩固清理规范庆典、研讨会、论坛活动成果。加强对农村扶贫开发"双到"工作落实情况监督检查。

  2、深入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组织对全市公立医疗机构、10个具有行政执法职能的部门、部分基层站所开展民主评议工作。组织全市公立医疗机构开展民主评议医德医风和评议基层站所活动,完成对市属16家医疗机构、区(县级市)属159家医疗机构的民主评议工作。组织全市10个具有行政执法职能的部门开展了系统自评和市、区两级评议工作。结合推进民营经济发展,首次组织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代表对与民营经济发展关系密切的24个政府部门开展民主评议作风活动,推动各有关单位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政务服务。

  3、不断深化政风行风"热线"工作。进一步发挥《沟通无界限 行风大家谈》节目的作用,积极拓展上线单位范围,实现从单纯安排市管单位上线延伸到安排镇(街)上线,从安排单一部门上线实现多个部门联合上线,促进纠风工作。全年共制作和播出热线电视节目38期,安排一位常务副市长、15位部门和行业"一把手"、5位街道党工委书记上线。通过节目曝光各类行风问题181个,督办解决各类行风问题238个,各单位通过自查自纠解决行风问题2000多个。创新热线节目编排,不断丰富热线节目内容,综合采用暗访短片、电话连线、外景连线、网络文字直播、网络提问、记者提问、行风评议员现场点评等多种节目形式,实现多种媒体和多种形式的联合互动,并增加节目播出频率,实现每周播出一期。

  4、积极拓展纠风工作渠道。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纠风工作模式,推动市政府门户网站"百姓热线"栏目共建工作,不断完善网络纠风平台运行机制和投诉处置办法,进一步拓宽群众诉求渠道。全年市政府纠风办督办解决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310件,办结率达到97%。积极开拓网上收集群众政风行风诉求渠道,依托大洋网不定期开展各种专题的民意收集,加强群众投诉问题的督办工作。开通"83631711"纠风专线电话和网络投诉信箱,建立健全有关工作制度,确保群众反映有关单位不正之风的信访问题能够得到快速解决。

  (四)加强行政效能监察,进一步提升政府工作效能,促进政府工作更加高效、廉洁

  1、进一步巩固和完善电子监察系统建设。结合我市新一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成果,修改和完善纳入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监控事项,推进将本次行政审批改革保留的275项行政审批和89项备案事项纳入系统监控范围。配合全市信息化建设部署,会同市政务办督促市、区各级业务部门建立健全行政审批业务系统,推进审批业务系统与电子监察系统的对接工作,推进将市、区所有行政审批、备案事项纳入政务服务平台和电子监察系统。2011年以来共对市直各单位的146万笔行政审批业务进行监控,对超时办理的事项发出预警信息。以政府重大投资项目为重点,积极拓展综合电子监察平台建设。推进建设工程招投标、信息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等领域的电子监察系统建设;结合中央纪委2011年部署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工作任务要求,继续深化系统开发建设,逐步扩大各类政府重大决策项目纳入政府重大投资项目监察系统的范围。

  2、积极构建明察暗访长效机制。依托《沟通无界限 行风大家谈》政风行风热线节目积极构筑暗访工作的长效机制,每期节目播放暗访短片一般不少于2个,曝光问题一般不少于4个。围绕创建文明城市开展了专题暗访,制作了一期窗口服务情况暗访片。同时,针对省直机关作风调查组暗访片反映的"执法部门犯错百姓买单"问题、花都区炭步镇有关问题专门组织调查、处理,对有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积极加强暗访工作部署、指导,推进建立起市、区两级暗访工作机制,形成了条块结合、上下联动的暗访工作格局。

  3、认真开展政务窗口服务效能监察。针对2010年效能投诉的突出问题,印发《2010年广州市行政效能监测点投诉和建议处理情况通报》,督促有关窗口单位查找问题,认真整改,进一步提高窗口服务效能。会同市政务办加强对行政审批改革后行政审批、备案事项的清理,并推进建立全市统一的服务评价标准和服务质量通报制度。继续坚持每月2次到全市12个效能监测点17个效能投诉箱收取信访件,全年共收取、转办处理效能投诉件38件,完成1件省纪委效能投诉中心交办的效能投诉件的处理。

  (五)认真推进从源头治理腐败工作,强化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

  1、深入推进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重点领域专项治理。一是抓好问题排查,落实问题整改。根据中央和省有关专项治理的要求,对全市2008年以来财政投资和使用国有资金500万元以上的项目进行了排查,认真推进对存在问题的整改,整改率为99%。二是推进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组织对全市88 个信息公开专栏进行不定期网上检查,对不达标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大力推进市、区(县级市)两级工程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公开共享工作,目前已完成与国家及省级平台互联互通的前期准备工作。三是积极推进建立健全各项重点领域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制度。2011年来,市有关部门相继建立健全了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资金管理、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基本农田保护补贴资金管理、闲置土地处理配套实施等多项专项监管制度。

  2、以政务公开为抓手认真推动提升政务服务水平。进一步健全政务公开考核评估核心指标体系,拟制《2011年政务公开考评工作方案》,围绕人民群众密切关注的民生问题、权力运行问题等内容,以"点题公开"的方式,重点加强对人民群众密切关注的行政权力运行过程、重大民生问题以及政务服务公开等工作公开情况的考评,推进政府信息实质性内容公开,推动政务公开工作不断深入,推动政务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积极配合和推进有关部门完善有关政府部门网站建设,网站信息保障及网站绩效考评,开展政务公开工作培训。认真推进厂务公开、公共企业事业单位办事公开。推动审计部门进一步深化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3、积极推进农村党风廉政信息公开。加强广州市农村党风廉政信息平台的维护管理。截至2011年12月15日,广州市各区(县级市)共录入、发布农村党风廉政信息数据近27万项,处理各类投诉和反馈383件,有效推进村务公开工作和农村党风廉政工作向深入发展。拟制《广州市农村党风廉政信息平台管理办法》及其信息公开规范,进一步规范平台建设管理。加强农村党风廉政信息平台工作的宣传,通过委托广州电视台拍摄专题宣传片、在中国纪检监察报及我市各类主流媒体开展专题宣传、印制宣传海报和手册等方式,进一步提高信息公开平台在老百姓中的知名度,引导村民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农村党风廉政情况进行监督。

  4、加强反腐倡廉调查研究和理论研讨。充分发挥广州市监察学会的积极作用,坚持围绕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和重点工作开展反腐倡廉专项课题调研和理论研究,先后开展了"廉洁办亚运"、行政监察监督检查存在的突出问题、完善惩防腐败体系建设等重大课题调研;同时,围绕社会关注的反腐倡廉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调研,先后开展了防止利益冲突、制度廉洁性评估工作、社会领域防治腐败、党风廉政建设如何回应社会关切等反腐倡廉重要工作调研。促进调研与制度建设、指导推动工作相结合,不断提高调研工作的综合效能。加强行政监察理论研究工作,出版监察学会会刊4期。

  (六)坚决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落实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工作,严肃党纪政纪

  1、加强各类违纪违法案件查办工作。2011年,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受理信访举报7462件(次),立案 377件411人,处级以上干部34件37人(其中市管干部 7 件 7 人),给予党纪处分268人、政纪处分130人,其中受双重处分69 人,移送司法机关36人。通过调查核实,为82名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澄清了是非。严肃查处了花都区原区委书记潘潇、增城市原副市长刘荣照、市交委原副主任唐儒平以及广州海洋渔业有限公司系列腐败案等一批大案要案。深入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查处商业贿赂案件431件,涉及金额3.09亿元。

  2、严肃查处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问题。根据全市查处整治违法用地工作会议精神,起草《广州市查控违法用地责任追究实施办法》;对违法用地问题突出的花都、增城、从化、白云、番禺等区(县级市)分管领导进行诫勉谈话;组织对违法建设情况比较严重的白云、海珠、天河、番禺、增城、黄埔等六个区(县级市)进行检查;加强对查控违法建设不力行为的责任追究,重点查办了从化市流溪香雪国际企业有限公司违法占地违规建设高尔夫球场案、白云区均禾街良盛五金城违法用地案、花都区炭步镇华岭村违法用地和制假案、增城市有关土地回收处置等土地违法案件,共对24名相关责任人员落实责任追究,同时督促有关区(县级市)对一批查控违法建设不力的相关责任人员落实党纪政纪处分。

  3、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事故责任追究。完成广东南碱"11.09"坍塌事故有关政府单位履职情况的调查处理并落实责任追究,向增城市政府、黄埔区政府发出监察建议书。跟进落实"9.17"华南北路污水工程中毒事故、"10.9"增城腾丰富装工艺厂事故责任人的责任追究;完成中国石化广州分公司"5.10"事故调查、黄埔区"6.11"中毒窒息较大安全事故等事故调查。

  4、认真开展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工作。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对46名干部的工作失职、监管不力等行为实施了问责,其中,县(处)级28人,乡(科)级干部18人。

  在肯定去年行政监察工作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应清醒看到存在的一些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是业务部门行业监管与行政监察部门专门监督的关系有待理顺,许多应该由业务部门做的工作,转由行政监察部门负责,影响一些监督工作的实效;二是行政监察政策理论研究工作有待深入,特别是与政府部门具体业务的结合、针对性的预防腐败措施和制度建设等工作有待加强;三是随着政府管理工作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对行政监察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行政监察队伍专业化、科学化建设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2012年主要工作初步计划

  一是加强对重大决策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紧紧围绕中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任务及我市全面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和"率先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州"的核心任务,加强各项战略部署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进一步完善对重点项目、重大活动、重要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机制,健全对各项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的定期检查、专项督查制度和纪律保障机制。

  二是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深入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政风行风热线和网络纠风工作,大力抓好医疗教育、住房保障、环境保护、公路"三乱"、食品药品安全、涉企涉农利益、价格监管、扶贫和救灾救济资金监管、防治市场中介组织腐败等各项纠风专项治理工作,组织纠风专题暗访,开展基层作风建设检查,严肃查处损害群众利益的典型案件。

  三是继续深入开展专项治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招标投标、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政府采购等的监督检查。加强对保障性住房建设情况、违法建设情况和城管部门履职情况、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规范和节约用地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深化庆典、研讨会、论坛过多过滥问题专项治理,将规范博览会、体育运动会举办活动纳入专项治理工作范围。

  四是加强效能监察和绩效管理监察试点工作。深化电子监察系统建设,进一步扩大电子监察范围,规范和减少行政审批,推进并联审批、网上审批,提高审批效率;加快推动行政服务信息平台和服务评价体系建设,加强行政效能投诉办理;积极探索政府绩效管理监察试点,指导有关单位做好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的绩效考核和绩效评估等工作的经验总结。

  五是加强政务公开监督检查。协助市政府加大各区(县级市)、市政府工作部门主动公开力度,重点推进财政预算、公共资源配置、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领域的政务公开。以政务公开考评为抓手,推进政府信息实质性内容公开。推进办事公开,规范和监督公共企事业单位的办事公开工作。

  六是进一步加大问责和责任追究力度。严肃查处因推进重点工作不力、日常工作监管不力、行政不作为和乱作为等严重失职渎职并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严肃查处工程质量、生产安全等责任事故背后的腐败问题,严肃查处以权谋私、索贿受贿、官商勾结等腐败行为,维护党纪、政纪的严肃性。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