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我局将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用十八大精神统领新一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广州文化工作,研究部署广州文化的长远发展。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的决议,按照市委市政府、市委宣传部的部署要求,着眼世界文化名城建设,狠抓精品创作、产业培育、市场监管、文化保护和舆论导向等工作,进一步推动提高我市文化建设水平,促进我市发展大繁荣大发展。
一、以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为动力,全面落实培育世界文化名城各项工作任务。紧紧围绕“一个都会区、两个新城区、三个副中心”城市发展战略,以“三规合一”为契机,以文化为引领,承担和发挥好在培育世界文化名城过程中文化部门作为主力军的职责和作用。深入研究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的决定和15个配套文件对我局工作的要求,迅速研究贯彻意见,提出长远规划和具体方案,推动新型城市化发展战略部署在全系统的落实。重点研究制定落实《关于培育世界文化名城实施意见》的2013年工作要点,明确重点项目、重大活动和重点工作,突出工作抓手,进一步完善我局拟定的推进城市文化名片工程、打造民间民俗文化品牌、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等专项实施方案,致力于打造四季花城、千年商都、博物馆之城、图书馆之城、中国音乐名城、岭南美术之都等文化品牌。以文化为引领,承担和发挥好在培育世界文化名城过程中文化部门作为主力军的职责和作用。
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广州文化凝聚力。围绕城市的总体布局,统筹城乡文化资源,完善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幸福社区”建设。特别是要研究制定“美丽乡村”的文化行动计划,举办“美丽乡村”文化论坛等活动,确立一批重点示范乡村,探索乡村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大精品创作力度,为市民提供更多的优秀文艺作品,以“红棉”文化艺术养成计划为主题,着力实施“好戏天天看”惠民计划、公益文化下基层计划和市民文化艺术培训计划。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努力构建广州城乡一体化文化体系。不断完善“农家书屋”和“绿色网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质量。继续扩大农村数字电影的放映场次和范围,逐步增加村改居、工业园区的公益数字放映。继续推进广播电视无线覆盖工程,确保从化北部峨嵋山广播电视发射台顺利建成并投入使用。全面落实“村村通”、“户户通”、“渔船通”工作,组织推进北部地区农村有线电视联网。
三、构筑重大文化活动平台,进一步增强广州文化的影响力。精心筹备、周密组织,重点抓好第九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全国青年雕塑家大赛两大活动,继续抓好第六届中国国际漫画节、2013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广州艺术节、第18届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等文化活动,提高筹办工作的市场化、产业化、专业化、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打造广州文化品牌,加快广州文化“走出去”步伐,开展文化国际交流合作,努力建设重大国际文化盛会交流活动平台。
四、以打造精品力作为突破口,促进广州文化的繁荣发展。加强扶持、重点攻关,集中力量推进精品创作,抓紧《碉楼》、《西关小姐》等剧目的修改提高,组织一批文艺精品参加“十艺节”、广州市新创剧目春季展演、广州上海演艺文化展示月等活动。抓紧推动“戏剧孵化器”和“艺术素养计划”,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合作,促进一批优秀作品脱颖而出,提高文艺作品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五、全面推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培育世界文化名城奠定硬件基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我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工作意见》,在全面抓好工作意见中确定的重点文化设施建设基础上,重点推进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一园四馆”等18项重大文化设施建设,加快立项规划,有序铺排建设。同时,明年要开工兴建南汉二陵博物馆、粤剧艺术博物馆、广州报业文化中心、广州海事博物馆、南越国研究及保护中心、南粤先贤馆等6个项目。大力推进广州新图书馆、南越王宫博物馆、广州市文学艺术创作中心等在建项目建设,尽快投入使用。
六、以颁布实施《广州市文物保护规定》为契机,大力加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做好法规颁布实施前的准备工作,抓好法规宣传和培训,研究制定文物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文物维修资助办法等配套政策,大力加强我市文物保护工作。全面挖掘南沙虎门炮台、东园广场、黄埔军校等重点革命史迹的文化内涵;加强广州明清海防遗存的保护和利用。同时,加大对粤剧粤曲、广东音乐、岭南美术等传统艺术及“三雕一彩一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力度。
七、加强文化扶持政策和制度建设,提升广州文化的综合竞争力和创造力。
深入开展调研,加快研究制定“博物馆之城”、“图书馆之城”建设计划,提出具体的工作措施,研究相关政策意见,加快推进和实施。抓好文化立法工作,加快推进《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条例》的起草制定。加强统筹领导,进一步理顺和优化我市文化产业管理体制机制,完善扶持及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配套扶持政策措施,设立专项资金,建立完善文化产业孵化和发展平台、文化产业投融资平台、文化产业交易平台和文化传播与交流合作平台。继续抓好“三打两建”、“扫黄打非”工作,完善社会诚信服务体系和文化市场监管体系建设。加强执法总队自身建设,进一步提高文化行政执法水平,不断促进文化市场的持续繁荣、健康发展。扎实开展全国版权示范城市创建活动,积极做好第五届中国版权年会举办工作,培育形成规模的版权相关产业带、产业集群或产业园区,建立版权产业统计制度,促进作品登记和软件登记数量逐年递增,继续推进软件正版化,完善版权保护组织和队伍建设,加强跨地区版权交流与合作。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研究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巩固改革成果,加大人才保障和体制保障力度,激发创新和发展的活力。
八、完善和创新工作手段和方法,进一步提高新闻出版和广播电视管理水平。认真抓好报刊、互联网出版审读,改进和完善内部资料出版管理,着手立项数字报刊数据库,大力培育数字新媒体等新型产业形态。抓好“出版物送审(备案制)示范企业”的评选工作,开展图书、音像、印刷等行业的统计调研工作,进一步加大书报刊批发市场的监管力度。建立广州市报刊数字出版管理平台、报刊数字出版标准体系和内部资料出版物审批年检系统,提高行政审批的工作效率。筹备召开媒体产业高峰论坛,推动我市全媒体行业的发展。
精心做好2013年度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和技术维护工作,确保广播电视播出安全和生产安全。加强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广播电视无线覆盖率和有线电视联网入户。加强对广播电视节目、广告监管,改进电视节目收视率调查工作,加大欣赏指数调查和专题调查的力度。继续推进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作。做好对影视机构的政策引导、咨询服务,拓展电视节目交流与推广的空间,推动广播电视节目的创优创新。认真办好第二十五届全国主要城市广播电视社会管理工作年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