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2012年广州旅游工作情况
2012年,广州旅游业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旅游局的有力指导下,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打造世界文化名城和国际商贸中心为引领,以新型城市化发展理念为指导思想,以“三打两建”为行动抓手,全力推进跨越发展,各项旅游指标保持稳步增长。全年全市接待游客1.42亿人次,同比增长6.88%;旅游业总收入达到1911亿元,同比增长17.19%,其中外汇收入51.45亿美元,同比增长6.01%;旅游业增加值812.59亿元,同比增长17.19%。
(一) 坚持品牌培育,旅游资源整合取得新突破
一是全力打造“珠江游”文化旅游品牌。积极推动“珠江游”经营管理机制改革,出台《珠江游经营管理办法》和《珠江游览船星级划分与评定》标准。加快荔枝湾涌三期、黄埔古村等沿岸重点旅游项目建设。整合策划日游及水岸结合的旅游新线路。研究制订《南沙港澳游艇自由行试点工作方案》及邮轮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意见。圆满完成广东省海上休闲旅游启动仪式广州主会场相关工作。成功组织歌诗达“维多利亚号”邮轮南沙港始发活动。二是高标准推进旅游重点项目建设。海珠生态城旅游服务配套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南沙湿地二期工程建成并开放。南海神庙文化旅游区、北京路文化旅游商贸区、长隆度假区三期等重点项目扎实推进。景区创建工作有序开展,全市国家A级景区达39家。三是多元化整合开发优势旅游资源。重点扶持增城、从化、花都等北部山区发展生态旅游项目,指导番禺沙湾古镇、花都红山村、从化溪头村开展具有旅游特色的名村名镇建设,支持村、园、农庄等申报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积极推进流溪河水上绿道建设,乡村生态旅游布局日益优化。指导长隆、白水寨、九龙湖等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二) 坚持模式创新,城市旅游形象实现新提升
一是整合资源集中宣传。在央视一套及国际频道投放广州城市形象宣传片。与南方卫视、广东移动等媒体合作,制作播出《360度叹广州》专题旅游节目。在白云机场等人流密集场所及户外LED广告屏幕投放万余个广州旅游形象公益广告。编印派发40余万份旅游宣传折页。制作并在全市高星级酒店发放《广州印象—旅游画册》。联合港铁公司制作推出《新游广州》车载杂志及系列微电影,拟在香港红磡车站投放广州旅游户外广告。圆满筹办第20届广州国际旅展。二是拓宽途径借力营销。组织旅游企业赴俄罗斯、立陶宛举办大型旅游推介会。圆满承办TPO(亚太城市旅游振兴机构)第20次执委会会议。协助俄罗斯国家电视台及澳洲、新西兰、印尼媒体来穗实地考察、拍摄宣传旅游资源及线路。协助境内外旅游机构在穗举办推介活动200多场,借机宣传广州旅游。获批第二批大陆赴台个人游试点城市。三是不断深化区域合作。组织旅游企业参加港澳各类旅展活动,联合粤港澳三地赴印度举办宣传推广活动。联合广佛肇、广深珠赴川、甘、吉、蒙、湘、鄂等地开展宣传推广,组织国内买家团到广清韶考察采风。广清、广惠两市四地签署联盟旅游合作协议,与贺州、桂林等城市联手打造华南五市山水休闲旅游黄金专线。招玉芳副省长批示,“广州创新旅游营销模式,提升城市旅游吸引力、影响力的做法很好。”
(三) 坚持严格管控,旅游服务水平得到新提高
一是积极开展“三打两建”工作,强力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成立旅游系统“三打两建”领导小组和专项行动机构,开展了为期9个月的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打击“黑社、黑车、黑导、黑中介”违法经营旅游业务及扰乱旅游市场秩序的违规行为,取缔非法经营旅游业务营业点72家,捣毁了一批非法旅游购物点。着手推进诚信经营和市场监管两大体系建设,启动了“广州一日游”推荐旅行社活动。二是全面推进旅游基础及配套建设。获批第二批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完成广州旅游卫星账户编制工作。制订《广州旅游交通标识管理规范指引》和《推进广州旅游巴士建设工作方案》,落实9个旅游大巴临时停靠点。积极推进大学城提升计划及北京路文化旅游商贸区、乡村旅游配套设施建设。三是严格星级酒店、旅行社服务监管。完善星评服务,严格复核标准,全市星级饭店达226家,星级饭店结构不断优化。积极推广应用全国旅游团队服务管理系统,经验做法被国家旅游局推广。84家旅行社获评诚信旅行社。编印下发《旅行社常见法律问题解答》,指导旅行社业守法经营和防范法律风险。四是扎实抓好旅游人才培训。成功举办第二届全国导游大赛广州选拔赛暨广州导游职业技能大赛,我市选手获全国总决赛二等奖。举办全市旅游行政管理人员培训班。组织全国导游资格考试及导游等级考试。五是着力抓好旅游安全工作。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和“打非治违”专项行动。组织景区、饭店和旅行社开展安全管理培训和应急演练观摩,强化行业风险防控及安全技能培训,全年旅游安全形势稳定。
(四)坚持规范发展,旅游法规和标准化建设取得新成效
一是强化规划体系建设。完成《广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初稿。《广州市旅游信息化 “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广州市旅游电子商务“十二五”发展规划》通过专家评审。配合南沙新区做好旅游发展规划。实地考察并拟定《关于加快推进疏附县旅游业跨越发展的工作方案》。二是行业标准化建设加快步伐。颁布实施《广州市绿道旅游服务规范》和《广州市景区讲解员服务规范》。全力支持和指导增城市及广东中旅开展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引导旅游企业标准化、品牌化发展。三是建立健全旅游投诉机制。市旅游局质监部门共接到各类书面投诉490宗,处理投诉375宗,其中促成协商解决330宗。
区县旅游发展步伐明显加快。荔湾、越秀、海珠、白云等区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全面推进,南沙、黄埔、天河、萝岗等区特色民俗和主题旅游节庆活动推陈出新,花都、番禺区以及从化、增城市生态休闲、高端度假旅游不断创新发展。
旅游援疆工作成果丰硕,全年广州游客赴疏附旅游人数达1.1万人次。
此外,以新型城市化发展学习考察调研活动为抓手,以提升能力素质、提高服务管理效能为重点,市、区两级旅游职能部门机关自身建设全面推进。
二、2013年工作安排
2013年是广州“十二五”发展出实效的重要一年,我局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按照国家和省、市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围绕新型城市化创新发展这一主题,进一步强化市场营销、优化产业素质、净化市场环境,逐步实现旅游业向经济、社会功能并重转型,为使旅游业真正成为人民群众满意的幸福导向型产业,为把广州建成为国际旅游中心城市而努力奋斗。重点做好以下“五大提升”工作:
(一)加快旅游载体建设,实施精品提升工程
一是加大资源整合开发力度。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岭南商贸、城市文化旅游资源,重点推进“三个重大突破”旅游项目目标实现,着力培育打造沙湾古镇等2个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精品,高标准规划建设广州现代旅游一条街、万达文化旅游城,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品牌化发展。积极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及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力争在首批创建中有所突破。全面推进海珠生态城、北京路文化旅游商贸区、番禺古代建筑艺术博物馆、南海神庙文化旅游区、新荔枝湾涌、长隆度假区三期、岭南?客家文化博览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发展特色乡村休闲旅游业。以“美丽乡村”及“幸福社区”建设为重点,结合名镇名村打造工作,统筹乡村旅游资源,优化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提升乡村旅游品质。二是打造提升“珠江游”文化旅游品牌。发布实施《珠江游览船星级划分与评定》标准,优化整合旅游资源,高标准推进适合珠江生态环境的旅游项目建设,丰富珠江日夜游产品。串联整合珠江沿岸景区景点,开发珠水览胜、羊城胜迹、岭南风情、都市休闲等四大精品旅游线路,形成完善的珠江旅游产品体系。按照“2013中国海洋旅游年”总体部署,积极推动南沙邮轮母港码头建设,深化港澳游艇自由行旅游合作。扎实推进广州市游艇发展总体规划及广州港口邮轮游艇码头规划编制,完善游艇码头和接待服务设施建设。三是建设特色旅游集聚区。围绕辛亥革命时期、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两段革命历史主线,打造以先烈路沿线孙中山革命活动史迹和长洲岛(黄埔军校)文化旅游区为代表的两个近现代革命历史旅游资源产业集聚区,擦亮广州近代历史革命文化旅游品牌。充分发挥广州“山、水、城、田、海”自然生态资源优势,依托绿道网络,打造联接都市、体验自然、欢乐游憩、共享幸福的环城游乐休闲度假带。四是突破旅游商品开发瓶颈。以主题街区为重点,创新发展旅游购物业态,积极扶持旅游商品开发与生产,培育“广州手信”旅游品牌。
(二)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实施形象提升工程
一是实施整体营销战略。提炼鲜明主题,整合各部门、各行业传播资源和传播渠道,形成城市整体营销一体化、一个声音的放大效应。加强与国际国内知名媒体合作,加强广州旅游形象公益广告发布。充分发挥现代网络优势,利用境外旅游推广中心网络资源及广州旅游网、广州旅游微博等,多渠道强化目的地形象宣传。突出“花、果、山”整体形象,着力宣传迎春花市、花城广州,万亩果园、岭南佳果以及白云山、帽峰山、莲花山等广州旅游品牌。二是实施国际合作战略。加强与国际重要旅游城市的旅游合作,建立广州旅游境外推广中心,对主要客源市场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推广。充分发挥TPO、PATA(亚太旅游协会)等国际旅游组织平台的宣传推广作用。加强与各国际航空公司及穗港铁路集团合作,不断拓展客源地范围。巩固深化穗港澳、广深珠、广佛肇、广清韶区域旅游合作,加强联合促销,继续推广“一程多站”精品线路。三是实施节事兴旅战略。坚持以商带旅、以节旺旅、以会办旅、以体促旅,重点办好广州国际旅游展销会。深入挖掘、传承弘扬岭南特色民俗文化,积极举办带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传统节庆活动。
(三)提高旅游管理水平,实施服务提升工程
一是提升行业管理水平。建设完善旅行社诚信测评标准体系,评选专营旅行社,引导规范“广州一日游”市场。进一步优化饭店产业结构,高效推进星级饭店节能减排工作。二是严格市场秩序整治。巩固“三打两建”成果,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全面净化旅游大环境。不断改进旅游市场监管方式,完善旅游暗访制度,建立旅游消费警示制度,强化市场访查力度。三是抓好人才培训与管理。逐步建立完善广州旅游人才库,加大培训力度。科学整合旅游教育资源,积极协助推进广州旅游职业学院筹建。四是加强旅游安全工作。强化安全生产检查及事故(事件)应急处置演练,建立完善包括旅行社供应商安全标准管理制度、随团导游人员安全提示制度、市内旅游大巴临时停靠规范管理等一系列制度。五是研究制定促进行业发展的一系列措施。完善修订《关于广州地区旅行社组织外国人来穗旅游的奖励办法》。六是强力推进援疆旅游工作。整合包装喀什(疏附)旅游资源,重点推进阿凡提乐园建设,进一步巩固和深化“万人游疏附”工作成果。
(四)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实施配套提升工程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颁发《关于新型城市化战略下加快推进广州旅游跨越发展的实施意见》。编制完成《广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会同市农业局制定推进“美丽乡村”旅游发展标准,规范引导农家乐等乡村旅游有序发展。高效落实《广州南沙新区发展规划》任务。二是有序推进智慧旅游体系建设。制定智慧旅游建设规划体系,构建以旅游地理空间、旅游公共管理、旅游电子商务、旅游数据采集、旅游数据交换等为重点的开放式旅游信息核心平台。三是强力推进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建设体系完备的旅游问询服务网络。加快推进市区旅游大巴停靠点和旅游景区(点)停车场建设。完善提升旅游交通引导标识体系,积极推进自驾车游配套服务设施建设。
(五)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实施素质提升工程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深化新型城市化发展学习,着力推进市、区(县级市)两级旅游行政部门“五型”机关建设,不断改进机关工作作风,提高干部工作创新能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推进廉洁广州旅游建设,不断提高旅游系统干部队伍思想作风素质,净化行业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