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版权)工作总结

  • 听全文
  • 2013-05-01
  • 来源:市文广新局
  • 分享到
  • -

  201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认真贯彻全国、全省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版权)等有关工作会议及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立足于新型城市化发展,狠抓重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工作任务。


  一、开展学习调研,充分发挥文化在新型城市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积极参与新型城市化系列调研活动,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并在《穗府调研》发表。参与完成市委“1+15”政策文件的调研和起草工作,主动配合市委宣传部起草《关于培育世界文化名城的实施意见》以及相关的系列配套方案、文件。《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的决定》和15个配套文件下发后,及时组织党委中心组、广大干部群众学习,按照决定的部署,起草制定了打造城市文化名片、民俗民间文化品牌等专项工作计划,对涉及我局任务的工作进行了统一规划安排,对相关内容进行细化,对任务进行明确分工。同时,在局系统组织开展以“走新型城市化之路,兴文化名城之辉煌”为主题的学习教育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的,先后组织了专题学习会、辅导报告会,增强文化战线以十八大会议精神指导新型城市化发展、尤其是世界文化名城建设的紧迫感、责任感。加强十八大会议精神、“新时期广东精神”和新型城市化发展等重大主题的宣传力度,组织“文化创未来”迎十八大系列文化活动。


   二、实施精品战略,文艺创作和文化活动成果丰硕


  (一)文化精品创作取得积极进展。先后召开20余次精品创作会议,投入1300万元扶持重点剧目,组织指导市属文艺院团创作粤剧《碉楼》、杂技剧《红楼梦》、音乐剧《西关小姐》、交响芭蕾《唐诗宋词》、广东精品音乐晚会《珠江之春》等精品剧目,粤剧《孙中山与宋庆龄》、话剧《望》赴上海参加上海广州文化交流展示月活动,《东方天籁》参加“哈尔滨之夏”演出,反响良好。


  (二)重点文化活动圆满成功。全力筹办、精心组织,先后成功举办广州艺术节、纪念广东流行音乐35周年活动、2012中国广州国际演艺交易会、第五届中国国际漫画节、2012中国(广州)星海国际合唱锦标赛、第六届羊城国际粤剧节、2012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第17届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以及广州画院成立30周年庆祝大会等活动,广州文化的品牌效益日益凸显,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市主要领导亲自批示并给予了高度肯定。


  (三)对外文化交流成效显著。积极推进精品文化“走出去”、“请进来”战略,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合作。组织广州芭蕾舞剧团参加瓦尔纳国际比赛、赫尔辛基国际芭蕾舞比赛和韩国国际舞蹈大赛;广东木偶艺术剧院参加国际木联大会暨国际木偶艺术节、赴俄罗斯参加“中国文化年”演出;广州粤剧院赴加拿大参加“温哥华-广州缔结友好城市27周年活动”;广州杂技艺术剧院参加2012年土耳其中国文化年暨第五届大安卡拉艺术节演出等;广州大剧院引进上演了意大利歌剧《蝴蝶夫人》等一批世界精品剧目,让市民领略了高水平的文化大餐。


  三、狠抓文化惠民,公共文化服务再上新台阶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认真组织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调研,统筹安排建设项目,起草制定《关于加强广州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工作意见》,基本确定了30多项重点项目和18项重大文化设施,得到了市领导的高度关注和肯定。加快推进广州新图书馆建设,组织了展示性开放,年底实现局部向市民开放。《广州公共图书馆条例》的起草制定工作进展顺利。基本完成南汉二陵博物馆前期准备,拟于年底开工建设。广州粤剧艺术博物馆于第六届羊城国际粤剧节期间奠基。抓紧推进广州文艺创作中心、南越国史研究和保护中心、南越王博物馆二期建设等工程的前期准备。加强群众文化基础建设,完成对全市公共文化均等化考评,扎实推进“农家书屋”“绿色网园”更新,积极组织参评全省十佳文化馆、百佳文化站等活动,我市2个文化馆、18个文化站分别获评全省十佳文化馆、百佳文化站,157个文化站被评为省一级以上文化站,占全市文化站比例的95%。


  (二)扎实推进文化民生工程。全力推进列入市民生工程的项目即“新建50个500平方米以上社区文化广场”工作,即将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大力推进了花都区、增城市、从化市等北部23条行政村有线电视网络升级改造和新建,在当地财政的支持下,大力推进山区有线电视网络,受益农户达到5570户。启动了“广州市艺术素养计划”,组织艺术家、艺术院团走进社区、校园、乡村,完成了一系列演出和培训交流活动。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资金扶持力度,组织开展第七个“文化遗产日”系列宣传活动。顺利推进北部山区扶贫开发纪念项目雕塑工作。积极组织文艺院团深入各地进行惠民演出,2012中国(广州)星海国际合唱锦标赛组织14场国际优秀合唱团进社区进行文化惠民演出。市话剧院十三号剧院周末剧场、木偶剧院熊猫剧场、彩虹剧院等单位实行低票价、常演出的惠民措施,受到市民广泛好评。南方剧院试点“周末剧场”定期组织粤剧演出。举办纪念广东流行音乐35周年《流行旋律大家唱》活动,免费为市民演出5场;举办电影惠民活动,受惠群众达2万余人次。据不完全统计, 举办各类大型文化活动和组织送戏、送电影、送展览等活动,共约30万人次的市民群众直接受惠。


  (三)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继续打造“一区一品牌”活动,首届岭南民俗文化节、“第八届广州民俗文化节暨黄埔波罗诞千年庙会”、广府庙会、首届老广州民间艺术节、南沙妈祖诞文化旅游节等一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节庆影响日益提高,深受欢迎。承办了“广东省首届青少年粤剧粤曲大汇演”开幕式,积极参加省文化厅组织的“开心广场·百姓舞台”系列活动。群众文化活动好戏连台,全市广场演出活动1万余场次,“羊城之夏”系列广场活动、广州市第四届文化馆站调演、“夕阳别样红”广州市老年人文艺广场展演、“快乐阅读季”广州市青少年暑期阅读活动、“粤剧进校园”、私伙局等活动,进一步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


  四、加强市场监管,营造良好的文化市场环境


  (一)依法开展行政审批。完成了第五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任务,认真梳理取消、下放和保留的行政审核、备案事项,制定了我局行政审批和执法自由裁量权实施办法。共审批设立电影院 2家,设立中外合资歌舞娱乐场所1家,认定网吧连锁企业4家,审批港澳来穗演出101件,年审电影院70家,网吧连锁企业8家,完成网吧连锁企业在我市备案的1家。1-9月,共完成我市1845家印刷企业《印刷经营许可证》、290家出版物发行单位、231家音像制品批发单位年度核验工作,审批新设立包装装潢印刷等企业44家,办理新申办书报刊发行经营许可证26家、音像制品批发单位经营许可证9家和一批企业变更事项。审读境外来(进)料加工印件样品14261种(册),审核《国外及港、澳、台出版物来(进)料加工印件审批表》702份,不予准印20份28个品种。


  (二)加大监管与执法力度。积极推进全国首创的“非法出版物数据库”、“非法出版物网上鉴定平台”、“疑似黑网吧排查系统”等科学执法手段,扎实开展“扫黄打非”等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和专项整治工作。全市共出动文化执法人员6.5万人次,检查各类文化经营场所4.4万家(次);收缴各类侵权盗版出版物481万张/册;查处窝点22个,办理行政、刑事案件497宗,刑事处罚35人,办理大案要案3宗。查处组织鉴定各类出版物4.5万种744万张/册,出具出版物鉴定书200份。广州市5.18制售政治性非法出版物案、越秀区“4.18”销售盗版光碟案、天河区“4.20”批销盗版碟窝点案、“5.11”傲一雄公司发行非法出版物案、“8.14”生产非法光盘案等一批重点案件得到侦破查处,进一步规范了文化市场经营秩序。及时拆除市内两个住宅小区业户非法安装的卫星地面接收设施11套,有效遏制了非法安装卫星地面接收设施行为。中央督导组对我市文化市场进行4次督查均给予了较高评价。


  (三)认真组织文化市场“三打两建”。按照省市统一部署,及时组织文化市场“三打两建”工作部署和线索摸查,开展出版物市场、印刷复制企业、物流仓储等的专项整治行动,对违法犯罪活动起到了有力的震慑作用。在全市率先举办“三打两建” 阶段成果展,并指导物证中心配合省有关部门举办“三打两建”集中销毁活动,展示文化市场“三打两建”成果,与省新闻出版局联合组织2012年侵权盗版及非法出版物集中销毁活动和“绿书签行动”系列宣传活动。我局“三打两建”工作取得的成效,受到雷于蓝副省长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


  五、强化制度保障,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一)抓好历史文化遗产的法规制定和规划编制。经过1年多的努力,《广州市文物保护规定》于今年10月经市人大常委会审议,获得全票通过。完成第三次全国文物普产工作总结表彰工作,编写、出版《绿道史迹》,抓紧推进《<广州市文物普查汇编·增编>》编写工作。重点推进了我市华侨文物、革命历史、工业遗产、涉台文物、宗教文物、“三旧”改造和“绿道”建设中的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和利用。推进孙中山大元帅府旧址扩建和孙中山大元帅府旧址修复工程和广东咨议局旧址、农讲所的保护规划编制。推进五仙观及岭南第一楼的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基本完成南粤先贤馆考古发掘工作。组织专家完成对沙面天主教露德圣母堂工程、国民党“一大”旧址革命广场修复工程、中山大学天文台旧址保养维护工程、兴仁书院修缮工程、金沙洲大仙庙修缮工程等一批重点工程的验收。与相关部门共同研究深入挖掘整合海珠环岛区域内文化资源,制定了海珠生态城内文物保护方案。与市规划局共同主办《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广州市旧城保护与更新规划纲要》专家论证会,组织推荐越秀区北京街参加国家文化部“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选。 


  (二)加强历史文化遗产的科学管理。积极做好文物保护工程年检资质工作、文物保护单位四有档案建设、广州市第八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申报等工作。完成全市17个国家级非遗项目的国家和省检查组督查、第三批市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评审工作、第三批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推荐工作;启动《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志》编纂;成功举办广州市2012年中国文化遗产日、暑期青少年非遗传承班、“走进新时代——当代广彩新作品展”、“粤韵流长——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音乐欣赏会”等活动。组织专家论证、咨询会45次,就广州沙面建筑群、六榕寺塔、圣心大教堂等4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个省文物保护单位、34个市文物保护的建设、修缮工程征询专家意见。认真组织考古调查发掘,发现目前我市保存最好的大型东汉砖室墓,正抓紧制定该区域保护方案。组织文物保护志愿者到文物保护单位参观学习,促进志愿者对我市的文物保护工作的宣传和参与。


  (三)积极推进“博物馆之城”规划建设工作。按照陈建华市长在我局调研时关于建设“博物馆之城”的指示,我局立即制定了广州建设“博物馆之城”工作方案》,抓紧组织编制《建设广州“博物馆之城”总体规划》,开展行业、民办博物馆调研工作,草拟了《广州市扶持社会办博物馆的办法》。与体育局共同承办了亚运会、亚残运会博物馆开幕仪式暨广州“5.18”国际博物馆日活动启动仪式。进一步提高博物馆服务质量,重点完成了《徐悲鸿师生画展》、《青少年毛泽东与毛家英烈展览》等一批特色浓郁、主题突出、个性鲜明、雅俗共赏的展览。为迎庆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举办了《盛世辉煌——庆祝党的十八大召开》、《“九.一八”历史回顾展》、《光辉历程——中共“一大”到“八大”》等展览,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市属各博物馆举办专题展览总数143个,组织了161个巡回展览送到社区、山区学校、农村,受到群众欢迎。积极落实博物馆免费开放,观众人数达510万人次。继续推进南越王宫博物馆建设、辛亥革命纪念馆陈列展览提升工作,推进海上丝绸之路申报世界遗产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农民工博物馆建设工作,完成广州(中国)农民工博物馆长卷绘画征集、绘制和雕塑设计、制作安装工作,并指导和协助有关单位完成了陈列布展工作。启动了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辛亥革命纪念馆下放黄埔区管理的有关协调准备工作。


  六、加强业务管理,正确引导媒体宣传和出版导向


  (一)加大新闻出版管理力度。完成市属公开报刊2011年度核验工作和驻穗11家记者站核验工作,完成22家报纸,31家期刊年检初审工作,批复广州出版社图书选题7批共398种。2011年全市报纸发行量达147538.6万份、期刊发行量为733.6万份。按照省局统一部署,认真组织连续性内部资料出版物核验工作,年检获得通过的 172家,暂缓通过年检单位9家,拟注销登记证单位3家;同时,审核新增连续性内部资料出版物登记证11家,受理变更40家,发出整改通知33 份,审批一次性内部资料出版物准印证105家。协调指导市属互联网出版单位做好新闻宣传报道工作,加强先进网络文化建设。组织开展了全市内部资料性出版物专项整治,进一步规范党的十八大召开前的出版物管理。认真开展报刊审读,组织召开审读例会12次,编印审专刊8期,报刊审读工作得到省新闻出版局的充分肯定。举办广州市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培训班。积极推进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工作,发布了《广州市中学生新媒体状况调研报告》,举行广州市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论坛。组织召开数字出版工作调研会,研究推动我市数字出版基地建设对策措施。按照广东省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上报我市首批14家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稳步推进该项改革工作。


  (二)加强广播电视舆论引导。引导市属各播出机构提高节目质量,指导做好党的十八大、“三打两建”、新型城市化建设等报道工作,加强广播电视监听监看,加大对低俗涉性广播电视节目、境外引进电影、广播电视广告等重点内容的监管和清理整顿,组织开展全市广播电视宣传管理大检查和“复检”工作,媒体管理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力做好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作,委托广州金影农村数字院线有限公司分赴7个区(县级市)培训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员200人次,完成我市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场次共为15262场,超额完成全年任务,观众人数共349万人次。结合重大节日,开展“我们的节日”电影放映,特别为外来务工人员和青少年设电影专场,受到广泛好评。认真做好2012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的各项筹备工作,截止10月底,已有65个国家和地区报名参加评优、展播、市场交易的纪录预售方案和成片,报名影片达1488部,2608部(集)。积极开展广播电视节目创优评优工作,我市作品获得2011年度省广播电视节目奖一等奖6件、二等奖12件,三等奖21件。积极指导市广播电视学会召开广电学会第五次代表大会,组织市级广播电视重点研究课题评审,获资助经费二等2项、三等6项。


  (三)确保网络安全,推动文化科技创新。完善安全播出指挥系统,全力组织“十八大”安全播出和安全生产,层层签订责任书,成立专项工作组对辖区内所有播出机构、网络公司进行巡查,组织市属各安全播出责任单位交叉检查,确保“十八大”安全播出万无一失。召开广州市广播电视设施保护工作会议,组织各播出单位对辖区范围内广播电视线路进行全面检查,落实“三电”专项斗争工作。积极推进广播电视无线覆盖工程,加快“渔船通”工程,年底前有望完成14艘24米长度以上渔船通广播电视工程建设的任务。在完成三百洞发射台建设项目的基础上,抓紧推进峨嵋山广播电视台发射台筹建工作。加强卫星电视地面接收设施的监督,组织全市开展卫星电视接收市场的专项整治工作,查处了一批违法行为。加强对互联网视听节目管理,对“三无”网站坚决取缔。积极推动“三网融合”和“数字电视整转”工作,抓紧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和数字化、双向化升级改造。


  七、强化行政职能,引导和推进文化产业发展


  (一)加强印刷和出版行业管理。认真组织重要时期市场监管,深入市内三家图书批发市场进行巡查,组织印刷复制企业和音像制品批发市场的专项检查,净化了出版物市场。研究制定《省、市图书批发市场出版物仓库管理规定》,开展维护出版物市场秩序的专项整治工作,检查封堵政治性非法出版物,全面扫除淫秽色情出版物,查处侵权盗版出版物。组织2012年春季、秋季中小学教辅材料出版发行专项检查,对教辅读物的进货、仓储、销售各个环节加强整顿。结合印刷企业的年度核验工作,严格执行《印刷业管理条例》的规定,对未达标的印刷企业予以暂缓年度核验。积极开展音像制品批发行业的专项宣传和检查,举办“四?二六世界知识产权日”活动,坚决打击侵权盗版、淫秽色情的音像制品,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组织印刷企业、书报刊和音像批发企业法人法规培训,开展“诚信经营,优质服务”企业评选活动,促进行业依法规范经营。


  (二)高度重视版权管理。参与组织2012年世界知识产权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幸福广州建设暨创建全国版权示范城市”系列活动,大力推进全国版权示范城市创建活动。积极推进党政机关使用正版软件工作,市区两级投入资金3174万元,采购正规办公、操作系统、杀毒等软件,实现市区两级机关软件正版化。加快推进广州市版权保护中心建设,完成与越秀区政府关于版权保护中心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相关企业签订选址东方文德广场场地使用协议等前期筹备工作。继续开展以广交会为重点的展会版权保护工作,受理第111届广交会调解版权投诉案件43宗,办结率为100%。积极组织参与粤港中学生版权交流活动,增进版权保护意识。


  (三)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发展。为进一步理顺和优化我市文化产业管理体制机制,完善扶持及促进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措施,及时与市社科院联合开展文化产业政策制定及产业调研工作, 完成我市文化产业扶持政策起草。同时,积极组织相关企业积极开展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的申报工作,举办了2012广州市文化产业项目座谈暨推介会,积极组织文化企业参加厦门海峡两岸文博会等活动的项目推介。积极推进穗港澳文化产业合作和对接,为我市文化产业走出去探索新路。广州文化假日酒店对外合作期满,如期顺利收回运营。


  八、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和行政效率


  (一)加强廉政建设和风险防控。加强廉政建设对策研究,探索坚持“五抓”促廉洁的经验。下大力抓好廉政风险防控,制定并推进《关于加强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实施方案》。配合“三打两建”工作,制定打击商业贿赂工作重点突破方案,扎实开展“自查、排查、倒查”工作。重点加强财务管理监督,组织2011年度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工作,完成文化系统预算单位公务卡专项检查,推进做好“小金库”治理“回头看”,堵塞管理漏洞。


  (二)积极做好人大政协建议提案工作。大力推进市人大关于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002号议案决议实施方案的各项任务,并接受了市人大常委会的视察和检查。全面完成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任务,共办理137项,满意率达到100%,被市政府评为全市表扬单位。


  (三)认真做好服务保障。及时完成2011年部门决算、2012年财务预算批复和大型活动的资金管理和筹备工作。 完成局办公OA系统的更新、民主大楼办公区搬迁和东风西办公区搬迁后勤服务等工作,抓好百花园装修工程前期工作,有序推进广州大学城文学艺术创作中心进驻有关工作。狠抓新闻宣传和信息工作,全年在《每天快报》、《穗府信息》等发表信息71条(篇),局网站共发布信息1007条,图片580多张。认真组织扶贫工作,我局负责的2个扶贫点分别被评为省扶贫工作表扬单位和“广州市扶贫工作示范村”,取得了明显成效。认真抓好档案管理,及时收集重大文化活动和日常工作资料。积极开展节日慰问、娱乐竞技、困难帮扶、志愿服务等工青妇各类活动,进一步提高局机关凝聚力、战斗力。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