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监察局2013年工作总结和2014年工作计划

  • 听全文
  • 2014-01-23
  • 来源:市监察局
  • 分享到
  • -

市委、市政府:

  2013年,广州市监察局认真贯彻执行省、市纪委全会和省、市政府廉政工作会议的部署,在市纪委常委会的领导下,紧紧围绕2013年廉洁广州建设上台阶这一总要求,坚持铁面执纪、强化监督,行政监察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作风监督检查工作举措有力、反响强烈、亮点纷呈,中央、省纪检监察机关给予充分肯定,各级新闻媒体持续、广泛报道;巡回检查工作扎实推进,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各项工作更加廉洁、高效、安全;公共资源交易体制改革迈出关键性步伐,成立了广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纠风工作和政风行风建设不断向深入推进,解决了一批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综合电子监察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廉政风险防控体系智能化水平有新提升;案件查办和问责工作力度不断加大,今年全市立案659件682人(含市管干部14件14人),同比上升31.54%和26.77% ;结案707件,同比上升86.54%;问责493名党员干部,其中处级65人,科级428人。

  一、2013年以来主要工作情况

  (一)改进工作作风监督检查工作有新成效。今年5月份,市纪委会同市直机关工委印发了《2013年广州市整治庸懒散奢、改进工作作风监督检查实施方案》,把机关作风监督检查工作作为推动全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抓手,坚持创新举措、强化监督,严肃整治“四风”和庸懒散奢突出问题。一是设立“机关作风回访台和曝光台”。从6月份开始,在市委礼堂和市政府饭堂一楼设立“广州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机关作风回访台和曝光台”,每月曝光一批机关作风问题,同时公布上月曝光问题的回访情况。全年共公布7期“曝光台”,曝光问题111个,涉及12个区(县级市)、32个市直单位和3个在穗有关单位,曝光的问题涉及公款送节礼、窗口服务、城市建设管理、违规上网、会风等多个方面;国内媒体共报道566家(次),转载评论9563次,话题评论329次。二是设立“机关作风排行榜”。从6月份开始,在市纪委监察局内网设立“广州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机关作风排行榜”,对53个重点检查单位实行每月量化测评和分类排名。全年共公布7期“排行榜”。在排行榜的推动下,各单位党政领导对作风建设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强,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全市各有关单位共发现不良作风问题线索3680条,确认庸懒散奢等不良作风问题3265个,已落实整改3262个,整改率99.9 %。三是查办了一批公款送节礼案件。组织查实了一批在中秋、国庆期间使用公款购送节礼的案件,对典型案件进行曝光。向涉案单位的上级机关发出《责成立案通知书》4份、《监察通知书》1份,责成对14名相关责任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或组织处理;向发现其它问题的单位发出《整改通知书》6份。四是全市作风监督检查全面推进、亮点纷呈。在市的推动下,全市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进一步加大作风监督检查力度,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全市共建立暗访队51个,曝光台54个,开展专题暗访1537次;开展座谈会和建议征集活动2387场次,走访群众29378人次,收回调查问卷45406份;各有关单位自查发现问题数量、查处案件问责案件数量持续保持高位,群众向市纪委监察局作风投诉数量明显下降;全市出国(境)经费同比下降24%,会议经费同比下降52%,公务用车购置和运行经费同比下降10%,公务接待经费同比下降30%。

  (二)新型城市化发展巡回检查有新拓展。制定《2013年巡回检查工作实施方案》,把市新型城市化发展“1+15”系列政策文件2013年工作要点、100项市重点督办工作、10件民生实事、10大产业项目、10项重点工程以及改进工作作风监督检查工作纳入巡查范围,细化分解为679个检查项,1096个检查细项,落实到牵头单位;提出“三个百分之百”的目标,即市巡回检查领导小组对各牵头单位的检查面达到100%,各牵头单位对本单位工作任务的检查面达到100%,巡回检查发现问题整改率达到100%。一是点面结合开展巡查。成立三个巡查工作组,分别由市纪委三位副书记带领,对全市80个新型城市化发展牵头单位进行巡回检查。成立市巡查办,重点加强对民生事项、省检查发现问题整改情况、财政资金管理使用情况以及水利工程项目的监督检查。开发了广州市新型城市化巡回检查电子监察系统,试点对新型城市化发展工作任务推进情况进行实时、全程监察。二是严肃查办违纪违法案件。组织对从化市2011年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征地拆迁补偿款流失问题进行调查核实,查处从化市7名村干部冒领、挪用补偿资金115.6244万元的违纪违法问题,责成从化市纪委监察局对违纪违法人员立案调查,对21名相关责任人进行了纪律处分和问责,将涉嫌犯罪的2名村干部移送司法机关进一步侦查。组织水利工程专项抽查,召开专题会议督促区、县级市对所属民生水利工程进行全面排查、落实整改,狠抓案件查办。三是督导检查花都区加快发展促转型工作。根据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王晓玲同志多次带领市第七督导检查组及市巡查办,对花都区加快发展促转型工作以及重大决策监督检查工作进行了督导检查,并对挂点服务的广东岭南国际集团和花都区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等9家企业进行调研,现场协调解决企业发展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三)执法监察工作有新亮点。一是公共资源交易体制改革迈出关键性步伐。协调成立了广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和广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筹建办公室,整合全市建设工程、政府采购、信息工程、土地、矿业权和企业国有产权交易平台,组建了广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实现交易平台、发布信息、交易规则、评标专家库和监督管理“五个统一”,并将农村集体“三资”交易纳入平台管理。全年共完成交易项目85758宗,交易金额2078.4亿元,招标项目的成交价比招标控制价节约79.7亿元,拍卖项目的成交价比底价增值13.2亿元。制定了《广州市小额建设工程交易管理办法》,对全市法定限额以下的小额建设工程项目进行规范。二是扎实开展各项专项监督检查。加强对重点建设项目的监督检查,督促有关单位严格执行《招投标法》;会同环保部门对市33个责任单位进行考核,督促各单位切实履行环境保护职能;会同国土资源部门开展闲置土地集中清理和分类处置工作,深入查纠批而未征、征而未供、土地闲置浪费等问题。三是严格落实问责和责任追究。加强对群众信访举报问题的调查处理,严肃查处了广州市安居工程项目芳和花园工程质量问题等8宗失职渎职案件,对4个单位进行通报批评,对45名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加强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调查处理了白云区“9.10”爆炸事故等18起安全责任事故,对11名人员进行责任追究。坚持查办案件与完善制度、强化监督相结合,向有关单位提出改进措施建议62条。

  (四)纠风工作和政风行风建设有新举措。制定、印发了《关于2013年纠风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13项专项治理工作任务,重点推进以下工作:一是推进公共服务廉洁化。制定《广州市2013年度推进公共服务廉洁化实施意见》,组织市卫生局、国土房管局、交委、人社局、教育局、环保局、文广新局、水务局、民政局、政务办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10个重点部门作为首批推进单位,开展公共服务廉洁化创建工作。提出2013年度公共服务廉洁化十个部门“百件实事”,组织市纪委委员深入10个重点部门调研百件实事落实情况,以公共服务廉洁化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二是深入推进政风行风建设。对31个设有办事大厅(窗口)的政府部门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依托大洋网征求网民意见和建议,共排查各类问题2115个,完成问题整改1805个,评议结果均为“满意”档次。将政风行风热线电视节目《沟通无界限》更名为《行风面对面》,安排市教育局等21个部门和行业单位行政“一把手”上线,制作和播出电视节目37期,解决群众反映的切身利益问题200余件。拍摄了《广州市纠风工作暗访片》并在全市纠风工作会议上播放,组织对我市公款大吃大喝情况以及整治庸懒散奢工作情况进行专题暗访。针对省、市纠风暗访片反映的问题,对40名责任人员进行问责。三是积极推进网络纠风。建立健全投诉受理、分送办理、跟踪督办、公开反馈、市民评价“五位一体”的群众投诉网络平台,解决了一批长期困扰群众的问题。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事考录、教育收费、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征地拆迁、涉农乱收费、食品安全、物流收费等领域的专项治理工作有序推进。

  (五)廉政风险防控体系智能化水平有新提升。按照“整合、深化、融入、拓展”的工作思路,进一步深化我市综合电子监察平台建设。一是工作领域进一步扩宽。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建成广州市新型城市化巡回检查电子监察系统;围绕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改进工作作风,研发了广州市整治庸懒散奢改进工作作风监督检查测评系统;开通“廉洁广州”微信公众平台,实现市直各职能部门行政执法权力清单、农村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信息、招投标信息和行政执法结果在线查询;大力推动网上办事大厅建设,目前已进驻47个市直部门,设立了12个区(县级市)分厅,全市社会服务事项网上办理率为77.8%;启动“三公”经费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工作,目前已完成监察功能设置,数据对接标准确认。二是系统功能进一步完善。国企“三重一大”决策电子监察系统推广应用到14家国有企业,对550余项重大决策事项进行了监察;廉情预警防控智能化体系实现集体“三资”日常管理、资产资源交易、实时预警纠错和公众互动查询等功能;行政执法电子监察系统覆盖16家市直执法单位,涵盖了市直80%以上的执法事项和90%以上执法案件,执法案件异常率从系统使用前的24151宗、21.59%下降到目前的128515宗、0.016%,9个区建立了区级行政执法电子监察平台;公务用车使用管理信息系统增加超时、越界和特殊区域的核销管理及定点停放备案等内容,全市纳入系统监控的公务用车有8628辆,每车月均行驶里程比系统使用前下降了52.18%;党风廉政建设信息管理系统覆盖至全市1万多名处级以上领导;将市规划局行政审批自由裁量监管纳入电子监察。三是工作机制制度进一步规范。指导各区、县级市纪委、监察局增设智能监察部门,截至年底,除黄埔、萝岗两区外,其他10区(县级市)都设立了智能监察部门。组织制定了《广州市电子监察管理办法(试行)》、《广州市党政机关公务用车使用管理补充规定》、《广州市党政机关公务用车使用管理责任追究办法》、《国有企业“三重一大”决策电子监察工作管理规定(试行)》、《信息化项目咨询专家库管理暂行办法》等多项管理制度,智能监察制度进一步健全。

  (六)案件查办和问责工作有新突破。一是惩治腐败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受理群众信访举报7225件(次),同比下降31.25%;初核线索3241件,同比上升62.7%;立案659件682人(含市管干部14件14人),同比上升31.54%和26.77% ;结案707件,同比上升86.54%。坚决查处了从化市长郭清和,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委主任委员、白云区原区委书记谷文耀,市科信局局长、党组书记谢学宁,广州市国营白云农工商联合公司经理张新华等一批大案要案。同时,严肃查处了白云区人和镇东华村村干部违纪案、天河冼村实业有限公司集体腐败案等一批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的腐败问题。二是问责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共问责493名党员干部,其中处级65人,科级428人。

  2013年广州市行政监察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对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广州市新型城市化发展和廉洁广州建设的要求,仍然存在一些差距与不足。如,作风监督检查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工作措施有待进一步完善,长效机制有待进一步建立;重大决策监督检查工作有待进一步突出重点,并减少一般性督导检查;政风行风建设和纠风长效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一些关键领域、重点部门、关键环节的源头治腐工作不够深入,制度建设的针对性、实效性有待加强;反腐败机构职能分散,腐败案件频发但责任追究不够;行政监察机关干部队伍建设和作风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人少事多的矛盾仍然突出等。这些问题需要在下一步工作中深入解决。

  二、2014年工作初步计划

  认真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省、市纪委全会和省、市政府廉政工作会议的部署,围绕廉洁广州建设“三年大发展”的总要求,扎实推进行政监察各项工作。重点抓六项工作:

  (一)根据市政府有关部署,承办市政府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加强对区(县级市)监察局、市纪委监察局派驻监察室工作的指导。

  (二)认真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紧密结合我市深入开展“四风”突出问题“5+11”专项整治工作开展作风监督检查,继续运用 “曝光台”、“回访台”和“排行榜”等载体,重点抓好突出问题“点名”曝光、改进作风长效机制建设、基层“四风”监督检查、作风建设先进典型宣传、重要时间节点作风监督检查等工作。

  (三)加强对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继续推进广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体制改革,完成全市农村集体“三资”交易平台建设,加强失职渎职和违纪违法行为的执纪办案工作。

  (四)落实中央、省纪委工作部署,围绕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把纠风工作中心调整到政风监督上;进一步创新纠风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以真招实绩惠及于民。

  (五)进一步深化反腐倡廉智能化建设和效能监察工作。进一步完善市电子监察管理制度建设,拓展智能监察领域,完善系统功能,全面提升廉洁风险智能防控工作水平。

  (六)进一步整合反腐倡廉资源,实现对反腐败全过程、全方位的组织协调;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进一步规范办案工作;突出“抓早抓小”,进一步扩大惩处的覆盖面,增强惩处的威慑力;制定《广州市党政机关工作人员问责办法》。

  专此报告。

广州市监察局

2014年1月22日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