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号 | 主要工作任务 | 任务完成情况 (截至2015年1月) |
01 | 编纂《广州亚运会志》 | 2014年11月出版 |
02 | 编纂《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志》 | 书稿送出版社审校中 |
03 | 编纂《广州市地方志事业志》 | 书稿送出版社审校中 |
04 | 编纂《广州年鉴(2014)》 | 2014年10月出版,获第五届全国年鉴编纂出版质量评比综合特等奖 |
05 | 编纂《广州年鉴(2014)》简本 | 2014年10月出版 |
06 | 编纂《广州年鉴(2013)》英文版 | 2014年9月出版 |
07 | 编纂《广州年鉴(2014)》英文版 | 2015年4月出版 |
08 | 编纂《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年鉴(2014)》 | 2014年12月出版,2013年卷获第五届全国年鉴编纂出版质量评比综合一等奖 |
09 | 做好地方志资料年报工作 | 5月举办业务培训班,开展年报先进个人评比活动,制订年报分类管理办法,调整年报网络为承报单位172家,全年移交入库年报158份。 |
10 | 完成《广州大典·方志专辑》编校工作 | 先后抽调10人次参与大典编纂辑工作,完成《广州大典》史部方志类85种66册直印书并全面完成蓝样校对,支援其他部类编校完成经部75册、集部12册蓝样校对 |
11 | 编纂《广州史话》 | 书稿送出版社审校中 |
12 | 出版《广州史志》丛书 | 2014年3月出版《广东方志与十三行》,9月出版《常惺惺斋日记(外四种)》,11月出版《志书续修实践与思考》 |
13 | 组织2013年度入载地方志十件大事评选活动 | 完成,投票数达12.7万余张,创历年新高 |
14 | 制订2014年度入载地方志大事评选方案 | 完成。成立由市领导担任组长,市各有关单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民代表组成的24人的评审委员会,市、区各界广泛参与,2015年4月投票数达844359票 |
15 | 筹备《广州扶贫与援建志》编纂工作 | 完成,2014年11月召开编纂协调会,2015年1月举办业务培训班 |
16 | 启动《广州十二五大事记》编纂工作 | 完成,2014年11月召开编纂方案讨论会 |
17 | 启动《广州十二五大事纪实》编纂工作 | 完成,2014年11月召开编纂方案讨论会 |
18 | 启动《十二五广州之最》编纂工作 | 完成,2014年11月召开编纂方案讨论会 |
19 | 举办广州城市发展图志暨2014年成果发布系列活动 | 完成,2014年11月成功举行 |
20 | 改造一楼北厅原仓库为广州地情电子查阅大厅,三楼会议室为“羊城今古”讲坛,四楼阳台为“爱我广州少儿画廊” | 完成,2014年11月投入使用,成为地方志馆对外宣传展示的重要平台 |
21 | 举办广州地情公众开放日活动 | 完成,2014年11月、12月分别举办开放日活动,中指办、省政府、市政府领导与广大市民参加活动,取得良好效果 |
22 | 举办海上丝绸之路与广州城市发展大家谈活动 | 完成,2014年11月举办,大家谈活动交流论文34篇 |
23 | 举办纪念广州市地方志事业30年理论研讨会 | 完成,2014年11月举办,收到论文32篇,优秀论文参加省地方志理论研讨会,7篇论文获奖 |
24 | 更新改造广州地情网、开发地情网手机版 | 基本完成,2014年11月升级后的广州地情网正式上线,手机版正在继续完善中 |
25 | 开通“广州地情”官方微博、微信 | 完成,2014年11月微博、微信正式上线投入运营 |
26 | 广州市地情资料数据库及网站系统软件升级 | 完成 |
27 | 做好地方志信息系统运维与更新 | 完成 |
28 | 做好馆藏文献资料的采集、登记、入库和借阅管理 | 完成 |
28 | 组织方志文化“六进”活动(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军营) | 完成,组织“科学发展,十年巨变——入载广州地方志大事图片展”、“广州城市发展图志展”等到基层、到社区巡回展出。先后组织该展览在荔湾区锦轮会馆、詹天佑纪念馆和海珠区邓世昌纪念馆展出。2014年,我办干部先后在市委党校、市政府培训中心、华南农业大学等举行专题讲座5场。 |
29 | 开展区地方志综合年鉴质量评比活动 | 完成,《萝岗年鉴2014》、《越秀年鉴2014》获综合奖一等奖;《南沙年鉴2014》、《海珠年鉴2014》获二等奖;《天河年鉴2014》、《黄埔年鉴2013》、《花都年鉴2013》获三等奖。 |
30 | 召开2014年广州市属区县地方志工作会议 | 完成,2014年2月举办,总结2013年区县地方志工作,部署2014年区县地方志工作 |
31 | 召开广州市区县地方志办主任座谈会暨地方志业务交流会 | 2014年7月召开,各区县地方志办主任交流工作情况,评议越秀区、萝岗区、海珠区、天河区部分年鉴稿,部署区县有关纪念广州市地方志事业三十周年系列活动 |
32 | 加强对区志、村志编纂的业务指导与检查 | 推动召开《黄埔区志(2001-2014)》《萝岗区志》编纂工作动员大会,应邀对志稿编写人员进行培训,督促做好资料收集与初稿编写工作。加强对黄埔13条村、花都区16条村,以及海珠区村志编修的业务指导,有序推进村志编修工作 |
33 | 推动与指导区县地情书编纂出版 | 全年区县共出版《族民的狂欢——天河龙舟映像》《番禺古村落——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大岭村印象》等六部地情书;《都市侨乡?荔湾》《天河区城市化:嬗变与超越》进入出版环节;《越秀史》、《白云大地》系列丛书正在编纂 |
34 | 编辑印制4期《羊城今古》(包括1期增刊) | 按时完成编辑出版,获得广州市连续性内部资料出版物“十佳出版单位”。 |
35 | 完成《广东地方志纪事》条目撰写 | 完成,并于2014年底报送省地方志办 |
36 | 总结第一轮、二轮新方志编纂经验 | 完成,2014年11月举行广州地方志三十年理论研讨会,总结一、二轮修志经验教训 |
37 | 与媒体合作宣传方志文化,提升地方志社会影响力 | 2014年8月以来在《南方日报》开设“街巷“专栏,与广州电视台合作制作“海丝”、“修志三十年”专题节目,在《广州日报》、《南方日报》刊载宣传方志文化的专题文章 |
38 | 制作广州地方志事业宣传片和地情宣传单张 | 完成,2014年10月印制地情宣传单张4000张,宣传片长10分钟,全方位回顾广州地方志事业发展情况 |
39 | 申办广州地情青少年教育基地并挂牌 | 完成,2015年1月正式挂牌 |
40 | 拓展方志馆战略合作单位 | 已与48家机关、企业、行业协会等签订合作共建协议,共同开展地情教育宣传活动 |
41 | 梳理广州市历年重点工作(“十一五”-2013年) | 完成 |
42 | 举办“地方志阅读会”和“地方志阅读月”活动 | 完成,分别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并进行表彰 |
43 | 举办“方志新馆建设大家谈”活动 | 完成 |
44 | 协调并明确方志新馆入驻方案、功能布局、资金测算 | 完成 |
45 | 明确新馆办公区规划设计方案 | 完成,充分征求全办干部职工意见,多次完善,确定为大多数人接受的最优方案。 |
46 | 开展新馆筹建布展调研,完成综合展与各专题展陈资料拟定 | 完成,先后赴省方志馆、深圳方志馆等地调研,邀请专家完成综合展览提纲并进行了多轮修改,办内组建17个专项小组分头推进展览提纲与方案拟定 |
47 | 做好扶贫工作与美丽乡村建设 | 完成 |
48 | 做好党员志愿者服务工作 | 完成 |
49 | 做好机关“三服务”工作 | 完成,办财务、老干、扶贫、计生、劳资、文电、档案、信访、会务、接待、安保、信息、书库、后勤等工作顺利推进。 |
50 | 完成年度基层评议机关考核工作 | 完成 |
51 | 做好人员招录、选调、轮岗、晋升、培训等工作 | 完成招录公务员1人,公开选调公务员1人,商调公务员3人,组织干部参加局、处、科级培训23人次;参加各类专业培训15人次。 |
52 | 全办总结 | 完成,2014年12月29日,召开“人人总结、人人述职、人人反思”大会,全面总结2014年各项工作完成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