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2019年工作总结和2020年工作计划

  • 听全文
  • 2020-03-11
  • 来源: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 分享到
  • -

  2019年,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举全局之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高标准推进国土空间规划建设,持续提升规划资源服务社会发展水平,为广州加快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提供有力保障。

  一、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规划资源各项工作取得扎实成效

  (一)聚焦以更高站位支持“双区驱动”、“双核联动”,加快共建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有序开展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报批。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组织全市51个部门单位对广州发展进行整体性、框架性、长远性谋篇布局,编制形成“五个一”规划成果体系,最大程度凝聚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广州市国土空间规划的共识。

  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建设。围绕大湾区建设这个“纲”,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积极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部署。开展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的广州大交通网络体系一体化规划及近期建设方案研究,构建与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湾区功能相匹配的大交通网络。

  发挥双核联动、极点带动作用。完成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广州段提升规划成果。完成广佛高质量发展融合试验区规划纲要及相关成果,开展广佛两市轨道交通一体化规划研究和道路衔接规划修编。推动更高层次的广清一体化,完成广清两地道路轨道交通衔接专项规划。

  提升广州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完成编制《广州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全面指导广州未来交通发展。完成《广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18-2035年)》,构建“高速地铁-快速地铁-普速地铁”三层级城市轨道网络。

  高质量推进重点功能片区规划深化优化。开展金融城规划优化。加快实施琶洲西区城市设计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建设。完成琶洲中东区概念城市设计成果、中东区功能布局和交通规划梳理国际工作坊。完成南站周边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深化及《长洲岛保护和利用策划》。

  (二)聚焦全面深化改革创新,助力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出台并联审批、合并办理等工程建设项目改革措施,推进规划用地“多审合一、多证合一”。加大“多规合一”平台管理力度,着力管理对接、加强平台推介、提升应用效能。开展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建设实现“机审辅助人审”。

  全力打造不动产登记改革“广州样本”。对标世界银行财产登记评价标准,开展“1230”优化营商环境不动产登记专项行动,在一线城市中率先实现企业间不动产转移过户1小时办结、抵押登记1天办结、水电气1窗口办理。全面开展“e登记”业务,逾万家企业受益。建立24小时不动产登记服务区,完成多项业务信息共享,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强化重大项目规划用地保障。高效推进攻城拔寨重点项目服务保障,及时发现难点问题,积极跟进协调,推动问题解决。出台提高工业用地利用效率实施办法,完成新型产业用地(M0)选址。编制工业产业区块划定工作指引。

  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推行告知承诺制信任审批,推进行政许可事项办理时限整体提速。强化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管理。推进简政放权,做好省级事权承接和市级委托事权。完善中介服务标准和监管体系。

  (三)聚焦推动综合城市功能出新出彩,土地资源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

  推进土地储备连片开发。优化土地储备市区联动机制,构建市区联动的“收储共同体”。推动城市连片开发更新改造和违法建设治理有机结合。启动“十四五”土地储备规划编制。

  紧抓土地供应主线。有效稳定住房用地市场,制订住宅用地供应三年滚动计划,出台工业用地使用权先租赁后出让和弹性年期出让实施办法,弹性出让供应工业用地为企业节约用地成本。首次公布实施标定地价。

  盘活存量强化土地高效利用。南沙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工作成效获国务院大督察奖励。修订闲置土地处理办法。推进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

  (四)聚焦用绣花功夫精细化开展城市管理和更新,推动实现老城市新活力。

  绣花功夫推进城市设计。完成国家城市设计试点工作。完成北部地区城市设计。推进城市小空间微改造,印发口袋公园设计导则,推广社区设计师工作制度。搭建“身边项目全民设计”平台,开展“身边项目创客做”试点。

  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编制新一轮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恩宁路永庆坊二期示范段和骑楼段、海珠广场、沙面、西堤片区完成改造并对外开放。以杨家祠活化利用为切入点,扎实推进南粤古驿道红色文化游径建设。制定工业遗产评价和认定标准。

  推进城市更新改造盘活存量空间。创新城市更新规划管理制度,实行“单元详细规划+地块图则”分层编制、审批和实施流程,打造城市更新“大源样本”。推进“三旧”改造用地报批,完善办事指南、权责清单。

  创新旧楼加装电梯社区治理模式。印发《加快推进广州市老旧小区住宅加装电梯三年行动方案》,积极构建“多方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督导各区成立区级电梯办、电梯服务中心,探索试点成片连片加装电梯。

  (五)聚焦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建设,优化提升城乡环境品质。

  持续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出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用地系列政策文件。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完成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划定。海珠国家湿地公园生态修复项目获选省首届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十大范例。

  认真开展自然生态保护和改造治理。优化评估生态保护红线,强化海绵城市建设规划管控体系。印发白云山、麓湖、越秀山及周边还绿于民工程三年环境整治计划,打造“云道”串联8大城市公园。

  加强民生公共设施服务保障。推进重点文化、院校选址和规划建设工作。印发电水气外线工程建设项目并联审批实施细则。加强邻避市政设施及海绵城市规划管控。

  推动海洋经济发展。制定阳光用海方案,做好重大项目用海保障。优化海域水文气象、海况视频监控和咸潮观测分析,建立南沙站潮位气象观测数据共享网络。

  加强矿产资源管理和地灾防治。推进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示范。完善地质灾害防治调查评价、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和综合治理四个体系。做好地灾防治,推进地灾隐患综合治理。

  (六)聚焦依法行政规范化建设,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求真归真保真”推进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阶段性成果一次性通过国家核查。完成2018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完成农村地籍调查。开展城乡建设用地现状调查和监测体系研究。

  加强自然资源确权登记管理。开展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制度的探索和实践,完成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自然资源调查、登记单元划分、数据建模、权属指界及预登记。

  加快提升测绘管理水平。全面启用广州2000坐标系。完成广州城市地图集制作。完成地下管线智能化综合管理平台升级改造。制定建设工程联合测绘技术规程。

  夯实数字广州、智慧广州建设基础。制定“四标四实”标准作业图更新管理办法。建设可在线接入和移动服务的政务云基础设施,大力推广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应用。

  二、旗帜鲜明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推动规划资源工作迈上新台阶

  2020年,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十一届九次、十次全会工作要求,全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强高水平治理、创造高品质生活,加快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进一步提升规划资源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助力广州建设具有独特魅力和发展活力的国际大都市。

  (一)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更有力度。加快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报批和实施,推进区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高标准绘制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一张图”,推动形成科学有序的国土空间保护开发格局。加快大湾区城市群轨道交通互联互通,加快规划共建大湾区“一小时交通圈”。引领带动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广佛高质量发展融合试验区规划运用。深入实施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和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全面提升海陆空枢纽能级。推进市区两级重点平台开发建设规划,打造新的动力源和增长极。

  (二)改革攻坚优化营商环境更多创新。对标对表最高最好最优,聚焦突出矛盾和关键环节,推动规划资源各项改革制度机制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优化社会投资简易低风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提升网上政务服务能力水平。完善CIM审批差异化管理制度和配套鼓励政策,制订智能化电子报批办事指南,推进“人审变机审”。继续增加不动产登记“零跑动”和“不见面审批”业务,创建全国一流的不动产登记政务服务品牌。继续加强攻城拔寨重点项目跟踪服务,及时协调解决重大项目报批的堵点、痛点问题。

  (三)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更提效能。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的支持更多用地指标保障,统筹安排做好重大产业、重点民生、市政基础项目新增用地指标和用地需求。改革优化市区土地储备联动机制。加强土地供应要素保障,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加强地价房价联动、优化价格指导,全面落实稳地价、稳预期的长效管理调控机制。继续推进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房试点。

  (四)城市规划建设治理能力更加精细。完成面向2035年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和岭南文化名城空间战略的编制,以点带面打造岭南特色街区。探讨存量型城市设计品质升级的适应性,编制“以人民为中心”的有温度的城市设计,启动“身边项目街坊做”,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治理格局。持续推进城市更新九项重点工作,优化城市更新改造项目流程。加大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保护力度,形成一套全类型的具有广州特色的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调查标准、方法和实施流程。

  (五)改善生态环境做好保障更加用心。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保护“山、水、林、城、田、海”宜居城市生态本底。推动乡村振兴空间格局更优,优化乡村发展布局,因地制宜推进各类型村庄错位发展。大力推进生态修复项目实施。探索在高度城市化地区开展耕地保护。持续推进白云山、麓湖、越秀山、海珠湿地品质提升,规划建设一批口袋公园。完善加装电梯市、区、镇街、社区四级工作机制,全面铺开成片连片加装电梯。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