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广州市司法局立足“一个统筹、四大职能”工作布局,突出疫情防控和谋求发展两条主线,以打造法治城市标杆、建设现代法律服务业强市为目标,主动作为,守正创新,奋力推进全面依法治市和司法行政工作出新出彩。
一、坚持政治统领,高站位加强党的建设取得新进展
(一)理论武装全面加强
制定《关于建立健全坚决落实“两个维护”十二项制度机制的任务分工方案》
开展局党委会专题学习54次
(二)主题教育成果巩固
围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开展“深调研”,形成14个调研成果
建立“五学联动”机制
(三)党建工作全面推进
选举成立第一届机关党委、机关纪委、系统工会和局团委
打造精准扶贫示范基地4家,建成汉田大桥、重建洋高埔桥,帮扶的洞口村全面实现脱贫
(四)正风肃纪持续深化
完善党风廉政建设“六项制度”和“三早”机制
开展监狱戒毒管理和队伍建设大整顿落实整改措施687条
(五)干部队伍更有活力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全系统共23名同志立功,36个集体和621名个人受通报表扬
全系统共有19个单位、26名个人获得省部级以上表彰
二、坚持服务大局,高标准做好疫情防控,法治保障体现新担当
(一)疫情防控应对有方
召开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会议17次
成立干部职工疫情研判专责工作组和疫情防控备勤突击队,建立临时党支部19个、“党员先锋模范岗”76个、党员突击队153个和“关爱小分队”8个,组织3227名在职党员下沉社区
(二)监管实现 “零感染
女子监狱开设2个常规监区
全国首创在监狱内挂牌成立过渡性安置点
(三)法治保障更加有力
34天推动出台《广州市禁止滥食野生动物条例》
清理野生动物保护领域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656件
出具全市重要防疫政策文件法律意见244条
严格处置12个重点执法领域261个重点违法行为
建立涉疫涉企行政复议案件快速受理办结制度
(四)法律服务成效突出
发出全省首份遵守法律倡议书
推出《战“疫”说法》等普法栏目,“广州普法”微信号、抖音号点击量达12亿人次
出台支持中小微企业抗疫十大法律服务举措
开展“访百家园区 助中小企业”法律服务暖企活动
开发“疫情应急法律服务平台”“企业健康指示码”,组织1200多名律师和公证员24小时在线免费提供法律服务
6.7万家企业参与了法治体检
成功化解专业市场涉疫矛盾纠纷案件2128件
三、坚持统筹协调,高水平推进法治广州建设再上新台阶
(一)党委领导法治建设机制更加完善
全国首创党政主要负责人“述法”全覆盖制度,将法治建设纳入市管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测评项目
统筹推进法治广州、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规划纲要及“八五”普法、政府规章和公共法律服务等专项规划编制工作
与深圳市司法局签署法治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二)法治建设示范创建提质增效
组织2019年度法治广东建设和法治广州建设考评
成立广州市法治督察专员库
积极参与全省法治政府示范创建,2个综合项目和4个单项项目入围第二阶段评审
启动广州市法治示范街镇创建,确定6个街道、5个镇为示范创建单位
(三)司法行政改革纵深推进
以市委深改委名义出台《广州市全面深化司法行政改革实施意见(2020—2022年)》
实现刑事诉讼全流程法律援助全覆盖
开展国家赔偿和司法救助案件法律援助律师代理制度,加强人民陪审员和人民监督员选任管理
率先在全省出台行政复议体制改革
将7个公益三类事业单位公证处调整优化为5个登记设立事业单位公证处
(四)全面普法实效增强
广泛开展民法典宣传学习,全市共开展民法典宣讲933场、宣传活动746场和宣传直播7场
成立全国首个市级新媒体“云普法”团队
“广州普法”抖音号获评中央政法委第二届“四个一百”优秀新媒体视频类账号,是全国唯一入榜的普法号
顺利通过全国“七五普法总结验收
四、坚持依法行政,高效能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彰显新作为
(一)行政立法高效推进
全年推进《广州市地名管理条例》《广州市临空经济区条例》等立法项目29项
开展涉及民法典、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机构改革等专项清规工作,对全市70件地方性法规、111件政府规章和1589件规范性文件进行集中清理
(二)规范性文件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与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委签署完善备案审查衔接联动机制备忘录
出具审查意见673份
探索建立规范性文件项目库机制,5134件规范性文件纳入统一发布平台监管
(三)重大行政决策更加规范
推动建立基层行政决策公众参与机制,列入市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8项、听证事项2项
成立城市更新法治保障工作专班,共出具重大行政决策审查意见475件,审查政府合同一批
(四)执法协调监督更加有力
全市公示执法信息172万余条
参加或组织行政执法协调会50余场,化解一批执法争议
完善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基准制度,审查自由裁量权标准2194项
(五)行政复议更加高效
公开复议决定230份,开庭审理复议案件52宗
全市办结行政复议案件6412件
(六)行政应诉更加协同
修订出台《广州市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规定》,全市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1780次
完善府院工作衔接机制,建立电子文书送达平台,推进设立行政争议调解中心
全市代理一审行政应诉案件5249件
五、坚持创新驱动,高起点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实现新优化
(一)法治资源全面整合
建立广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法治联合体
组建咨询专家库、专业律师库和法律英语审核组
获评“2020广东营商环境改革创新案例法治保障优胜案例”
(二)营商环境制度建设更加夯实
推动出台《广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获评“2020广东营商环境改革创新案例十大优胜案例”
成立世界银行全球营商环境12个一级指标研究组
助力广州列入世界银行评价中国营商环境“样本城市”
(三)行政执法更加“柔性”
对3596项简政场进行合法性审查
全国首推市场轻微违法经营行为免强制清单
全市发布市场轻微违法经营行为免处罚免强制事项245项,对轻微违法行为依法不予行政处罚236宗、不实施行政强制283宗
六、坚持高端引领,高水平推进现代法律服务业发展实现新跨越
(一)公共法律服务高效便捷
全市建成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2942个,打造示范性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室)450个
评选十大“网红”镇(街)公法站和四大特色镇(街)公法站
开发“广州公法链”“广州法视通”,全国首创电子司法鉴定意见书、推行电子公证文书
(二)法律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
编制《2020—2022年法律服务集聚区建设规划》,建成天河、白云、南沙三大法律服务集聚区
全市共有律师机构838家,执业律师突破1.7万人,相较“十二五”时期增长77.55%,每万人拥有律师数增至11.1人
全市有公证机构12家,全年办理公证业务37.9万余件
全市有司法鉴定机构39家,全年办理司法鉴定业务约8万件
组织实施2020年度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全市报名人数2.45万人次
(三)涉外法律服务业发展步伐加快
推动市人大常委会出台关于加强法律服务工作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决定
推动建立“一带一路”律师联盟广州中心、广州国际商贸商事调解中心和广州国际商贸法律服务中心
全市现有粤港澳合伙联营律师事务所4家、境外律师事务所驻穗代表处23家、律师事务所境外分支机构17家
举办“一带一路”律师联盟战略发展研讨会
(四)法律服务监管不断强化
开展律师行业违规兼职整顿、司法鉴定行业教育整顿和公证行业警示教育活动
(五)公益法律服务不断扩展
为7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免费办理遗嘱公证,全年办理1077件
出台《广州市司法局法律援助实施及补贴发放细则》
全市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3万余件,挽回经济损失约2.7亿元
七、坚持底线思维,高质量推进平安广州建设有了新巩固
(一)刑罚执行一体化建设持续深化
全面启用“智慧社矫”应用管控,推进社区矫正电子档案应用
出台社会工作服务项目评估办法,培育社区矫正专业社会组织14家
对社矫对象实施电子定位监管和信息化核查监控,再犯罪率保持在0.1%的较低水平
(二)监狱建设日趋完善
对罪犯心理辅导和危机干预共6042人次
开展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案件专项清理,组织“线上办案”线上会见”“线上会诊”等1589件次
花都监狱获评全省首批“智慧监狱示范单位
(三)安置帮教有新成效
建立过渡性安置基地(点)229个,安置率、帮教率99%以上
(四)戒毒场所持续安全稳定
岑村所挂牌全省首家“智慧戒毒所示范单位
建成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指导站19个
司法行政戒毒工作连续26年实现安全生产
八、坚持固本强基,高规格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展现新佳绩
(一)司法所服务能力不断强化
建成区司法局特色项目15项、品牌司法所17个
天河南司法所构建“3+ X ”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模式
(二)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纵深推进
全市现有人民调解组织3316个,人民调解员15712人
共排查预防化解矛盾纠纷9.2万余件,同比增长6.43%
调解成功率超过98.99%,涉及金额约43.85亿元
(三)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不断增强
建立推行村(社区)法律顾问微信“二维码”制度,全年提供各类法律服务68179次
推荐7名志愿律师参加“1+1”全国法律援助和援藏律师团
广州律师连续11年为中西部地区群众提供法律援助
全市现有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9个、省级法治文化建设示范企业111家,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比例达98%